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与“静”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辨证关系中的一对重要矛盾。整个宇宙空间的所有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而静止恰是相对的。在数学问题中当然地存在着这种“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充分利用这种辩证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中,与“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可以充分利用“动与“静”的这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教”必重“导”,而“导”又必须“问”,善问才能善导,善导才能善教。在具体讲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问题,或以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讲读顺序层层设问。问题设得好,就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发展智能的目的。一、所设之“疑”应具有矛盾性。能否利用矛盾,是问题有没有启发性的关键。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一把钥匙;有矛盾,才能促进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矛盾。日本心理学家龙泽武之说:“不能随便运用问答式,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  相似文献   

3.
“动”与“静”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辨证关系中的一对重要矛盾.整个宇宙空间的所有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着,而静止恰是相对的.在数学问题中当然地存在着这种“动”与“静”的辨证关系.充分利用这种辨证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中,与“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可以充分利用“动”与“静”的这对矛盾着的辨证关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在母语环境里如何对成人外语学习者进行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探讨教与学的矛盾,以及解决这个矛盾可采取的一些策略或方法。在以“数法并用”为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切实可行,对于指导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更适合成人外语学习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矛盾”这一概念,是高二哲学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一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内函比较陌生,所以,在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上,往往产生误解。下面针对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试加以分析说明。一、有的学生认为;矛盾双方既然存在着对立,因此,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对立现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学生主体参与与接受式教学方法的矛盾;考试形式单一与客观评价学生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是关键,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教学与现实“接轨”是必然要求,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班集体,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处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矛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冷静、公正、信任是解除学生之间疙瘩的正确途径。 冷静是澄清事实的显微镜。 俗话说:“一个巴掌打不响。”造成优生与差生矛盾有多方面的因  相似文献   

8.
“分与合”的思想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之一,由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分与合”这对矛盾在数学中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的矛盾现象。如比例中的合分比定理;几何图形中的分割与拼补;微积分中的微分与积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这一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有益的。数列“分解“也正是“分与合”思想方法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文举例说明数列“分解”在求解有关数列方面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行生物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们必须加强实验教学 ,并结合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探究知识。现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内容 ,谈谈“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步骤。1 提出问题 ,揭露矛盾问题和矛盾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开始讲课前先让学生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将两棵新鲜的青菜 ,分别放入清水和30 %蔗糖溶液中 ,经过一段时间 ,让学生观察两棵青菜发生了什么变化 ?通过对两棵青菜变化的对比找出原因 ,为进一步揭示矛盾提出…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必要前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设置矛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学习中的矛盾就是学习中的“问题”,它是由认知冲突引起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出前后矛盾的概念,有意识地创设引发学生认识冲突的情境,将有利于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与转化中发现问题。如讲“学做诚实的人”一框时…  相似文献   

11.
张俤  刘冰冰 《教学考试》2023,(25):14-20
<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在复习时有必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适度拓展和强化,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问”是调动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设计一个好的教学问题,教师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所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问题中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并在解答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三是要使所设计的问题的解答方法能推广到其它情形中去,具有一般性;四是问题具有多种解决办法。要使课堂的每次提问都成为“有效的提问”,教师必须掌握激发“问题”的艺术。1郾摆出矛盾。即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进行设疑激“问”,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认知…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如果教师提问远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会使学生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提问呢?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第一,要善于抓住矛盾。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有矛盾,才能唤起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矛盾。如讲“资本积累”时,我故意引入这样一个矛盾:“有人认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学世界历史的教学面临着一个“二多二少”的问题,“二多”是教材内容多、头绪多,“二少”是课堂教学时间少,学生课外复习时间少,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教师赶进度,走过场,讲得浮光掠影,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这种清况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其后果在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中已经反映出来了,即使是选入历史系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弱点。因此,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方面的教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并且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必须认真考虑和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英 《云南教育》2003,(7):24-24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怎样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巧设情境——让学生成为一个问题发现者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有意识创设让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有矛盾需要解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6.
古人有言:“学起于思,思原于疑”。人们思维的起因就是矛盾,而疑问则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就必须认真开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设置一个个“疑点”,引导他们像排除障碍物那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大脑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正象校长要钻研教学工作一样,他必须钻研思想教育工作。如果校长经常把精力用在应付学生“出乱子”和教师“上交”的“矛盾”上,即算每个教师“上交”一个“矛盾”,或者每个班出一个“乱子”,那么就会忙得焦头烂额。他认为,校长必须下一番苦功,研究儿童,研究思想教育问题,绐教师做出榜样,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手。为此,他既当校长,又兼当班主任。他把一个班从学龄前的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毕业,连续当了十一年班主任;并且用了十五年时间,观察和研究“差生”和“调皮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表现,以及这些跟  相似文献   

18.
思维和语言的同一性原则是以承认思维和语言的矛盾性为前提的。无论在学生的听说读写哪个方面都是存在着思维和语言的这样那样的矛盾的,而且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继续发生。学生正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的;而教师也正是为着解决这些矛盾,或者说为着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矛盾而教的。有的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不断出现的新矛盾不理解,认为这是一种“退步”,显然是误解。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热切盼望将更多更新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问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通过“教”与“学”的具体活动来实现的,是一种运动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职工教育由于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不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有其自己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逐渐倾斜的矛盾运动过程。在普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教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闻道在先”,处于“知”或“知之较多”的地位,受过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一、悬念引入,挑起思维矛盾 本课是继“热传导”后,指导学生认识“热对流”——热传递的又一种方式的一课。为顺利导入新课,并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悬念性较强的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里放几只蝌蚪,瓶颈处用棉花塞住,倾斜烧瓶,在烧瓶口部用酒精灯加热。不一会儿,瓶口的水沸腾了,瓶里的蝌蚪却依然游来游去。这一现象令学生惊叹不已,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