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这不是一部关于好孩子的童话,而是关于"坏"孩子的寓言。电影《四百击》开头,一堂法文课,讲台上戴着眼镜的老师,一脸的肃杀。一个孩子从抽屉里抽出一张图片,一排一排地传下去。闭上眼睛,下面会发生什么呢?会有老师的叱责,会有霎时的沉寂,还会有一个倒霉的替罪羊—安托万。看着安托万在墙角怨愤的小脸,我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一切如此熟稔。原来,它早就在我的心间投下了晦暗的影子,在我心灵的某个地方,随着那个曾经的孩子一起长大。小时候,我们都会偷偷尝试一些禁忌的东西;我们都会因为某种东西而暗暗涌动着兴奋;我们也都会在老师呵斥时惴惴不安,甚至哭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以为我们老师只要每天爱自己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要爱别人,告诉他们要爱班级、爱小伙伴、爱父母……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爱。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明白,原来爱不仅仅是告诉,还要真正用心去交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感受爱,如何去表达爱。班上的毛毛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整天闯出这样那样的祸。在刚入园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里来"告状",说毛毛打人。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与毛毛沟通,希望能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孩子喜欢这门学科,首先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当我走在校园里,每个孩子都会亲切地喊我,时不时还有孩子走到我跟前,给我一个小小的拥抱,说上几句"甜言蜜语",哪怕是夸夸我的衣服漂亮也好,更有一群"小马屁"会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我也最喜欢上音乐课了!"听着这些话,让我这个音乐老师心花怒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用我的真心引领他们,让真爱在他们的世界里飞扬!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而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我们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也付出爱啊,有个别的后进生为什么就是不理解、不领情呢?"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感受理解到老师的爱,尤其是让后进生理解到老师的爱,的确是一个难题.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你真心爱他(她).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孩子玩起来没完没了,不知疲倦,但是一提学习就没精打采呢?这是因为玩是孩子"我想做"的事,而学经常是被父母强迫的事。如果把"我想做"植入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也会变得爱学。女儿弹钢琴,有一段曾经陷入很糟糕的境地,每首曲子几乎都要弹上一个月才能过,每次上课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一次孩子走出老师家之后,放声大哭。针对当时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表扬,是在孩子做出好的表现时,老师和家长做出肯定与鼓励,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小物品。孩子们非常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个"笑脸花"会让孩子兴奋很久,骄傲很久。老师们也非常关注这些,知道用表扬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乐此不疲地在孩子的额头上贴上"笑脸花",看着孩子阳光般的笑脸,无比的欣慰。此时,你会问:表扬怎么可能提前呢?没有好的表现,怎么可以给孩子表扬?这不是欺骗孩子吗?这样的表扬是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一部美国影片《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对一个长期在种族歧视下长大的黑人孩子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学生.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指头?" 这个孩子慢慢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手,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说:"三个." 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位老师却面带微笑说:"没关系,孩子,你就少数了两个." 老师的鼓励巧妙地驱散了错误带给孩子的阴影.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天都会遇到孩子的各种差错,如何才能正确地对待?我觉得只有学会容错,才能呵护智慧的花朵.  相似文献   

8.
<正>一、审视与探寻的缘由案例1:曾经接到一个朋友的求助电话,说他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还不太适应小学的生活,老师要求比较严,上课小手要摆平,身体要坐直。做不到的孩子常常会被老师批评,严重的还会被罚站。她的孩子生性胆小,心里总是很担忧,害怕上学。有时在睡梦中都会突然惊醒。为此,她既担心又着急,想请我给老师说说情,能不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等待。案例2:宇是一个老师眼中的"捣蛋鬼",特别淘气难缠,他还喜欢"拿"班级同学们的东西,常常为这个事被班主任  相似文献   

9.
一位妈妈走进我的工作室忧虑地问:"马老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关于孩子的问题,您有时间吗?" 我友好地说:"有啊!请坐." 她说:"我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老大自幼聪明好学,可是有了老二之后,性格上有一些改变.今年上一年级,昨天回来和我说,他被老师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和老师沟通后,老师的解释是我儿子内向,做事拖拉,专门和一个爱说话的孩子调到一块做同桌."  相似文献   

10.
刘君宏 《辅导员》2012,(33):85-86
这节是三班的品德课,我一走进教室,就看见同桌的一个男孩在与一个女孩争抢着东西,这俩孩子看到我仍然还抢得不可开交,全然忽视我的存在。什么东西?这么有吸引力!我走上前去,听到小女孩委屈地说:"老师,这颗糖是我的,是上午李老师发给我的!"小男孩也不示弱:"不对,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我家还多着呢!"呵呵,因为一颗糖,这俩孩子气还怪大的!我从男孩子手里拿过这颗糖,大声对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1.
在乡间开车,有次我无意中被一所初中学校进门的一大排黑板树所吸引。进去以后,发现这排黑板树下面有一个石牌,牌子上写:"王老师,谢谢你,我们的考卷都还留着。某年放牛班全体同学。"我对此十分好奇,就问校长,社会上对放牛班这个名词的看法是被放弃的一群孩子。现在,教育部门已经不准有放牛班了,但是为什么放牛班的孩子如此感谢王老师呢?校长说,过去这里还算热闹,这所初中的人数也很多,有些孩子程度很好,有些很差,放牛班也就应运而生,几乎没有老师肯教放牛班,因为这些孩子无论上什么课,都没有兴趣,不是  相似文献   

12.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和三个孩子一起在花园里聊天,父亲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可以满足你们的一个愿望,让你得到最想得到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女儿回答说:"我要自己有美丽的容貌,那全世界的人都会向我投  相似文献   

13.
<正>在班级中常常有所谓的"后进生",然而,"后进生"也会有让人感动的瞬间。这不,我就遇上了一位。[案例描述]秋游的时候,学校组织孩子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玩"青蛙跳""升降飞机"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位带队的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玩。当所有孩子都在高呼"何老师,我和你一起玩"的时候,小冯却说了一句让我感动了好久的话:"何老师,你快把安全带系上。"小冯没有高呼,他的声音很平,很亲切地提醒了我。很小的细节,让我感动很久很久。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细心、有爱心、会关心他人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14.
我站在门口发呆,妈妈走了过来,眼眶红红的。"你别再等它了,它不会回来的。"我身子微微一颤。如果你会回来,早就回来了不是吗?我其实是知道的,可是,因为对你的疼惜,我一直站在原地,盼望见到你的踪迹。有人说,得不到的东西,不管开头是多么执着,可是依然等不到,久而久之也就灰心了,就会放弃了。但是,你不是玩具,这一次,不管怎么样,我都会等。  相似文献   

15.
[案例描述] 那天去听一位新教师的课,有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这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了.我坐在后面,最后一排是个看上去就比较顽皮的孩子,所以老师让他一个人坐,他旁边的座位空着.这也是我们老师惯用的伎俩,把顽皮的孩子安排在最后一排或者老师讲桌的边上,一个人坐.  相似文献   

16.
李晓红 《学前教育》2007,(Z1):14-14
<正> 幼儿园班级门口的墙上最近多了一个栏目:"夸宝宝",老师陆陆续续地贴出一些家长写的表扬信。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我也匆匆看过几眼,内容不外是夸自己的孩子会穿衣服、能帮家人做简单家务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孩子们或早或晚终能学会的小本领,不必非得写出来告诉大家,因此也没有想过给自己的孩子写这样一封表扬信。没过几天,小蜜桃偶尔问我:"妈妈,你看见我们班门口贴的表扬信了吗?"  相似文献   

17.
<正>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认真听老师讲的内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只是让孩子认识了这些字、会背诵这些课文、会在作文课上运用这些固定的句式、会在考试时把背会的东西写在试卷上,但是实际上孩子的能力没有了,不会进行自学,这一理念培养下的孩子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当我刚来到国际部,接触到PYP理论时,我真的很茫然,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老师强行灌输知识,为确保考高分而进行题海战术  相似文献   

18.
一、当音乐活动中出现幼儿"失控'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教师准确的游戏性指令语言非常重要."失控"常常是幼儿兴奋引发所至.如引导幼儿玩"薄饼"音乐游戏,教师的指导语是:"我们怎样用身体变成一个圆圆的大碗呢?"孩子马上反应: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即变成一个碗).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一旦手拉手扯圆,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兴奋不已的"扯圆"现象.有经验的老师,一句"呦,快、快、快,碗破了",就把孩子引回需要的圆上.可如果老师说:"把圆拉大一点.",幼儿"哗"一下无限大;"拉小一点."又"喔"一声挤在了一块儿.为什么?原因是,前一位老师有很强的游戏意识,始终把幼儿引入情境,而后一位老师的潜意识里只想到我要这样教你.  相似文献   

19.
董梅 《小学生》2012,(12):60-60
得到这本书是一个契机,在9月份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家长围在我身边,和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我向他们推荐了儿童绘本和给家长看的一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时楚楚的妈妈对我们说:"还有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她的话构起了我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本老师写的书,会让一个学校教育业外人士一口气看  相似文献   

20.
每每进行完了家庭教育讲座,都会围上不少家长,向你诉说:"我倒是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了,也注意呵护孩子的自尊了,可老师不这样啊!孩子在学校一天到晚挨批评,老师老看着我的孩子不顺眼,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您说,我们孩子还能有自尊,还能有自信吗?""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数落我们就跟数落孩子似的。您说,我们回到家能不着急?孩子能不挨打吗?"......看来,教师和家长有时还真的成了一组矛盾。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教育的合力,否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在教师和家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