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自然关于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探究 ,共安排了两篇课文 ,并设计了二则实验———关于气体的热胀冷缩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在教学中 ,关于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室缺少器材 ,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现象不太明显 ,学生不容易体验到它们的变化。为此我通过自制教具、改进实验装置 ,使两个实验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自制教具 ,改进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 )制作材料木板 (1 6cm× 1 7cm× 1cm ) ,小木块 2根 (2cm×1 5cm× 1 3cm) ,铜线 (BV42 长 1 5cm) ,导线 ,金属片 ,透明胶布 ,螺纹钉 ,扬声器 (最好选用音乐…  相似文献   

2.
小学的摩擦力一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 :1.什么是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由于受摩擦力概念的影响 ,考虑因素往往局限在物体的接触面上 ,而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及摩擦方式有关则很少想到 ,难以理解。基于这两点 ,我改变了教材的原思路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我的做法是 ,课前准备 12块 4 0 cm× 10 0 cm的地毯和 12块 10 cm× 5cm× 5cm的木块 ,在每块木块上放3个 50克砝码。课上我问学生“桌面上都有什么材料 ?学生回答 :“有…  相似文献   

3.
1 运动合成演示仪 (见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本教具可以演示两个处于不同方向的运动的合成 ,并可画出轨迹。(2 )用途 :①演示相互垂直的两运动的合成。②演示夹角大于 90°的两运动的合成。③演示夹角小于 90°的两运动的合成。④画出合运动的轨迹。3 制作材料木板 (5 0cm× 40cm) ,滑块 (4cm× 3cm× 1 2cm) ,水平和竖直轨道 2根 (4 0cm长 ,直径为 3cm的铁丝或钢丝 ) ,铝板一小块 (8 5cm× 9 5cm) ,拉线 ,小镙丝 ,小滑轮 (或风钩圈 )等。4 制作方法(1 )将 1根铁丝的两端套丝 ,另外弯 2个L形的小铁…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自然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自然教学担负着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重要任务。纵观现行教材 1~ 6年级共有 2 0 0课左右 ,探究自然现象解决问题的课有 14 0多课 ,约占总课数的 70 %。如何让儿童真正自行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 ,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如何解决“高分低能”这一普遍现象 ,更是每个阶段 ,每门学科所思考的问题。因此 ,我们提出了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大自然 ,即“科学探究”法学习自然。2 研究的基本理念(1)科学教育的发展观人类对教育的认识总是随着社…  相似文献   

5.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现象明显 ,效果形象生动 ,操作简单 ,观察时间适宜 ,取材方便 ,加工容易 ,造价低廉。(2 )用途 :用于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3 制作材料图 1 :容器A用大于 1 0 0 0mL的量筒或无色透明的塑料筒 ,亦可用无色透明可乐瓶。浮子用塑料瓶盖封口 ,排气管用喝酸奶时用的吸管。图 2图 2 :容器用无色透明水槽。L形连通器用无色透明玻璃 (或有机玻璃 ) ,剪裁成8cm× 42cm 1条 ,8cm× 3 6cm 1条 ,4cm× 40cm 2条 ,8cm× 8cm 1条 ,8cm× 1 2cm 1条 ,8cm× 4cm …  相似文献   

6.
内容 :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利用愈伤组织长出根 ,可以进行植物的压条繁殖的原理。活动目的 :( 1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愈伤组织长出根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热爱大自然。( 3 )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协作教育。本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 1 )小刀 ( 1把 ) ,塑料薄膜 3 5cm× 3 0cm( 1片 ) ,带子 ( 2条 ) ,菜园土、苔藓、水各少许 ,已成活草莓、迎春花等地面压条实物植株 (若干盆 )。( 2 )调查了解有关压条繁殖方面的知识。活动地点可在学校实验基地进行。整个活动过程如下 :1 展示实物 ,了解压…  相似文献   

7.
1 指导思想氯气的制取及漂白性是卤素部分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仪器装置复杂 ,耗时长 ,药品用量大 ,并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这些不足之处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微型化设计 ,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药品完成该实验。2 玻璃仪器加工图 1  取 0 8cm× 1 5cm的玻璃管一根 ,在距一端5cm处吹起直径约 1 5cm的球形 ,并把球形两端弯成 1 2 0°的弯管 ,在距另一端约 3cm处向另一侧弯成 1 2 0°弯管 (如图 1a所示 )。另取一根长约 1 5cm的玻璃管 ,在中间吹出两个直径约 1 5cm的球形 ,两者间距约 3cm ,并对玻璃…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内能一章中 ,“克服摩擦做功或压缩气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就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 ,而气体膨胀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 ,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即能量的转化。仅靠课本中的实验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和理解上述结论 ,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多次试验 ,用自制的《能量转化演示器》 ,教师不用费太多的时间 ,学生即可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 11 底座  2 铝管  3 胶塞4 三通管  5 水止夹6 乳胶管  7 微小压强计1 装置图 (如图 1)2 制作材料2 6cm× 18cm×1 5cm木板一块 (有机板更好 ) ,长 2 8cm3cm的铝…  相似文献   

9.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探究性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展现和发展学生思维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参加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学习之余 ,我进行了几次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尝试 ,下面是我上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研究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上 ,我将重点放在创设出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的探究学习情境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活动 ;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在思维的碰撞中理解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课往往让人觉得是“吃回锅肉”、“炒陈饭”,难以激发学生激情,课堂要么是闹哄哄的,要么是软绵绵的,或者就是狂轰滥炸的做题,我总觉得这不是个味儿,我认为复习课也要上得“活”,上得有趣,要让复习课真正“活起来”,要让学生在有趣的复习中主动掌握系统知识要点,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向自主复习靠拢。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中的光电效应演示实验 ,用J2 517光电效应演示器 ,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来演示的 ,实验难以成功。原因是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逸出了少量电子后 ,就存在一定的电势差 ,从而使空气中的自由电子被吸附到锌板上 ,锌板上正电荷过少 ,不足以使验电器指针张开。为此 ,我对“光电效应演示器”进行改进。在光源和锌板之间加了一块带正电的铁网 ,这样逸出锌板的电子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便飞向铁网 ,可以使锌板上带上足够多的正电荷。光电效应现象非常明显。改进后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 仪器构造 (见图 1)图 1(1)木箱尺寸 30cm× 15cm× 5…  相似文献   

12.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图 11 支架  2 气球  3 箱体  4 活动阀门  5 呼吸嘴6 充气软管  7 充气皮球  8 阀门2 仪器特点本教具能借用周围无形的大气 ,使大气压力一课教学形象化 ,现象明显、直观、生动、科学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3 仪器用途本教具可以演示以下三个实验 :(1 )大气压力的实验 ;(2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实验 ;(3 )适用于初二物理《大气压强一章》教学中的实验。4 制作材料有机玻璃板 1 5cm× 1 5cm 6块 ,娃哈哈塑料瓶 3个 ,血压机上的皮球 1个 ,橡皮塞 1个 ,粘合剂少许。5 制作方法(1 )裁 6块 1 5cm…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笔者认为科学课堂教学首先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参与活动 ,进行科学探究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我的手》一课的教学围绕“科学学习要探究”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让学生在三个重点的体验活动中感悟手的灵活与手的构造等有关。下面是三个体验活动片断。片断一 (体验活动之一 ) :……师 :刚才有的同学提出 ,手这样灵巧 ,可能跟关节有关。那么你们知道关节在哪里 ?先让一生上…  相似文献   

14.
1 装置图 (图 1)图 1 二级水箭整体图2 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模型借助水箭启动时的受力变化 ,利用物理原理触发Ⅱ级工作 ,为二级水箭的发射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联动方式。(2 )用途 ①科技活动中 ,使简单易制的单级水箭发展到新奇有趣的二级水箭。②演示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等。3 制作材料可乐瓶 3个 ,2号胶塞 2个 ,气门嘴 2个 ,厚 1 5mm单层敷铜板 ,厚 0 8mm、1mm铁皮若干 ,截面 15mm×15mm的“凵”型铝合金槽 2 2 5m ,废弃材料中找的 3 0cm× 2 5cm金属板件 1块 ,外径 9cm铁环 1个 ,内径 13cm ,1…  相似文献   

15.
1 强化参与意识 ,启发学生思维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 ,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在实验教学中 ,教者需精心安排 ,全面构造 ,多设计启发性实验 ,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质疑 ,帮助其以科学的态度参与整个教学之中 ,使之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定律后 ,教者可出示一道例题 ,一粗细均匀长 1 0cm的蜡烛 (密度 0 9g cm3 ) ,蜡烛的底部插有一铁钉 ,使蜡烛直立浮于水中 ,上端露出水面 0 5cm ,点燃蜡烛后 ,蜡烛燃烧多少cm后熄灭 ?不少学生会不加思考答出 :蜡烛燃烧 0 5cm就熄灭。教者不必急于纠正学生的错…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了主体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抹杀学生主体性,就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因为创新是学生主体性最高表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我就《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学习需要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优美的思维环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为使学生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注 :EE′=10cm EH =4cm HQ =2cm QP =2 0 5cmRA=40cm RB=10cm RC=2 0cm图 1A为 70cm× 70cm的面板 ,竖直插入B的中心位置上。B为台式弹簧测力计、精度 2 0 0g(约 2N)。C为可调零位的量角器 ,通过D位两侧竖直滑道可调节上下定位 ,D点有固定螺丝。F1、F2 为两只轻质测力计。m为质量约为 2~ 3kg的长方形铁块 ,长边中心线垂直打 =3mm~ 2mm通体孔 2个 ,M为砝码 ,G为定滑轮 ( 4个 )。 1、2、3、4为 4个圆心角约 70度的弧形滑道 ,道宽 3mm。2 仪器特点及…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活动越成功。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探”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探”有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依…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与合成》是贯穿于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 ,当某个力同时产生几种效果时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为某几个方向上的力是很容易作出的 ,但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 ,做好演示实验 ,向学生展示已知力的效果 ,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动手实验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从而突破力的分解难点 ,有机塑料尺是比较理想的器材。下面利用长约 1m ,宽约 1 0cm的中学劳技课用有机塑料尺和 2 0 0g砝码、细线、两块长 2 0cm、宽、高各1 0cm的木块来说明如何突破力的分解这一难点。1 斜面上物体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的演示方法 :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