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虚伪的客套     
新近出版的一部写作学教程,其《前言》的最后一段写道:“由于我们水平很低,经验不足,再加上时间仓促,这套教材肯定存在不少缺点,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这种客套,在目前出版的各类新书中,随处可见,几乎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了。“水平很低,经验不足”,是真的吗?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了五位顾问的名字,都是全国知名的大学者;《前言》里又特地说明编写本书的有32所院校的39名教授、副教授及讲师,而且把十几位副教授的名字和单位都一一列出。有如此众多的专家教授参加编写,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于200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出版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受到广大儿童、家长和教师的喜爱,到2002年“六一”儿童节时已发行了16万多套,至今热销势头不减。《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是一套4分册、全彩色的儿童书,初版一年内重印8次,发行3200多万码洋,在目前图书市场较疲软的状况下有此业绩,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对此出版发行界、教育界和相关媒体都给予了极大关注。人们不禁在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它畅销的奥秘何在? 一套“图说”知识的百科全书这是一套以9~15岁孩子为读者对象、“图说”百科知识的书。翻开《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每一页都是彩图扑面,知识主题图横跨两面,一下就吸引住了小读者的视线。配合主图分解的知识点小图有序地展开在画面的四周,让小读者的眼光随着主图的导引,深入到更细微的“图说”知识点上。儿童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事物开始的,是一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一点出发,《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打破了传统的以文为主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以图展示知识的手法,避开了文字的枯燥与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4.
于松明 《视听界》2004,(3):86-86
面对异常激烈的传统竞争,地市电视台如何寻觅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路子,提高知名度、影响力?笔者以所在单位近年举办的大型赛事和活动为例,谈点肤浅体会,就教于同仁。一、举办大型活动能够丰富荧屏,吸引观众徐州电视台主办过主持人大赛、旅游形象小姐大赛、青年歌手大赛,以及“爱心献春蕾”文艺晚会、“亚洲铁人”锦标赛,将录像安排在电视台一套、二套播出,提升了收视率。还在《徐州广播电视报》、《彭城晚报》上设计了选票,请观众投票选举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最佳旅游形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春,在筹备影印七十八年的全套《申报》座谈会上,曾提出藏书楼有三套《申报》,揭载报端。关于这三套《申报》的来龙去脉,现在有各种说法。爰就我在徐家汇藏书楼长期工作中所知道的情况略述如下: 首先谈谈“套”这个字。这是图书馆对复本书刊的概称。总的来说,第一套比较其它几套都完好。由于《申报》创刊于公元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日,直到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市全部解放,中间经历了七十八个春秋。在当时报纸发行量不大,人们又不十分珍视报纸收藏的年代里,要保存全份《申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藏书楼竟有三套《申报》,怎不令人惊异?这三套《申报》也并不是一张不缺,其中第一套《申报》比较全,第二套则稍有残缺,  相似文献   

6.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中国孩子量身定做的首套少儿“贺岁书”,卡通版本的西游记连环画《开心西游》,最近在市场上闪亮登场。 《开心西游》是一套适合儿童阅读的新颖画本,包括《猴王出世》、《大闹天宫》、《唐僧收徒》、《人参果》等共10  相似文献   

8.
近来,在电视荧屏上,出现了大量“故事”类栏目。其中,有些直接以“故事”命名,如央视二套的《财富故事会》、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湖北卫视的《中国故事》、山东卫视的《天下故事》、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等。还有一些在栏目名称上虽未明示,但在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与上述“故事”类栏目并无二致,如央视二套的《经济与法》、东方卫视的《真情实录》、吉林卫视的《人生一刻》等。以上列举的只是“上星”的,还有大量各地面频道的“故事”类栏目,如南京台的《周涛讲故事》、  相似文献   

9.
云,飘浮在脚下。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江河,构成一幅雄浑的巨画——坐在万米高空的“三叉戟”上,我陷入深思。历史,这块被时代的风雨千锤百凿过的大理石,她的每一条纹络,都隐藏着奥秘。今天,当新的文化浪潮以更大的力量向这块大理石冲击时,在东方,古老的中国将如何保留她凝重的古风、古俗和古文明?将如何急流勇进,迎接新文明的挑战?作为《中国图书评论》的记者,当看到“走向未来”、“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等一套套丛书纷至沓来时,我震动了,似乎听到巨  相似文献   

10.
上海《解放日报》于9月2日发表姜小玲一文,披露出版界随意“拼装”名家名作的倾向。文章说,时下,一些现代和当代名家的作品,被重新“拼装”组合后,再贴上五花八门的“标签”重新出版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文章举例说,一套名为《回顾中外文学大师丛书》中,把许多中外著名作家的名作“打散”、“分割”后,另行“组合”,于是成了《人情长短》、《闲情逸致》、《名人采访》、《享乐人生》、《名士风流》、《艺林散步》各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3,(1):5-6
央视1套开年节目改版受关注 2013年新年刚过,央视1套的多档节目成了全国媒体及观众、网友热议的话题。“豆饼大叔”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大力度改版.《梦想合唱团》第二季人气爆棚,《星光大道》豪华升级,《开讲啦》第二季再次奉上”思想盛宴”等,节目不仅开年表现“很给力”,收视率也名列前茅。有观众评论:“新闻接地气.综艺有新意。”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一套名为“另类”的丛书陆续摆上了大大小小的书店和书摊,据说,“另类”很受欢迎。有人甚至说,可以不做另类人,不能不读另类书。“另类”的吸引力在哪里?“另类丛书”之一的《格调》这样说:“等级是什么?它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所居住的地方,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不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另类”的另一辑《香烟》的作者旁征博引讲述香烟的魔力,却在讲述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戒烟;《器具的进化》把目光投放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针头线脑上,去寻找世间物品来历背后的指导原则;《垃圾之歌》更能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都隐藏在人类的遗弃物里面。”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夏天,在忙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里,经常能接到这样的电话: “请帮我买一套《外国文学》卷,可以吗?”“现在北京市脱销了,我有个亲戚,因工作需要,能不能协助想个办法?”“什么时候再次印刷?怎么个预订法?要不要把书款先寄给贵社?”国外有的专家也写信来问讯。  相似文献   

14.
是不是搞专业创作才是给自己做“衣裳”,而当编辑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我这个过去摘专业创作、而今主编一报一刊的亲身感受是:读来信,编来稿,接待作者,主持笔会,不仅仅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一件件漂亮衣裳。 这,使我想起了五六十年代,那时,我在襄阳地委办公室工作,一方面要下乡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材料;一方面还要协助领导起草公文和会议报告。忙不忙呢?忙得很,有时能三天三夜连轴转。按说,如此忙,还能业余搞创作?可恰恰这时,是我习作高峰期,小说、话剧、电影三套锣鼓一起打,《典型报告》、《万紫千红才是春》、《财政部长》、《小学里的“大学生”》、《“啥都管”与“只管己”》等作品不是进入学校课本,就是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几本小说  相似文献   

15.
童蔚 《今传媒》2006,(7):61-62
没有章子怡、成龙、张东健等明星大腕的云集,也没有唯美精致的画面,更没有令人头晕目眩的武打特效,《武林外传》,一部“异类武侠剧”,却在2006年掀起了一股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讨论热潮。为什么一部室内情景喜剧会如此火爆?其原因可以从大众文化消费、后现代商业传播等方面去寻找。本文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一、《武林外传》: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按照费斯克的“三个文本理论”,电视屏幕上首先应该有一个基本文本。“文本是一个(一套)具有独立意义的符号或符号集成”。①有网友曾说《武林外传》是各种材料杂烩成的一锅粥,电…  相似文献   

16.
1999年9月,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少儿社”)向市场推出了《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这是该套家喻户晓的科普图书61年诞生以来的第六个版本。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随着新世纪版网络版、《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CD-ROM)、《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CD-ROM)、《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精读本、《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VCD的相继问世,到《十万个为什么》出版40周年纪念之际,上少版“十万”系列读物群的二度开发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看到新世纪版的旺销势头,许多社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一轮出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小高潮又悄悄掀起。一个老品牌缘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一个老品牌又如何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实现成功的衍生和拓展?本文以纵横两条线索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近读《陕西日报》一版“星光曲”栏里的《李老汉修井》一文,感觉隽永、朴实,是篇好文章。兵法上讲“先声夺人”,文法上也讲“起首引人”。《李老汉修井》一文以农村俗语“众人的老子没人哭?”开头,一个问号,一反其意,简捷明快,自问他问,逗引的读者欲罢不能。文中说的是“真不知吞掉了230口李北人多少担惊受怕的心”的水井事。“组长挨门挨户收钱”,群众大概经怯了这种乱摊乱派的事了,心有余悸,“不愿交”,事搁浅了吗?  相似文献   

18.
我发现,《燕赵都市报》非常热衷于使用“黑名单”这个词。现举一例如下: 2001年7月26日十八版标题:《一批不合格药品上了“黑名单”》。 每读到“黑名单”我就生疑:“黑名单”是什么玩艺儿?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文中不见解释。但从报道内容不难看出,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办出地方小报的特色,去年我们专辟了《比一比、看一看》专栏。一年来,我们先后围绕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连续刊登了一些“集纳对比”报道:《开门后、关门前你在干什么?想什么?》《同志,在办好职工食堂上你抓了哪些工作?》《怎样把我市早点供应搞得更好?》《保证酱油醋质量,维护千家万户利益》等,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读者称赞这个专栏是我报的“报中报”,读后感到亲切、实在。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本报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事隔一个多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六省农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