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作为画册出版单位的代表,对《众志成城──’98长江抗洪图》这本书的出版经过作汇报。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各地的水位大都超过历史的最高水位,防汛抗洪一时间成为长江中下流各省军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流域的汛情、灾情十分关注,对长江流域的抗洪斗争作出了英明决策和周密布置,江总书记、朱总理、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长江抗洪第一线,给了沿江军民极大的鼓舞。在党中央的指挥下,长江中下游五省军民团结拼搏,严防死守,谱写厂一曲曲气吞山河的…  相似文献   

2.
当你翻阅《大写照──1998湖北战胜特大洪水纪实》这部厚达26.5印张的大型摄影画册时,可能不会想到它从选题策划到出书只历时38天。然而你会发现这是一部从内容到装帧设计和印刷装订都是高质量的画册。当你进一步了解这部书的出版过程,从讨论制订编纂方案到征集选择照片、编写文字说明......了解到编辑们38个日日夜夜像抗洪勇士那样艰苦拼搏后,你会深深感受到编辑出版者是在用抗洪精神编辑这本抗洪画册。真实性是这部画册震撼人心之处。照片有些出自专业摄影者之手,多数则是抗洪勇士在斗争关键时刻的现场拍摄记录。那呼啸而来的滚滚洪…  相似文献   

3.
震惊中外,历时两个多月的’98长江抗洪抢险已载入史册。但是,一提起‘航洪”的话题,人们不会忘记──在长江沿线,百万军民携手降洪魔,其阵容不下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与此同时,各新闻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7月26日至9月4田间,《战士报》共刊发抗洪稿件716篇,图片433幅,全方位、大纵深地报道了广州军区抗洪部队的战况,在这次新闻大战中独树一帜,办出了特色。翻开抗洪专刊合订本,我们依稀触摸到夹杂油墨、泥土、汗味的气息阵阵袭来。全力以赴,提上办报7月底,长江初怒,广州军区一声令下,驻湖北、湖…  相似文献   

4.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8年的夏天,九江人民也将永远记住1998年夏天,百万军民面对滔滔的长江洪水,携手并肩,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辉煌乐章。作为目击者和记录者,回首三个月抗洪一线的采访经历,我不禁感慨万千。三军将士抗洪救灾中一个闪光的亮点是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以身堵险,吃在大堤,睡在大堤,带伤带病守大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千里江湖上写下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8月10日,我在日后成为全国著名的抗洪点、98抗洪“经典之作”的九江市4-5号闸口城防墙决口封堵现场采访了一整天,…  相似文献   

5.
去年入夏以后,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今天,这场伟大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总结这场斗争的时候,许多人开始注意到“新闻报道”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显示出来的“特殊魅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那样:“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抗洪军民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鼓舞斗志。”也正像朱镕基总理1998年10月7日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的那样:“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宣传舆论鼓舞广大人民万众一心,战胜洪水,克服艰险,对全国上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赴抗洪一线采访的“大堤记者”,静下心来把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在眼前“过一番电影”,体会最深的就是抗洪精神鼓励着我们搞好抗洪新闻,抗洪新闻弘扬了抗洪精神,激励、鼓舞了前方将士,教育、感动了后方群众。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话题——抗洪新闻与新闻抗洪。  相似文献   

6.
提供舆论支持讴歌抗洪精神──出版部门合力推出一批抗洪救灾图书署文本刊讯新闻出版署十分重视做好反映抗洪救灾图书的出版工作。新闻出版署党组召开专门会议,对抗洪救灾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有关明确要求,安排出版了一批抗洪救灾重点图书。这些抗洪救灾重点图书包...  相似文献   

7.
赶赴抗洪第一线……──一次令人难忘的采访追记徐永金记者职业,在外界看来,煞是风光:又吃又玩,有时还跟随首长车队畅通无阻。但是,记者有时也艰苦难言;日晒雨淋,有时还要睡地板、俄饭。我就有这么一次亲身经历。1995年8月10日晚上,我下区县采访3天刚回家...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中央电视自制作播出了3集抗洪纪实片《决胜人这部电视片以8次洪峰的涨落为主线,忠实、全面地纪录了发生在1998年夏天的抗洪战役,纪录了抗洪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和各个重要阶段。在刚刚接到录制《决胜》的任务时,编导们谈论最多的是,怎样制作出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决胜八但当《决胜》播出时,观众感受最深的恰恰不是片中的史料价值,而是具有史诗般的气魄、在悲壮中显现的民族抗洪精神。悲壮的氛围是《决胜》的基调:从长江沿岸的农民忍痛扒开烷堤蓄洪,淹掉自己用血汗建起的家园,到齐齐哈尔的农民含泪炸开民堤,分流洪水确…  相似文献   

9.
聚焦抗洪     
~~聚焦抗洪~~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夏我国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抗洪抢险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时刻关注的最重大事件,也引起国际上极大的关注。 翻开当时的报纸,在一版十分醒目地看到: 来自抗洪前线的报道…… 本报抗洪第一线传真…… 打开电视机或收音机,在新闻节目里又看到或听到: 记者在抗洪现场向您报道…… 我在抗洪前线向您直播…… 在这场感天动地与洪魔的决战时期,从首都北京到许多省市,众多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新华通讯社相继派出3000多名新闻工作者,怀着对党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全流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大面积洪灾,千百万军民奋起抗洪,写下了感天泣地的壮丽篇章。作为这次抗洪救灾的突击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30多万兵力,成为自渡江战役以来我军在沿江地区用兵最多的一次;与之相适应,作为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报,在这次抗洪救灾宣传中,无论就投入的编辑记者力量,还是就拿出的版面、宣传的规模而言,都创下了战役性宣传的纪录。据初步统计,从6月20日到9月中旬,军报已发表有关抗洪救灾的各类稿件3000多篇、图片500多幅,推出抗洪专版100多个,合计使用版面200多个,其中许多报…  相似文献   

12.
’98之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使三面环水的南昌县泾口乡堤外一片汪洋,堤内汪洋一片。在这次抗洪斗争中,泾口乡广播电视站主动发挥功能优势,积极当好舆论先锋,为抗洪一线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鼓舞了抗洪大军抗大洪、战洪魔、夺全胜的斗志。今年防汛一开始,泾口乡广播电视站就把抗大洪、保大堤作为宣传中心。洪水未到之前就全面检修了乡、村有线广播和调频广播设备,并在全乡防洪前线的10个防汛分指挥所新装了小调频广播喇叭。乡广播站在坚持每天两次向全乡17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和防汛前线及时转播中央、省、市、县…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当武汉抗洪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市防汛指挥部领导请每个记者在纪念簿上留言,我写的是“参加武汉抗洪报道三生有幸”。确实,作为人民日报一名驻地记者,能经历并报道这场大决战,是非常幸运的。今年6月武汉进入防汛抗洪以来,我就开始跟踪报道。两个多月中,我...  相似文献   

14.
抗洪历险记     
如果说,今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对中华民族是一次考验,那么,对站在洪水中记录历史、记录中国抗洪战场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记者们,也是一次空前的大检阅。作为一名记者,特别是作为解放军报的记者,参加了湖北、湖南两个方向的抗洪报道,我感到特别光荣和自豪。回顾40多天的抗洪艰苦生活,其间受到的考验和磨炼,是我从军近20年来最危险、也是最严峻的一次。应该说,这是我人生中,也是我作为军报记者生涯中最宝贵,也是值得永远珍藏的一笔精神财富。初战青潭乡饭桌上受命。7月25日晚8:00,我和记者部副主任郑蜀炎刚从深…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长江、嫩江。松花江三江流域演奏的’98抗天歌,气壮山河,举世瞩目。在这场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殊死较量中,30余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困难就战斗在哪里,勇战洪魔铸军魂,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凝重的一页。如今,洪水已退,江堤安然。当我们回眸空前壮烈的’98抗洪时,会再次发现百万抗洪大军中活跃着的一支特殊的军事记者队伍,他们同地方广大新闻工作者一…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对于记者,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我有幸在九江参加了’98抗洪报道。抗洪是一个大战场,她让你时时处于一种紧张、焦急、兴奋、感动、忙碌的状态;抗洪又是一个大考场,她对记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是一次最实际的检验。在抗洪前线,我亲眼目睹了洪水的暴虐与无情,也亲身感受到抗洪官兵的拼搏与献身。在酷热难耐的长江大堤上采访,我淌下过道道汗水;在孤灯一盏的军用帐篷里写稿,我也流下过行行热泪。我曾去过老山前线采访,两相比较,这次…  相似文献   

17.
今年湖北日报抗洪救灾宣传有声有色,突出特点之一是在人水搏击的两个多月里,头版发表了近30篇抗洪言论。仅以“全力以赴决战决胜”为主题的系列社论就连续发表了18篇。围绕抗洪这一主题,一家报纸连续发表如此多的社论,这在新闻史上是空前的。 对于这些言论,无论是党政领导同志、新闻界同行还是普通读者,都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充分肯定。认为它们像号角,像战鼓,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军民的斗志,激励人们勇敢地迎接洪水的挑战。因其及时准确,短小精悍,富有激情,战斗力强,被同行们誉为言论宣传中的“抗洪体”。 作为本报今年抗洪社论的主要撰稿人,回首那连续奋战的数十个日日夜夜,我想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切身感受,这就是:用“情”写就抗洪篇。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最近强调指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全力做好救灾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既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特别是我们部队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更要坚决贯彻落实江主席的这一重要揭示,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热情宣传佛大的抗洪精神,使这一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全面完成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进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巨大力量。伟大的抗洪精神,就是江主席高度概括的24个字:万众一C、众…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六、七月以来,三次特大洪水侵袭景德镇市城区及乐平、浮梁两县,来势凶猛,洪水之大灾情之重乃百年未遇。全市军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了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按照局、台领导的部署,在抗洪行动的感召下,为履行记者的职责,我日以继夜投入了抗洪报道。先后采拍了60多篇反映瓷都人在抗洪一线奋战的新闻报道。如今,回想起那段抗洪的日子,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还在我脑海之中不断闪现。6月26日凌晨四时,特大洪水凶猛涌进瓷都街头,不一会儿,我的宿舍…  相似文献   

20.
载入历史的一九九八年之夏,是永修广播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终身难忘的季节。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连续侵袭赣北肆虐永修。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救灾战斗中,我台全体记者、编采人员,年轻的台站经受了一次特殊洗礼。特别是担任一线采访任务的记者,真实、客观地报道永修军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勇抗洪魔、保卫大京九、保卫家园、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据不完全统计,抗洪抢险救灾期间,永修广播电视台自采播发抗洪救灾稿件400余条,向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稿、协助发稿200余件。(一)永修位于鄱湖之滨,江西四大水系的修、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