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2015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谌龙迎战马来西亚的李宗伟,比赛结果中国选手谌龙以2∶0赢得此场比赛的胜利.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本场比赛技术运用手段及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对比显示:2人技战术的使用上各有特点,从身体和体能来说谌龙处于优势,李宗伟在比赛经验的积累上比谌龙更胜一筹,旨在为今后各水平运动员训练及比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运动员谌龙在2013年全英赛上击败了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其精彩表现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时看到了中国羽毛球男单的新希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本场比赛双方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谌龙在比赛中优势所在,为今后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谌龙占据身高优势,防守能力较强,比赛中通过有效的控网结合杀中路成为其获胜的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3.
《网羽世界》2012,(1):34-35
男子单打 本月焦点人物:李宗伟 李宗伟近期纠结中。赛场上对林丹俯首称臣也就罢了.现面对来自谌龙这样的后辈的连败,让他无法淡定.世界第一已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4.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半决赛中国选手林丹与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的比赛,被国际羽联评为了年度最佳赛事。首局比赛,林丹以耐心和稳定的发挥表现出自己王者的形象,靠突击速度和落点,线路的变化控制了局面,林丹以15比9的比分拔得头筹。第二局比赛李宗伟进入状态较慢,抓住机会的林丹以一连串的点杀、劈吊斜线结合网前小球迅速扩大比分,并取得了8比2大比分的领先优势。李  相似文献   

6.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分析法对林丹的比赛技术数据进行研究,并分别对林丹与李宗伟、陶菲克和盖德之间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林丹的获胜点归于个人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许斌  张文涛  高铖 《体育世界》2012,(6):139-140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录像、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林丹与李宗伟交锋的5场比赛的扣杀得分能力、网前得分能力、连续得分能力、其他得分能力和对局点的把握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林丹在扣杀、其他地方方面要优于李宗伟,李宗伟在网前得分要强于林丹。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用搓放球与挑球技术;中场技术主要运用平抽平挡技术;后场技术主要运用正手吊球和杀球技术;双方主动得分方式是杀球技术;三局比赛中,林丹主动失分呈"V"型,谌龙主动失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看,林丹发挥更稳定,全场比赛主动失分低于谌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Excel软件对林丹与李宗伟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半决赛比赛中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总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就林丹和李宗伟的技术运用特征和总得失分情况进行较深入的对比分析,找出林丹和李宗伟技术运用方面的异同和各自的规律特点,为我国男子单打的科学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谌龙和李宗伟2011年4场国际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加入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以击球点的高低作为判断运动员赛场上所处态势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发现,没有扎实的网前技术做保障,后场进攻的威胁性、准确性就没有发挥的空间;谌龙进攻更多的是凭借速度力量,较少依赖线路和落点变化;谌龙杀上网技术组合变化少针对性弱,而李宗伟杀上网技术组合灵活多变针对性强;谌龙需要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更多突出专项体能的优势,不仅要具有强攻的“狠、准”,而且要有连续进攻的能力;在多拍控制反控制的过程中增强进攻的准确性、威胁性,是谌龙今后训练与比赛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外选手比赛中后场各项技术使用率和得分率的统计,分析羽毛球中外选手技战术运用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探索他们各自技战术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后场技战术为中国男单的技战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技战术。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世界羽毛球顶尖男子单打选手(中国的林丹、鲍春来、陈金,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丹麦选手皮特·盖得、韩国选手朴成焕)的后场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林丹、陈金、李宗伟和陶菲克四位选手的共20场国际比赛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认为:林丹要加强正手技术的训练与运用,陈金要加强反手的技术的训练与运用,来改变增加发球、接发球变化单一的缺陷。其目的是为我国选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中的技战术布局、运用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男子单打冠军:林丹男子单打首轮:男单选手鲍春来为中国羽毛球队打响本次世锦赛的第一战。鲍春来以2比0比分战胜俄罗斯选手普霍夫,两局的比分是21比15和21比12。另一名中国选手陈宏以21比11、21比9的比分连下两局,战胜了危地马拉选手佩德罗-扬。男单比赛首轮中国选手林丹、陈金、头号种子李宗伟和四号种子盖德都轮空,他们直接参加第二轮比赛。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李宗伟和林丹的比赛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羽毛球继续保持男单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速读     
《羽毛球》2017,(1):10-11
世界羽联评出2016年最佳2016年世界羽联(BWF)超级系列赛总决赛期间举行了颁奖晚宴,评选出本赛季年度最佳,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第5次当选最佳男运动员。李宗伟曾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夺得年度最佳,此后在2013年第4次当选。2014和2015年,谌龙获此称号。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林丹、李宗伟在里约奥运会半决赛比赛中发球、接发球、第三拍、全场技术以及不同性质的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两人在技术上的特点及得失分优劣的差异,以期为今后比赛的排兵布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访谈法等,对谌龙与李宗伟在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发球技术较为单一;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技术;谌龙和李宗伟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平挡和网前放小球两项技术;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得分方式是通过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在本次男单世锦赛中,谌龙主动失分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19.
书室     
《新体育》2012,(9):24-24
推荐 8月5日,林丹在男单决赛中再度击败李宗伟,成为羽毛球历史上首位卫冕奥运男单冠军的球员。几乎与此同时,出版方开始了其自传《直到世界尽头》的营销与造势。据悉,当当、卓越、京东几个网站当晚就销售过万册。在自传中,林丹讲述了自己从—位普通男孩成长为今天的羽毛球顶尖选手的过程,他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谌龙和李宗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方比较善于运用发反手网前球的发球技术;在前场双方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搓放球和挑球;中场技术使用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平抽挡技术使用较多;谌龙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和正手吊球技术,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少;李宗伟使用较多的是杀球和头顶吊球,反手吊球使用率不高;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均为杀球技术;在主动得分方面,谌龙略高于李宗伟,而在失分方面,略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