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引擎,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要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全方位审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所内有的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探寻出新型城镇化优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称呼,也是具有中国特色而且数量庞大的群体,对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口号,虽然理论上关于这个问题成果有很多了,但是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进程来研究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在宏观视角下探索如何更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并提出一些建议,将会是一个补充和发展。就现实而言,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会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城镇人口越多,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以及新型城镇化两大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模式与新型城镇模式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本文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工业化与城镇化现状、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进而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效结合以及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重塑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烟台市仍以政府主导的"城乡统筹"发展为主,在乡村原有基础上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强城弱乡"的格局依然存在。因此,烟台应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齐抓,在双轮驱动背景下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向调节,加快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演变与辨析,一方面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指导理念和发展目标,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在新时期,要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深化体制制度改革,以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乡村建设应着眼于生态节能和内涵发展,尽可能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注重乡村基本规划,保护生态。在此,提出了都市圈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建设"优雅乡村"生态经济系统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能够实现现代化城镇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颁布了多项政策制度。以十八大为转折点,我国开始了全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本文着重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思考研究,首先对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以及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其次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经验,对其建设过程和特征进行阐述,第三,阐述和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大量学龄儿童流入城镇,使一大批农村小学教师富余下来。借鉴职业锚理论,在就业观念、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农村小学教师与岗位的匹配等就业网络信息和平台建设方面提供指导,有助于农村小学教师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0.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原则,也是研究新型城镇化问题的一个基本视角。当前由政府推动的新型城镇化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证农民的利益,必然会违背城镇化的初衷。该文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分析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从而使城镇化更好地回归到它本来的发展逻辑轨道上来,切实成为造福农民的平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分析城乡收入比与城镇化率,检验1983~2019年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机制,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符合"倒U型"规律.建议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乡村经济,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精英治理还潜存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若不加以重视将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与村级民主化的进程。因此,只有对精英治理模式进行全面透彻的认识,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弊端全力克服,才能促使乡村精英治理与村民自治完美融合,从而建设更加和谐民主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0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金融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显示出安徽省步入了城镇化中期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金融指标增长速度缓慢,金融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发展效率在降低,安徽省金融不能有效的促进安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出安徽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效率;完善安徽金融机构体系,实现城镇金融网点全覆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实现减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缓慢起步阶段,城镇化进程几乎停滞,对减贫的效力不大,并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力推动了减贫事业的发展,但城乡差距也被拉大;2013年以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由“减贫”向“脱贫”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应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尤其应重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镇化的减贫效应;要建立和完善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减贫事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并着力推进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美丽乡村思想的"人民中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乡风文明、乡村致富、乡村宜居和乡村安定有序几个方面。通过总结归纳美丽乡村思想的价值意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城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及和谐发展。它是我国立足国情、顺应形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举措。本文以六盘水市为例,提出了六盘水市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实施科学规划;打造城市名片;构建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三峡库区科学发展的关键支撑点,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应当以生态涵养发展来布局和推进巫山的新型城镇化,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探寻有效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优化办学领域,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各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实现"美丽乡村"的乡村振兴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的建设已然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些许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够全面,以人为核心的意识不强等。这就要求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保障。本文在理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表明需要解决户籍制度不健全、土地改革制度不合理、半城镇化现象严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