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性别歧视和压迫很久以前就存在,而女性往往是受歧视和压迫的一方,因此多年来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盛行。但是有色人种妇女比白人妇女面临更多的困境,她们遭受着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提出了更适合黑人女性及其他有色人种女性的解放思想——妇女主义,其长篇小说《紫色》很好地体现了妇女主义。它强调黑人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斗争获得独立和自由;提倡黑人女性之间要相互团结以对抗性别歧视;黑人女性要与黑人男性联合以对抗来自白人的种族歧视。只有如此,黑人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2.
艾丽斯·沃克将黑人妇女的解放、黑人妇女文化价值的弘扬,视为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黑人社区的暴力事件是黑人作家作品中的一条重要线索,而在在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透过父亲对女儿的暴力鞭打,艾丽斯沃克给我们传达的,是黑人女性在黑暗世界中对两性相互理解的探索和对未来光明的追寻。  相似文献   

3.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表现了黑人妇女寻找自我、争取解放的精神追求。美国黑人女作家、妇女主义的创立者艾丽丝·沃克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小说《紫颜色》中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与大自然、日常用品和服饰相关的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充分说明了两部作品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代妇女解放运动出现了困惑,表现为:妇女自身素质难以适应解放的要求;传统的妇女解放运动奉行男性价值标准,造成了妇女解放与男性解放的对立;妇女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十分明显,反映了妇女解放进一步发展的代价。摆脱困惑,走出误区,关键是要找出妇女解放的固有价值标准,即作为人的女性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在此前提下,应当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当代妇女解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同时还要寻求女性与男性、社会与家庭的协调发展,此乃目前妇女解放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黑人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还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处于权力的边缘地位,沦为失去自主性的非人存在。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实践中依托黑人女性的特殊经验,坚持"女性主义"的行动策略,将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置于文本的中心主体位置。其作品深刻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多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中建构自我的艰难历程,彰显了黑人女性鲜明的女性自我主体意识和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真实再现了父权制背景下黑人妇女的种种生活境遇.在男性的压迫下,以西莉为代表的女性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最终沦为家庭的奴隶及父权制的帮凶.在西莉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探索的过程中,身边女性的榜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开始了反抗男权压迫、寻求自我的征程.女性不仅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了经济独立,还赢得了男性的尊重,在与男性的和谐相处中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展示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也表达了她对男女两性从对峙走向理解、从而实现和谐生存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如何对传统黑人妇女的模式化形象进行颠覆。主流文学主要构建了四种常见的黑人女性形象:女保姆、女家长、福利母亲和无耻的荡妇。主流文学对黑人形象的歪曲,目的是为了维持黑人女性的从属地位。在彼拉特、瑟斯身上,莫里森颠覆了白人文化中"专制的女家长""顺从的黑人女仆"形象,重塑与还原了黑人女性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8.
《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赫斯顿打破了卑贱的黑人妇女形象的固有模式,塑造出一个在二十五年间三次婚姻中不断寻找自我的全新的黑人女性形象珍妮。小说为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奠定了框架。  相似文献   

9.
莫里森的作品中充斥着各种二元对立,其中白人/黑人、男性/女性这两组对立尤为突出。从解构主义视角,结合美国历史文化,可以看出,莫里森在解构这些二元对立的同时,重构了它们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她指明黑人民族和黑人女性要想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以及父权制的压迫下保持身份独立,必须坚守民族文化和传统,坚定对黑人种族身份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杨沫在小说《青春之歌》中探讨女性解放的出路,然而主人公林道静的解放始终都依附革命,依附男性,缺少对自我真正的探求,也迷失了自我,没有实现女性的独立和解放。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妇女压迫和妇女解放这个历史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多年前就已发表出一定见解。恩格斯和马克思认为女性压迫是一件劳动问题和阶级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方女性主义充分遗传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基因,并在女性解放的政治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问,并产生了意见分歧。西方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解放要改善的是性别压迫,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女性解放是生活、生产的解放,而不是单独的女性自由。因此,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女性主义的背景和女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必要性,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性别视角的开拓与双性解放--对女性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在很人程度上得益于性别视角的成功运用。但研究者对性别视角的运用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那就是忽略了性别研究的另一视阈:如何止确地认识男性。男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真实处境提示我们应该像重新认识女性一样去重新认识男性,男性利女性同样需要解放。女性解放的最终日标就是男女携手前行的双性解放。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西方妇女解放的历程,会发现中国妇女的解放与西方妇女的解放方式不同,对中国妇女的解放方式进行思考,我们会发现中国妇女解放是被动的解放,这种被动的解放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对女性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妇女缺乏主动争取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说,这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作用,本文阐述自己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被提出、地位的被提高,意识的被觉醒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封建社会,勤劳善良的中国女性长期被贬抑。于是,解放女性便成了中国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回顾,揭示唯有真正解放女性、社会才能获得均衡发展的道理,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新风尚,努力构建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昂在其婚恋小说中,从"性"角度切入,塑造了一系列陷入婚姻情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无论是被生存所迫进入婚姻而受尽折磨,还是在两性相处格局里追求爱情但始终不得,或是在征服男性过程中被自我异化,都无法摆脱被侮辱、被损害、被吞噬的命运。女性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难以摆脱男权阴影遮蔽的事实,也特别揭示了妇女实现社会解放和自我觉醒的艰难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6.
佐拉·尼尔·赫斯顿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她在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详细描绘了艾丽斯.沃克所指的三种类型的黑人女性。年幼的珍妮和她的外婆南妮是第一类黑人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须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迫。珍妮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在前两次婚姻中,她是被白人和黑人社会训练成“非凡的”、但内心却遭受“相反本能”折磨的黑人女性。在第三次婚姻中,珍妮获得了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尊重,在小说的结尾,她实现了自我,此时的她是沃克所指的黑人新女性。  相似文献   

17.
女权主义的兴起与两性关系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地位、精神存在和语言文化习俗方面阐述了女性长期以来所处的地位并由此兴起的女权主义浪潮.女性解放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各个领域向男性进行的现实挑战以及男性所面临的种种压力,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强调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西方妇女的解放在三大关键领域展开,首先是争取选举权以望取得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分配权;其次是就业问题,寻求通过劳动获得解放;三是妇女在观念领域发生变化,希望走出家庭摆脱生殖奴役。这些妇女运动的主题与19世纪以来的改革运动结合,促成了西方妇女的地位变化,也开创了西方女性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在阶级社会中,妓女是被压迫妇女中一个很特殊的阶层。玛格丽特、玛丝洛娃和杜十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生活,她们为追求各自的爱情,用眼泪和生命勾勒出辛酸苦难的一生,她们的悲剧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三位女性的命运启示我们:任何时代妇女解放的道路都是相通的,只有社会解放了、前进了,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从历史、爱、种族苦难等多重视角,对美国主流文化下,男权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对黑人女性心灵的压迫和扭曲,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并为她们指出了一条自我救赎、获得解放的光明之路。只有整个黑人民族团结起来,反对压迫和种族歧视,才能争取美好的未来,创造人人平等的公平社会。本文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该作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