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正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当日所作37首诗被汇编成集,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作序,写就冠绝千古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史上《兰亭序》原墨迹已失,墨迹摹本以唐朝冯承素摹写《神龙本兰亭序》(见图1)最能体现原貌;石刻本以唐  相似文献   

2.
二、棋迷失《兰亭》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被称为书圣。王羲之杰出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与围棋名手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共有三百二十四字。王  相似文献   

3.
王永贵 《收藏界》2013,(6):22-25
2009年4月28日,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一场"豪赌"正在进行,买家们正在追逐着一张"千年"残破的纸片。《广州日报》一篇文章,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儿——《王羲之<洛神赋>山寨版也值6800万?》。这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标题。时下,在"山寨文化"非常流行的年代里,艺术品拍卖市场也不甘落后,正在努力追赶着潮流,王羲之书法也出了"山寨版"。作为藏品的买家,  相似文献   

4.
王永贵 《收藏界》2012,(8):90-94
这篇文章带有点"书法绝学"揭秘的味道,透过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揭示一下魏晋书法奥秘,顺便领大家看一看王献之"徒子徒孙"们的伟大"业绩"。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区别在于:王羲之笔法"内",王献之笔法"外拓"。这是破解王羲之和王献之笔法基因的关键,也是管窥王羲之家族的"独门秘笈"的唯一通道。在了解王献之小楷的特征之前,我们先厘定这两个书法术语。在古代书论中,在谈到二圣之间的区别时,总说王  相似文献   

5.
李烈初 《收藏》2012,(4):148-149
绘画也好,书法也好,都有它的发展轨迹,后人很难剪割。1964年,南京先后出土东晋谢鲲(谢灵运的伯父)墓志、王兴之(王羲之的堂弟)夫妇墓志(图1),字体都属隶书。1965年,《文物》杂志、《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郭沫若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文认为东晋的书法还是隶书,传世王羲之用行书写的《兰亭序》"既...  相似文献   

6.
陈根远 《收藏》2001,(8):63-63
东晋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和江左名士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禊礼”。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畅叙幽怀,饮酒赋诗,好不惬意。王羲之乘酒兴,欣然为大家所写的诗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叙》、《禊帖》。  相似文献   

7.
我是河南省洛阳孟津人,又久居洛阳,对洛阳题材的邮票情有独钟。其中,最钟情者莫过于2005-25《洛神赋图》这套邮票。该套邮票发行以来,我对它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减,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原地考证《洛神赋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创作的一幅长卷中国画,该画描绘了曹植在曹魏京城洛阳附近的洛水河畔,与洛水之神相遇而  相似文献   

8.
王乃栋 《收藏》2006,(3):44-46
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自叙帖》,是草书大师怀素和尚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件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兰亭序》一样存在着难解的“千古之谜”的书法艺术品。由于《自叙》原作已佚,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墨迹是清宫旧藏的经宋代苏舜钦补写了前六行草书的古人摹本。  相似文献   

9.
王依农 《收藏》2020,(1):14-19
1951年,因王羲之"二希"帖在港流售,央府迅速成立文物小组,南下征集抢救,获功凯旋。此后数年,在港小组又多次征回重要作品,宋徽宗赵佶的《祥龙石图》(图1),即在此列。此画以册页改裱为卷,与另两幅《瑞鹤图》(图2)及《五色鹦鹉图》(图3)的绢素、尺寸、书画格式相仿,且题材皆属邓椿所记的瑞应之物,故被判断为《宣和睿览册》...  相似文献   

10.
王永林 《收藏》2008,(5):176-177
中国书画的成熟是书在前而画在后,古人对书法作品较之今人更为推崇。如早在书法体系已臻完备的唐代,皇家就开始广罗天下法书,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将自己深爱的王羲之名迹《兰亭序》带入墓中,陪伴自己到另一个世界,爱书之深可见一斑。上行下效,书法作品收藏成为一种时尚。加之在古代,书法的实用性又非常强,文人士大夫及欲取功名者都要练就一手好字,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2005-25“洛阳赋图”邮票一套。这套邮票不仅设计印刷精美,也为邮人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一、邮票说明带来的误解“洛神赋图”全张边纸上有一段说明文字,原文是“《洛神赋图》系东晋顾恺之作……”这似乎告诉大家“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原作,然《中国文物辞典》云:“洛神赋图卷”传为东晋顾恺之绘。不过多数学者都认为顾恺之确实画过“洛神赋图”,只是原本早已不存了,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洛神赋图”都是后人的摹本。  相似文献   

12.
古都南京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过两位杰出的艺术家,一位是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另一位则是南唐时期的顾闳中,两位都为顾姓,他们都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谓是绝世神品,而本文将与读者共赏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毫不逊色。两幅巨作都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国家邮政局将发行《洛神赋图》邮票。《洛神赋图》为顾恺之所画.已佚。顾恺之(346—407),为东晋画家.无锡人,多才多艺.诗、赋、画皆精.被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故居在南京城内的顾搂街,当地留有他作画的大量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4.
手卷,又称长卷、图卷,是中国书画的一种传统装裱形式,由古代卷轴式书籍演化而来。古代书籍的"卷轴"形式,虽后来被淘汰,却住书画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古代书画手卷始于何时,笔者无法考证,然著录最早的画卷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似无可疑。  相似文献   

15.
一、系列题材居主流在2005年发行的新邮计划中,系列邮票依然是发行中的主流板块,其中生肖邮票、木版年画的入列是意料之中的,而《洛神赋图》作为压轴戏,基本上已确定了2004年《清明上河图》的延续,也能够看出作为古代绘画作品的新系列,已从《清明上河图》开始,其特点就是全套邮票构成一个小版票格局。由于《洛神赋图》的名气不亚于《清明上河图》,因此可以说这套邮票是2005年最撩人眼球的重头戏。风光邮票倾向于发行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区题材,是近年来一个较为显著的特色,由于邮票的宣传,一些过去在国内默默无闻的景点被人们所熟知,2005年安排的《鸡公山》、《城头山遗址》和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06年第5期《2005年纪特印刷工艺的创新》文中称:“《洛神赋》全文(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共计千余字”。2005 年有些集邮报刊介绍《洛神赋图》邮票中,也称:“全篇赋文1200 字”等。这些论述,既不具体,又不确切。经观察《洛神赋图》邮票,隐  相似文献   

17.
正洛河,古称洛水,它与黄河交汇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诞生在这一地区的河洛文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中国"名称即源于这一地区。上古时期,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长期在这一带活动,其女儿宓妃在一次玩耍时不小心落水,死后就被封为洛水之神。2005-25《洛神赋图》票图(图1)中所描绘的女主人公即为洛神,画中所绘河水即故事发生地—洛河。  相似文献   

18.
行书     
费东宝 《上海集邮》2012,(11):14-16
行书,又称行押书,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正楷那样端正,偏重于楷书书写的称行楷,偏重于草书书写的谓行草。有口诀云:"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若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行书相传为东汉刘德升所创,以笔画简略、浓纤间书、字迹妍美、风流婉约而独步当时。钟繇、王羲之父子得其真髓并臻于完善,成为风霏一时的新书体。《兰亭序》(2010—11—1.2;1999鲁BK—  相似文献   

19.
《洛神赋图》邮票无疑是继2004年《清明上河图》邮票发行之后令广大集邮爱好者关注的又一热门话题。笔者曾在1998年就购得了一套以该年(戊寅年)邮政贺年片为载体的此名画题材的企业金卡(图1,系全套10枚中的前2枚,拼接后的中部画面为曹植初见洛神时惊喜凝神的情态)。鉴于欣赏之目的,笔者曾翻阅过一些与该画有关的资料,读后获益良多。拙文拟着重从趣味性、知识性的角度,介绍一些与《洛神赋》和《洛神赋图》有关的传闻趣事,也许可为大家欣赏这套名画邮票,增加一点茶余饭后轻松愉快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李挺 《收藏》2011,(10):110-111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最珍爱的艺术品为3件稀世珍宝,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三希堂也由此得名。其中《快雪时晴帖》、《伯远帖》都是书札。《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给友人张侯的一封信,《伯远帖》是王珣写给堂弟伯远的一通书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