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珺 《大观周刊》2011,(9):85-86
声乐艺术是一项讲究科学的艺术门类,分为“三种唱法”,即“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但从其自提出至今,争议和讨论二十年来一直未曾间断,三种唱法的定义是从它的狭义的角度来将其归为三类,“美声,民族,通俗”即“三种唱法”的划分,始于八十年代初上海的一次歌唱比赛,后被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采纳。此后,全国各地举办的声乐比赛也仿效此种分类法,“三种唱法”已约定成地成为无论是“专业”还是“业务”进行声乐比赛的划分规则。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两年一度的“电视歌手大赛”,一直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大家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许多文化知识。歌手们分别用大家熟悉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各有各的魅力,令欣赏者如痴如醉。尤其今年,业界又推出一种“原声态唱法”,更具  相似文献   

3.
从“通俗唱法”到“流行唱法”,“青歌赛”对内地流行乐的称谓改变实际表现了艺术体制与声音本体间的关系。通过对听觉文化中声音本体论转向的讨论,可以看出两者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声音本体不断向新的阶段跃进。通俗唱法的设置实际是艺术体制对舶来的流行乐本体的改变,暂时剥离其抒情特质而又形成新的喊唱传统。但声音本体固有的抒情特征使其在新的社会条件能够得以回归,而艺术体制构建出的喊唱传统亦成为内地流行乐的本体特征。这使得当下内地流行乐成为自由抒情与喊唱偏好的混杂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也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因此,这种演唱方法应予大力提倡和维护.在我们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对中国唱法的运用和训练也应加强研究和探索.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浅谈李玉刚《新贵妃醉酒》的演唱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观周刊》2013,(1):27-27
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将李玉刚的特点向众人展示。李玉刚在中国歌坛上有着独有的特色,他将民歌、舞蹈、京剧、流行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表演也将中国的民族艺术、传统戏曲披上了时尚的“外衣”, 他的唱法不仅仅是局限在一种唱法上,而是将许多种唱法融合在了一起,例如:民族、通俗、京腔等,但让人听起来并不觉得很奇怪而是感觉到了一种新型的时尚唱法,可以说李玉刚跨越了传统与流行、歌曲与戏曲的界限。他男扮女装的形象更是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发扬中国的传统作曲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苏含 《大观周刊》2011,(30):202-202,134
民族唱法是一种中西演唱方法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它更多的是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歌,曲艺,戏曲演唱艺术的精华,因此,对其传统演唱艺术的探索与了解是我们每个声乐学习者必须去做的,同时.对民族唱法的独特的歌唱技术的掌握,对其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等人文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将使演唱者能够更好的演绎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央视"青歌赛"上获得原生态唱法唯一金奖的歌手原来就是土家族的 我一直在上海长阳路1441号的海运大厦工作,有十多年,却从来没有考证过这"长阳"是中国哪方的地名。  相似文献   

8.
<正>《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充满人性美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获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常唱不衰。曾先后被国内外的音乐人士改编成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合唱曲、小提琴协奏曲、话剧、花灯剧、芭蕾舞剧、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演出。你知道《小河淌水》的源头在哪里吗?知道《小河淌水》是如何产生和走向世界的吗?多情的亚溪河淌水的那条小河,就是云南省弥渡县密祉乡的亚溪河。弥渡县是全国著名的"音乐之乡"、"山歌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民族声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段。出土于河南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深刻的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对于音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音乐的整体音质效果当中。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是结合了传统音乐的演唱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演唱理论,在新的社会欣赏眼光下的声乐唱法的新形式。本篇文章将从现代媒体与民族声乐传播的角度着手,系统的介绍了现代媒体在传播民族声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吉惠 《大观周刊》2013,(5):253-253
我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声乐大国,本文通过简述我国的唱法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的声乐唱法发展现状,并对唱法中争议已久的“靠前”、“靠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如何科学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原生态艺术已经成为各个主流媒体关照的对象。始于2004年3月的CCTV15-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创设的《原生原梦》板块和之后随着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青歌赛成功亮相的原生态唱法单元,电视荧屏上的原生态艺术已经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飓风。然而电视原生态节目在文化走廊最古老和最前沿的两极间行走时,一直伴随着两个质疑和责怪的声音:其一是电视引入原生态是电视艺术向后看;其二是电视的参与将导致原生态的终结。理论界对这两种声音  相似文献   

12.
黄荔 《编辑之友》2006,(5):35-38
一、发展出版业必须关注"共同美" 随着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也日益加深.在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研究全人类关注的共同点,是同样不可偏废的.余秋雨先生认为,"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1],这是一种与过去观点不同的反向思维的观点,对文化来说具有重要的普遍性意义.从审美的观照来说,提出了关注"共同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三戒"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记者作为新闻事实的报道者有其职业道德准则,不能为所欲为.因此作为记者,应有"三戒":  相似文献   

14.
郭立 《今传媒》2016,(12):98-99
2016年初,豆瓣网(以下简称豆瓣)发布了一部品牌电影——《我们的精神角落》.电影制作方表示,"多年来,豆瓣对受众的理解,亦或自我解读,都将通过这幕主观视觉化的影像纪录得以告白释意,并还原为别具意义的画面与声音,袒露在你的面前.文章运用"电影大组合段"及"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析豆瓣是怎样运用影像诗理解、阐释受众与自我的.  相似文献   

15.
在探究财经报道的功能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软文"对于新闻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媒经济学"所涉及的部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像传媒那样是三方模式(媒体、受众、广告主)的.媒体打包出售受众,就势必会受到广告主(不仅是商业,还有政府)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从神权、君权过渡到金权的社会,漠视这个现实而一味鼓吹新闻专业主义,是学术"乌托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抽象的观众"的概念来自于钟惦棐1956年的论文《电影的锣鼓》,这一概念为观众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文章从钟惦棐和张颐武等人对"抽象的观众"这一概念的提出建构、剖析理解入手,分析了中国电影史上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众观及其论战过程,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由"抽象"到"具体"的观众学视角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文章从...  相似文献   

17.
田培郁 《大观周刊》2012,(34):367-367
美声唱法作为音乐歌唱中极其优美的种类,其在新时期人们对于歌唱文化的享受及追求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美声教学是培养美声教育人才及歌唱表演人才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做好对于学生的美声训练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则通过分析美声唱法的特点及歌唱中的问题,具体谈论了几种创新训练的美声教学方法,以求推动美声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我有幸成为于光远先生任总主编、胡沙同志主持编写的<现代公民知识读本>一书的责任编辑.全书共三卷,第一卷题名"品格与人生",第二卷题名"生活与法律",第三卷题名"民主与科学".三卷三个专题,连贯为一个整体系列.从书题即可看出它的意义不限于"知识读本"本身,涉及的乃是民族的"国民素质"大问题.通俗地说,是关涉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问题.我们正走在建设"公民社会"的道路上,做合格的现代公民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三戒"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记者作为新闻事实的报道者有其职业道德准则,不能为所欲为。因此作为记者。应有"三戒":  相似文献   

20.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