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郝巧宁 《培训与研究》2010,(7):109-110,114
当前校园暴力行为呈现多样化、激烈化、长期化等特征,表现为校外人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三种暴力类型。校园暴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建立校园暴力行为的学校社会工作预防机制和紧急介入机制,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校园暴力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和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逐步升温,校园暴力事件对青少年、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怎样的校园保护体制来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是现阶段解决校园暴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频发的校园暴力行为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什么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防止校园暴力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笔谈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校园,向来被喻为"象牙塔",象征着神圣洁净。但滋生其中的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校园暴力行为研究主要集中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类型、差异、性质等方面进行描述,呈现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二是通过对校园暴力行为人和受侵人的人格特征、气质特征、人际交往特点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特点等进行分析,来探索与校园暴力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三是展开干预研究,提出法律措施、社会管理对策、学校教育对策等。本文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现今,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暴力的恐惧渗透到每一个宁静的校园,成为压在师生和家长心头的一块石头。因此,校园暴力现象应引起各有关阶层和个人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文针对中小学中的校园暴力行为,试用“零容忍”理念对如何防治做一下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校园性骚扰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立法和司法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对性骚扰概念的界定尚未完全统一,具体到校园性骚扰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更处于缺位状态,这对于校园性骚扰防治措施的出台十分不利。清晰界定校园性骚扰的概念,是实现其有效治理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将其与"职场性骚扰"、"校园性暴力"、"校园性交易"等相似的概念区分开来。校园性骚扰的内涵应该从狭义上进行理解,其核心在于对"校园关系"这一理念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应要求骚扰者的客观行为实质关乎"性",并对受害人造成一定影响。最后,要从当事人的主观心理层面进一步限缩,力求实现对校园性骚扰概念的准确界定。这一概念的法律界定可为相关立法提供学理支撑,为有效治理校园性骚扰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正>许多学校校园都贴着"校园无小事"这条标语。"校园无小事"意味着校园中的事都是"大事",为什么能这么说?我觉得这是从教育的重要性方面来说的,校园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每一件事都与人的成长有关,要把它当做大事来办,这大概就是"校园无小事"的意义。但这样说,对天天处于操作层面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多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出现在报端和新闻媒体的频率增加,尤其是女同学之间的暴力行为更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遏制会影响校园的宁静和谐、学校的声誉,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虽然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出台各种严惩制度,但暴力事件在校园基本每学期都会发生。校园暴力行为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屡禁不止。预防和杜绝校园暴力已经成科任教师和德育教育管理者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校园贷",指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及缺少有效监管,"校园贷"引发了一系列恶性案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作为承担着人才培养与教育重任的高等院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信用安全教育,培育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校园贷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并学会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重要手段,本文简单探讨了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德育对有效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校园暴力行为引发的各种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校园暴力行为的类型、现状及其危害,对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透视,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有暴力行为的大学生进行了人格教育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按"健康人格辅导--健康人格核心特质训练--自我成长教育"模式开展人格教育,既能改善和提升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核心特质,又能有效防范高校校园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3.
张凯 《学子》2013,(2):1
如何才能有效地保证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还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平安校园?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所共同瞩目的校园建设焦点。作为一名拥有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生家长双重身份的人,笔者认为,平安校园的建设应该从学会拒绝"病"从"口"入抓起,也就是说,要保证校园平安,必须防"校园安全隐患病"从"学校门口"进入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黄娟 《学周刊C版》2014,(8):228-229
校园.向来被喻为“象牙塔”.象征着神圣洁净。但滋生其中的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校园暴力行为研究主要集中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类型、差异、性质等方面进行描述,呈现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二是通过对校园暴力行为人和受侵人的人格特征、气质特征、人际交往特点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特点等进行分析.来探索与校园暴力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三是展开干预研究.提出法律措施、社会管理对策、学校教育对策等。本文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杨驰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12-212
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校园中各类大小暴力事件的特点,从高校辅导员角度对新时期校园中的一些暴力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简要归类及对策讨论。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校园"作为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其中"校园一卡通"系统则是"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江苏大学"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分析现阶段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普通中学、工读中学、少管所的青少年施测。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严厉与惩罚、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被试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的相关均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青少年在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各有不同,其父母教养方式也各有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校园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8.
19.
万菊春 《学周刊C版》2019,(21):192-192
近些年来,中职学校中发生暴力行为的事件越来越多,给中职学校带来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家长都产生不良的后果。与此同时,这样的中职校园暴力行为还在不断地扩张和增加,学校也极力在制止,但仍然有类似事件的发生。本文结合自身多年中职学生管理经验,对中职校园暴力行为特点及预防对策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二是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三是校外不法势力对学生实施的暴力行为。本文所提及的暴力行为仅限于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而实施的暴力。校园暴力有多样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