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百姓"一词在历史文献和在目前生活中使用现象的举例陈述,说明"百姓"一词存在的封建性;而在现行社会制度下,"百姓"则是完全没有权利意识的被管理层,揭示了"百姓"一词在现行制度下存在的不合理性;然后从文化词汇差异方面入手引出"公民"一词,最后利用"公民"和"百姓"二词的"等同"关系得出"百姓"一词存在的悖论,从而得出"公民"替代"百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公民们都应从自我做起,尽量少用或不用"百姓"这一称谓,努力唤醒自己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2.
"夜来"一词具有"昨天"义,"来"具有"往昔,过去"之义,这在《汉语大词典》中已有收录。"夜来"一词无论是表示"昨天"义还是非"昨天"义,都应视为主谓结构的复合词。"夜来"三个主要义项"入夜"、"夜间;夜晚"、"昨天"均与时间有关,三个义项之间具有其内在关联。"夜来"在表"昨天"义时是派生词,"来"为时间词后缀的说法有待商榷。"夜来"表示"昨天"义这一用法至今仍保留在山东方言中。  相似文献   

3.
"一"与"形容词"相结合(即"一A")的用法问题,前人早有论述,但一般只限于"一"与"A"语法意义的简单论述。文章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关联性"一A"中"A"的构成及其结构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一课在"尝试与猜想"这一主题活动中出现,主要就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一经典名题使学生体会"猜测——验证——调整"这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程小学数学典型课例分析与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上,郑州市惠济区翟桂琴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就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存在的问题 2010年6月,我市组织了一次面向四年级学生的"解决问题"专项检测。为客观检测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我们把握了"基于教材,适度变式"的命题原则。结果表明,当前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内功"缺失。  相似文献   

6.
"清早"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到了元代,尤其是在元杂剧中,"清早"往往与"大"、"晨"组合成"大清早"、"清早晨"使用。明清时期,"清早"一词的使用很普遍了,在小说与戏曲中更是屡见不鲜。"清早"中的"清"为"侵"之变声,是深邃黑暗之貌的意思。"清早"与"侵早"、"早晨"、"清晨"、"昧爽"的意思一样,是指天欲明未明之际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合"、"同"在战国时期联合成复音词,有初始义"和合齐同、齐心协力"和引申义"和谐一致、志同道合"。唐朝,其产生另一引申义"各方执以为凭的契约、文书",此义位至明代成为"合同"一词的核心义位。在现代汉语中,"合同"一词仅表示"契约、文书"一义,其他义位基本不再使用。从古至今,"合同"一词的词义系统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电大是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阵地,基层电大是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基石。电大缙云分校2008年试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推进"一村一"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与"形容词"相结合(即"一A")的用法问题,前人早有论述,但一般只限于"一"与"A"语法意义的简单论述。文章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瞬时性"一A"中"A"的构成及其结构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的故事一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尽管这一故事似乎已经陈旧。一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一只苹果砸醒了牛顿,让人类成为机械时代的人;一只苹果握在乔布斯的手里,帮助我们走进了IT数码时代。看来,苹果是有"魔力"的。不过,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也许不在于那魔器般的"苹果",抑或应当这么说,在魔器般的"苹果"的深处到底是什么。有人这么认为,乔布斯的成功不在"苹果"本身,而在于他对着"苹果"咬下的那一口。他"咬"得如何与众不同?他为什么这么去"咬"?其实他"咬"的是"智慧之果",他"咬"得与众不同体现了他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这样5个活动中学习周长是多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探究的过程,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同性恋运动,不仅将"同性恋"这个秘而不宣的话题从历史的"灰色地带"中抽出,而且使其升格为一种政治、一种哲学,活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的话题,一种时髦的追求。如今的同性恋者似乎已经不是"弱势群体"了,大有扭转乾坤的势头。在"矫枉过正"的危险中,重新探讨同性恋者的"身份政治",不仅对于这一特殊的"政治群体"有所帮助,对于当前兴起的各种"民族群体"的"身份政治",同样有着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戴颜成 《现代语文》2014,(11):144-146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名为"慢慢走欣赏啊",其中第一板块就是"一花一世界"。不论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还是"一树一菩提",本都是佛教用语,本是禅的一种境界,在这里借用只是来表明细小之妙,这小中见大,可谓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于细微处见精神"啊!在写作时老师常指导学生要抓住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5.
张玉杰 《辅导员》2010,(14):61-61
案头的日历翻了一页又一页,在悄无声息的岁月交替中,我在教育战线上已工作了11年。在班级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个组建"。三个坚持:"坚持有力的纪律保障,坚持亲情化管理,坚持文化先行。"一个组建:"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万万"由数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在这一过程中"万万"句法位置的改变、语义变化、重新分析对其语法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万+否定"这一表达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定型,这与"万万+否定"在语法化初期表达一种夸张的修辞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与尼采作为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二者均在理想人格建构方面即分别提出"真人"与"超人"之说,该文就二者的理想人格理论——"真人"与"超人"在其内涵及意义方面进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旨在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诚然比较庄子的"真人"与尼采的"超人"并非是笔者在这里探究的主旨,比照和探析两者的价值在于发见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究竟能为当今的时代人格的塑造与建构带来多大的启迪、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运用这种模式,在课堂上要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相似文献   

19.
"以意逆志"是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传统的方法,由孟子提出。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将"以意逆志"解释为"根据作品探索原来创作意图"。那么,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以意逆志"?一、"意"的理解对于"意",传统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意"即说诗者自己的心意;另一种认为"意"即作者的意旨。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所谓悼亡,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从现代汉语的角度乍一看,"悼亡"一词似乎是个很普通的词儿,就是"悼念"、"哀悼"、"追悼"的意思——但是,任何一种语文都有它的特殊性,"悼亡"这个词恰恰就是很特殊的一个汉语词语。也就是说,它在表示"悼念"、"哀悼"和"追悼"一类意思的时候,是有特定对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