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老师,我的手表丢了。“”李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李老师,我的钢笔也不见了。”星期六上午刚刚做完课间操回到办公室便有几位同学涌进来大声报告。“嗡”的一声,我的头猛得涨起来。我知道,这个学期最棘手、最头疼的事又一次出现了,这已经是我们班第三次出现同样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
李强 《高中生》2010,(9):33-33
王老师问李老师:“昨天,你们班的一个学生因手脏得很进课堂,被你送回家去了,这个办法行之有效吗?”  相似文献   

3.
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李镇西老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做了大量艰辛而细致的工作。他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并动员一批优秀教师和他一起教这个班。他告诉老师们:“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我们在教这个班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我们想像不到的难题。教书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升堂!”,“威武——”我们班的“县官”(班头黄杰)开始“升堂办案”。刚一上课,李老师便被校长找去。临走 时,他让我们背诵刚学的课文——《桂林山 水》。可我们班……你看,李老师前脚刚走 出教室,我们班就大乱起来,班长没办法, 只好用这一招了。  相似文献   

5.
瘦瘦的、严格的“李老妈”统领着一窝“小兔崽”,这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们这个班———四(144)班。一提起我们这个班,四年级的老师无不点头称赞,同学个个羡慕不已。因为它获得过七次语文期末考试第一,七次数学期末考试第一,三次歌咏比赛第一,四次……四年内,我们这个班从“一鸣惊人”到“青云直上”,以致“独步天下”,让其他班的同学和老师都“望尘莫及”、“甘拜下风”。我们这个班,男生像瀑布———口若悬河,女生似锦绣———出口成章。两大部落各有风采:语文———红肥绿瘦,数学———绿肥红瘦。争奇斗艳,煞是好看!语文考试:女生…  相似文献   

6.
王文忠 《江苏教育》2008,(12):31-31
星期一下午放学后,我到各班了解班级管理情况。在一(2)班,看到教语文的李老师,还在为七八个孩子进行辅导。我凑过去一看,发现李老师在对学生讲“早晨起来,面对太阳,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的问题。我愣了一下,问道:“李老师,你在帮谁教数学?”“教数学?我什么时候教过数学呀?”李老师被我问得莫名其妙。看着李老师惊讶的样子。  相似文献   

7.
“升堂!”“威武——”听到这声音,你一定以为是古代县官在办案吧!这你可就猜错了,那是我们班的“县官”在“办案”呢!原来刚一上课,李老师便被校长有事找去了,临走前李老师让我们自由背诵前面学过的课文。可我们班啦……哪怕老师只离开一分钟,我们也能“演”出几出戏来。这不,李老师前脚刚一走出教室,我们班的“县官”——黄杰就开始升堂办案了。宣布升堂后,黄杰一本正经地高喊一声:“带原告上堂!”正在做作业的李小伟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糊里糊涂地被几个同学“提”到了台前。“你想告谁?快快如实道来,本官好为你做主!”李小伟一头雾…  相似文献   

8.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3,(16):27-27
“制怒”是清代禁烟名将林则徐的座右铭。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制怒”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天,我正在年级办公室批改作业,带我班语文的李老师笑着跟我说:“郑老师,你看这个学生的随笔写得多有意思?”  相似文献   

9.
乐兵 《班主任》2008,(2):23-23
这是一个老师们公认的“双差”(学习差、纪律差)班,两年换了三任班主任。那年暑假一过,我成了这个班的第四任班主任,怎样才能带好这个班呢?经过冥思苦想,我有了主意。  相似文献   

10.
“李老师,李老师,郭天成坐我的椅子了。”“李老师,王明老是摸我的脸!”听!我们班的“小喇叭”又响了。唉!这些孩子呀,可真没办法,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事事都依赖老师,这样既忙得我焦头烂额,又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怎么办呀!一天,我们班丁勇又来告状了,他说许晖总是揪他的衣服。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许晖,为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小小调解员”的游戏。我请了三位小朋友当“调解员”,深入生活解决问题。嘿!这个办法还真灵,调解员们认真极了。你看,他们很快就把问题处理好了…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件事:临淄区某初中学校初一级部,张老师和李老师分别担任一班、二班的班主任。期末,学校进行班级综合考评时,一班成绩与二班成绩悬殊甚远。这使学校领导和众多教师大吃一惊,一向管理严格、使学生望而生畏的张老师,怎么“败”在一个师范毕业只有两年、没有多少教学管理经验而活泼爱笑的李老师的手下呢?一时间,学校领导、教师议论纷纷。其中教务处刘老师的分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刘老师把出现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冷脸效应”和“笑脸效应”。刘老师这样分析道:张老师教学管理一向严肃,说一不二,学生见不到他的笑…  相似文献   

12.
案例呈现:本学期,赵老师接了初二(六)班的班主任。接手新班,赵老师先找这个班初一时的班主任李老师了解班级情况,李老师说班级整体情况很好,只是个别学生喜欢抱团,并告诫赵老师,一定得细心留意,特别是以小志为首的那个小团体。  相似文献   

13.
那还是1978年,我们学校招了一个由知识青年组成的班。这个班的特点是成绩不怎么样,挑老师的刺倒是眼尖嘴快,一抓住“把柄”就抬杠、顶牛,弄得老师下不了台。老师们就用“满桶水不荡,半桶水荡”这条谚语,私下里称这个班为“半桶水班”。  相似文献   

14.
“灯官”     
每个班都有很多“官”,有班长、中队长、小队长、小组长等,可你听说过“灯官”吗?我就是我们班的“灯官”,就是负责开、关教室里电灯的人。你先别笑,我们李老师说,这个“官”虽然不起眼儿,责任可大着呢!有一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美术教室上课。我因为忘记带彩笔,又折返回教室去拿。当我跑进教室的时候,看到李老师也在教室里,他一边摇着头,一边关了教室里的灯。原来我们去美术教室的时候走得太急了,没有一个人想起来把灯关掉。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就一节课的工夫嘛,也浪费不了多少度电。李老师何必小题大做呢?我心中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5.
另类老师     
这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换了。新老师姓李,中等个子,相貌很平常,但听他教过的学生讲,这个李老师有点另类。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他的另类。学《船长》这篇课文时,李老师要求我们用“曼”这个字组词。在沉默了十几秒钟后,一位同学举着字典说了“轻歌曼舞”这个词。李老师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后,又问:“还有什么词?”“刷刷刷”,教室里响起一阵翻字典、翻《课课通》的声音。响声结束了,没有一个人举手。李老师显然有点不高兴,他扁了扁嘴说:“大家仔细想想,这个字很好组词,我们经常碰到!”又沉默了十几秒钟,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吴…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公开课上得更生动,李老师打算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明明演的是“跳跳虎”,李老师还特意剪了一个“王”字贴在他的额头上。公开课上,李老师把穿着“跳跳虎”服装的明明说成是一只“跳跳虎”。但是在公开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老师依然管明明叫“跳跳虎”。您认为李老师这样做会误导孩子吗?您对这个问题怎样看呢?  相似文献   

17.
我校的六年级一班语文基础差,很多语文老师都不愿意教。前任老师教这个班刚一个月,就一连找校长三次不愿教这个班。校长没办法,最后决定让我教这个班的语文课。消息一传出,几个调皮生就嘀咕:“咱们班要换一个姓葛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听到几位老师在一起议论。一个说:“大四班的孩子真乖,上课、下课都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从不跑来跑去。虽然上课时他们不大举手发言。”另一个感慨地说:“你不知道,这个班的老师管得可严呢,  相似文献   

19.
吾班TEACHER们各有特色,因与前任老师迥然不同,因此把他们归入“新派”人物,收录趣闻,供君享用。【威风之势】李老师是一班之主。是我班的“太阳”,我们天天绕着他转,李老师却少有如花的笑脸,总是板一脸阴沉,让人肃然起敬,因此班上有很多同学都很畏惧他,尤其是在他讲课时,更让人提心吊胆!李老师讲课很有特色,他声音浑厚,起伏有致,但并不是抑扬顿挫的那种。只见李老师讲着讲着忽然将嗓音抬高8度,犹如晴天霹雳,令人胆战心惊,真可谓吓死一头牛,让人不敢再回头。一吓就让我们睡意全无,丝毫不敢懈怠。接着又急转而下,变得若有若无,好似风平浪…  相似文献   

20.
“升堂!”“威——武——”听到这声音,你一定以为是古代县官在办案吧!这你可就猜错了,那是我们班的“县官”在“办案”呢!(嘿,真有趣,班上还有“县官”,并且还能办案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刚一上课,李老师便被校长找去有事,让我们自由背诵前面学过的课文。可我们班……哪怕老师离开一分钟,我们也会演出几出戏来。(这也太夸张点了吧。)这不,李老师前脚刚一走出教室,我们班的“县官”——黄杰就开始“升堂办案”了。宣布“升堂”后,黄杰一本正经地高喊:“带原告上堂!”正在做作业的李小伟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糊里糊涂地被几个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