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从语义关联、联想关联和文化关联三个方面对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和它的中文译文没有不可能进行评析。从关联角度看,除了语义关联有所欠缺外,该广告语在联想关联和文化关联方面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看,阿迪达斯广告语中的Impossible is nothing具有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以及情景语境,因而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3.
许多外国电影的名字都很值得研究,比如Mission Impossible.当然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都被漂亮地解决了,中间汤姆·克鲁斯所经历的种种危机、困难也只不过是吸引观众的噱头,影片最终表达的意思可以用两句很出名的广告词来形容:"Impossible is nothing"——Nike;"You can do it"——Adidas.  相似文献   

4.
名言佳句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甜。A man can not serve two masters.一心不能二用。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min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Nothing is as good as it seems beforehand.  相似文献   

5.
趣味谚语     
1.Boys will be boys.孩子毕竟是孩子。2.Time is money,but money is nottim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3.Business is business.公事公办。4.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无中不  相似文献   

6.
今天要学会这句口语哦: “That's nothing special!”是一句地道的英语口语。其中的nothing指“没有什么东西”,special指“特别的”,  相似文献   

7.
很多身在普通院校里的毕业生,在面对名牌院校的竞争对手时,往往会感觉气短三分。一个普通院校的学生,用自己的故事说明:Nothing is impossible!  相似文献   

8.
二本分数考取“一本”院校,一本分数就读“二本”大学,这符合逻辑吗?其实,每年这种案例还真的不少,要相信“Nothing is impossble”,换一种思路,一切便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事实证明,nothing is impossible!”易小A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震惊不已地看着脚下那巍峨的城墙。不错!那厚度足以让一辆4匹马拉的战车转身的城墙,此刻正蜿蜒地卧在易小A的脚下。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还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伦城有100座铜做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  相似文献   

10.
不想当大鱼的小鱼,不是好小鱼--海洋世界里,一样是强者的天下。每个小鱼都曾经有梦,却没有多少小鱼能够最后长成成功的鲨鱼、海豚或者鲸鱼。You can be whatever you want Impossible is nothing成功=99%的努力 1%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潼关方言“了1[.li?]”是动词“了”字声调虚化的结果,“了2”有[.lia]和[.li?]两种语音形式。潼关方言常见的“V了1N了2”式可以分为动宾式和动补式两种;潼关方言可以如普通话那样说“吃了1饭了2|嫁了1人了2”,也可以如西安方言那样以把字句的形式来表达;潼关方言“V了1N了2”等形式具有宽泛性,其谓词限于动宾式结构、动补式结构或形容词。潼关方言的“了”字还可以表示假设等;潼关方言“了2”的语音形式([.li?]或[.lia])常常可以处于“了1”的语法地位,而处置式把字句里的“了1”不能是“了2”的语音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当)……的时候”与“……的时候”是不是相同的语法结构?它们用在句首时应称为状语还是句首修饰语?句首修饰语是不是一种单句成分?这些问题,在语法学界很少被人们所关注。对它们进行分析讨论,可以纠正目前语法学界中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法学者普遍将“It型”分裂句看成是由“未分裂”句的转换形式,而信奉“加的夫语法”的语法学者则将前者认定为“强势主位结构”,并认为其与对应的基本形式之间存在着语用选择的问题,故相互之间并不存在转换的关系。如果不考虑语用方面,单就句子的信息结构和命题意义来说,上述特殊主位结构句基本上是能还原为基本主位结构句的(即去除“非信息项”)。试从功能语法中的主位结构、情态意义和极性逻辑等相关理论来对此还原来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文中"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一般处理为"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来看待。如果换个角度来分析,却可以把这个语句理解为两个问句,即:"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照此处理,这个语句非但不是倒装句,其语义和语义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周汝昌以为自己的《红楼梦新证》“是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他一直标榜自己是“新红学”的建立者;标榜自己是《红楼梦》新版本的倡议者;标榜自己是中国的“红学院院长”,他对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也有想法;标榜自己是毛泽东眼中的“国士”;周汝昌晚年不太喜欢“红学家”的称号,“新国学大师”这才是他想要的称号:一个汲汲迷恋于名利的人,怎么会有划时代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超验主义”是“应和”理论的理论背景,也是后来整个象征主义运动和思潮的安身立命之处。作为理论的“应和”与作为主义的“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前者由波德莱尔提出,而后者是波德莱尔去世后由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等所表征出来的;前者是一种哲学美学理论,而后者是一种下降到可操作(实践)层面的“主义”。其联系在于,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宇宙观,而后者则为前者“趟”开了向欧洲乃至全球扩展的具体路径。如果说魏尔伦、兰波对作为主义的“象征”的贡献在于对诗歌“音乐至上”和音色相通的呼唤,马拉美的贡献就在于类推、暗示方法的树立。事实上,作为主义的“象征”是将“应和”理论推向全球的一个中介。  相似文献   

17.
“如”字句是汉语比较句中的常见句式,但相比“比”字句的研究略显不足。通过对目前学界涉及到“如”字句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发现目前“如”字句研究总体上呈现出重共时句式研究,轻历时梳理研究;重句法语义研究,轻语用研究;重描写轻解释的特点。整体存在问题有:(一)“如”字句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二)“如”字句的历时研究较为薄弱;(三)“如”字句语用研究相对薄弱;(四)“如”字句研究成果中缺乏深入性与创新性。并随后提出一些浅薄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从以"崇尚秩序"为中心向以"支撑发展"为中心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从"空洞口号"向"具体实践"转变,努力构建起适宜学生发展的制度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公冶长》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历来多有误判它的句式和误释"怀"的词义。我们平议了诸家对句式解读的误区;并且通过故训、排比用例等手段,总结出"怀"的准确意思——顺服,驯良;由此此句的确诂便水到渠成:"老年人,我要让他们安逸;朋友,我要让他们诚信;年轻人,我要让他们顺良"。  相似文献   

20.
韩国留学生直到中级阶段才逐渐习得“没有”句和“不如”句。由于母语中缺少相对应的句型,“不比”句直到高级阶段才有所习得,其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本族语者,常被“没有”句替代或产生截搭的偏误。正确使用频率“不如”句最高,其次是“没有”句,“不比”句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