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减少和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阻隔效应是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综合霍夫斯泰德和"GLOBE-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分析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此分析框架,以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为实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规定性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未来我国在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一要理性认识文化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二要批判性借鉴合作中的文化精华,三要中和调适职业教育跨国合作中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只在血亲姻亲中所使用的亲属称谓语,由于每个人承担了多元化的社会角色,社交称谓语的应用范围较广且更灵活。本文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称谓语进行定义及分类,列举并对比英汉双语中常见的社交称谓语,继而列出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在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文化的产物,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文化的传播。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及文化内涵,而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的内涵就更丰富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可以把我国的语言文化也渗透其中,这样不仅能使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还能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及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笔者就从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渗透展开论述。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语言背景文化,促进学生语言应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中日英三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比喻。但语言始终受文化背景的制约,不同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造成了中日英比喻的差异。因此,研究中日英比喻差异的历史文化渊源,对于跨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日文化互润,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文化现象,中日文化间的互相渗透、融合非常广泛,在日语教学中应当作为一个专题或领域进行专门的研究。对中日文化的互润现象予以分析和阐述,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中日文化的传承、内涵与互动等关系,可以使学生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变得更加流畅和从容,在语言表达上也会更加得体。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方言研究不但可以为推广普通话提供可资比较的语言材料和为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充分的语料依据,而且因为方言是语言与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文化的接触与扩散,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关系史、民族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也有着重要的论证价值.因此,方言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可口可乐公司近几年分别在中美两国投放的广告的不同之处。从人物,场景设置,音乐,框架结构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探讨两种不同文化的价值理念。本文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两国的广告进行对比和分析。两则广告之间的跨文化差异提醒了商家在不同文化中如何利用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商品宣传,使其得到当地人群的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丁森 《教育教学论坛》2012,(29):105-106
和谐思想博大精深,有着深远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内涵。关于"和谐"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著述颇丰。追溯它的发展历史,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本源,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思想博大精深,有着深远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内涵.关于“和谐”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著述颇丰.追溯它的发展历史,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本源,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教师文化是当前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通过梳理近30年以来国内学者关于农村教师文化的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村教师文化的意义、农村教师文化的现状、农村教师文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教师文化的建设路径等方面。但也存在缺乏理论提炼、研究主体失衡、实践性研究较少、学科视角单一等不足。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更注重农村教师文化内涵的研究、由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的转化、研究主体与学科视角的多元化以及与其他文化的比较研究,以促使该领域的研究主题更加深入和丰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最终环节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文化消费对于拉动文化生产、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可以为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化教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及区域文化经济制度的有效性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运用线性回归的相关方法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文化消费支出的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发现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扩大文化消费最关键的措施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芳 《考试周刊》2007,(17):87-88
纵观日本的历史、文化,无不深深地受到中国的影响。中日语言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中日两国之间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旨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更好地揭示日本的历史和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3.
符婷 《考试周刊》2014,(69):38-39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就有着密切交流,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在日本历史进程和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探讨日本文化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历史痕迹,据此探索和评价中国文化。此外,近代以来,日本继承传统文化和积极摄取外来文化,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从文化方面探讨这些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启示。本文结合日本文化的研究方法,谈谈对日本文化研究的理解及现今日本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王岩 《考试周刊》2012,(69):18-19
探讨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跨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研究课题,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更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本文运用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的方法.大致整理一下中俄文化、文学交流的历史脉络.为大家展现中俄文化双向交流互动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不管是在文化还是历史上,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和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受到两国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日在各自的文化上有着很多的不同,具体体现在文化误读里。本文阐述了中日之间的文化误读的具体表现,就此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改善中日之间的文化误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帝国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提法最早可见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分析西方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文化关系的基本范式之一,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形态大致可分为批判与辩护两类。文化帝国主义对比较教育的理论模式、研究取向、研究成果、国际教育援助与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影响。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比较教育的发展既有着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在诸多方面促进比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比,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的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着大学生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中西方文化的科学比较能够促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对经济和政治的自信,西方文化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实现本土化才能获得长足发展,正是正向的文化惯性使得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自信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民族的人名具有明显的词汇意义,有着丰富的历史根源和原始意义,通过人名的研究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文化成果,可以更深入地接近和了解俄罗斯的社会变革、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9.
饮食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众多的文化人类学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具有学科规范化的特点,更有利于对一个民族或群体的饮食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系统研究。目前,饮食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对食学的研究中已经付诸于实践,可以对食学的研究提供理论的支撑。同时,文化人类学提倡文化变迁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对饮食文化研究有着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如何准确地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于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帮助目标受众跨越文化鸿沟,理解中国文化符号的文化内涵十分重要。译者运用文化关联理论,从目标语的认知文化语境中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深刻内涵,其英译宜采用音译、直译和加注法等翻译策略并遵循功能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