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嵘《诗品》是古代诗歌理论的丰碑,它对推动诗歌创作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后世诗歌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把"风骨"提高到诗歌成败的核心地位,有力地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对后世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二十世纪初期英美重要的文学流派——恿象派的诗歌"意象"的独特性,对比了它与其它诗歌流派的不同,并对它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不同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代是指1840年到1919年这80年。近代诗学中成就最突出的应该是那种非古典诗歌又非白话新诗的"近代诗歌"。钱仲联说:"近代诗歌达到了唐宋、清初以来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在它发展后期矗起的有一座高峰。"近代诗歌在诗歌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临终的古典诗歌达到高潮,又孕育了"新诗"。虽然近代诗歌在多数人看来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这一环却是必不可少的,值得用一些相关理论来分析它的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新诗尚未有百年的历程时,诗歌界已出现了"新诗百年"的提法,体现了诗人、诗歌研究者的"百年情结"。纪念"新诗百年"的活动层出不穷,有诗歌研讨会、朗诵会及诗歌奖等,成为近年诗歌界的重要事件。纪念"新诗百年"活动,它应该对诗人、诗歌及新诗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闽文网举办的首届"刘邦诗歌奖"为今后的诗歌奖活动提供了借鉴意义,树起了标杆。  相似文献   

5.
潘菁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2-134
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准备突破.而学院批评家们占据着"诗歌话语霸权","老资格"总是会有意忽略先锋诗歌.在学院派批评家那里,它成为了匿名的事实,它的缺失损害诗歌(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语言和观念、经验表达上有所突破,成为写作"时尚",优秀作品和诗人得以成长,一代新人得到哺育.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研究建安诗歌时,往往着眼于它的"聘词、华靡",它的"词彩华茂"本文却从"闾里歌谣之质"入手,结合有关诗歌作品,对建安诗歌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建安诗歌这种"闾里歌谣之质",是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这一时期思想解放、文化多元以及汉灵帝鸿都门学与曹氏家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诗歌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歌因回到纯粹个人世界而渐归沉寂,90年代以来商业化狂潮和"告别革命"的氛围,更让它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互联网的适时兴起,为困境中的诗歌提供了新平台,其开放性与互动性,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让人看到诗歌"复兴"的曙光.但网络并没有改变诗歌的文体性质以提升读者的数量,也没有强化诗歌的艺术凝聚力和先锋性,却可能在思想和艺术准则的瓦解中,导致诗坛的分崩离析,并损害诗人体验和思考的独立性与独特性,使诗歌丧失"先锋"精神.对读者而言,它所造就的浮躁阅读心态,也削弱了交流功能.网络的不确定性,使诗歌无法摆脱对传统文学刊物的依赖,从而也不可能摆脱它在商业化的文化环境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文革"地下青年诗歌同"朦胧诗"有着源流关系。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以其丰赡的思想意蕴和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20世纪80年代那场具有爆破性的诗歌大变革从情感内涵、表达方式上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第四媒介"的"网络"是一种新媒介,它拓展了媒介诗学的范畴。媒介诗学视域下的研究对象种类繁多,网络诗歌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华丽登场的网络媒介大刀阔斧地改写着诗歌生态,网络诗歌呼吁技术美学介入亦是大势所趋,网络媒介与诗歌二者相辅相成。但过度依赖网络技术导致了诗歌审美的弱化,努力平衡技术美与艺术美成为媒介诗学语境下网络诗歌审美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关意象 "意象"是近些年来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可以说,它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蓝蓝歌咏爱、歌咏自然、歌咏人性和生命的诗歌在当代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诗歌重新恢复到了抒情的维度,同时还是对这个时代物欲喧嚣的消费主义的文化纠偏.它不仅让我们、让当代女性诗歌走出性别视域的"小我"而走向与自然相融合的"大我",而且让我们的心灵和她的诗歌一起重新回归到了自然,回归到了人和世界初始相遇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意象主义出现于 20世纪早期,它的诗歌以其简练、浓缩、准确、具体的风格见长,这些特点源于意象主义诗歌的三大原则用准确的语言"直接处理"诗歌主题、取消修饰的"多余的"词语、按照流畅的音乐节奏,而不是节拍器的节奏来安排诗的韵律.除了以上的基本特点外,东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诗对它的影响也是意象主义诗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弗罗斯特在华兹华斯诗歌语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句子--声音"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作诗法,文章对他的"句子--声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类阐述了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诗歌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淡出,走向"边缘化"。从文学发展的顺延性关系来看,诗歌的落寞是无法阻挡的,是时代发展与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诗歌的"边缘化"恰恰标志着诗歌开始回到它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边缘化"意味着诗歌与主流意识形态逐渐疏离,不再作为政治的附庸而走向独立,是诗歌具有"自觉意识"的肇始。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日益脱离人民大众的生活,脱离它赖以生存的土壤而走进了一个误区。它抒"小我"之情,极度表现自我,与读者的传统审美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距离,造成了诗歌对人的放逐而步入了孤芳自赏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7.
<正>"知人论世"是由战国时期教育学家孟子提出,它常常被用于欣赏、评论古典诗歌。而古典诗歌是我国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结晶,它是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知人论世"这一鉴赏方法,受到了众多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古  相似文献   

18.
诗歌语言源于日常语言,它灵活多变,涵义丰富.同时,它又因诗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具有显著的艺术性和变异性."前景化",作为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诗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通过举例分析"前景化"的概念及类型,"前景化"与变异的关系:"前景化"与显著性的关系,"前景化"对于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和线索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目之一是"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2015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目之一是"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考场作文"诗歌除外"已然成为历史,如今,诗歌落落大方地登上了高考的舞台。但为什么我们不鼓励孩子们写诗呢?为什么大作文要将"诗歌除外"呢?其实,诗歌永远无法被"除外",即使在被"除外"的时代,它也一直是精神在场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