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用比较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卜居》、《渔父》两部作品的写作手法的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思,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的《长恨歌》及张爱玲的部分作品分别描绘了不同时代的上海里弄里发生的是是非非,讲述平凡人的人生际遇与酸甜苦辣,在描述小人物的文字里,都透出一股悲剧意识,并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高度。通过对《长恨歌》及张爱玲作品中题材的选取,叙事手法的运用,切入点的选择等方面的比较,显示出她们笔下的上海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宋末刘辰翁在南宋倪思《班马异同》基础上撰著的《班马异同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较早接触到人物形象问题的一部著作,它从赏鉴角度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史记》塑造人物的一些经验和“决窍”,如传记文学写人不仅要写“功状”,还要写出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写人必须绘声绘色,婉曲尽情,写出人的“意态”;写人还要突入人的灵魂,洞见人的肺腑,写出人的“心事”,等等。这对于后世作家和文学理论家都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一部较有影响的词典。本文通过对《尔雅》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考查与比较,揭示二者的异同及其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日益融入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中国作为一个出口贸易大国,涉及国际货物买卖的纠纷日益增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融合适用就显得日益迫切。本文以合同订立中的环节为切入点,分析两者的融合与异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霍小玉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文章在体裁、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浅析,从而对两篇文章的异同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从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过程中看到,旧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作者对人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的《遗腹子》和张爱玲的《琉璃瓦》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社会现象:家庭生活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对封建传统观念进行透视的一个切入点。但两篇作品的观察视角和主题内涵有着较大的差异。把两篇短篇小说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比较其异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分析叶、张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0.本文拟就《孟子》中“此”、“是”的语法功能及指代的语义特点,作一初步探讨,提出一些认识。1.“此”“是”的异同1.1 作为指示代词、形容词和语素的“是”在《孟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它的分布情  相似文献   

10.
“诗言志”是一个文化命题,在《左传》里与政治外交结缘,成为高层次交际的表意载体,梳理《左传》引诗言志的方式及其它,对于“采诗”、“诗教”、“诗论”等等方面都能引发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与《活着》两部小说都是具有深刻生命内涵的优秀作品,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见海明威和余华在对待生命和死亡时态度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与富贵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都是乐观的态度,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了豁达的英雄精神,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与存在方式却各不相同。本文将通过分析比较,对这两本小说中生命意识体现的异同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对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学校体育等理论,并结合体育课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异同点,以及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较《四库全书总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异同,进而分析《四库全书总目》中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可信度,发现这些书籍总体可信度都比较高,并非杜撰、虚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唐文》中所收录的王绩文与王绩文集《东皋子集》作为两个不同版本的文集,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一是《全唐文》中多出的篇目是不是后人伪作仍然需要考证;二是两个文集中相同篇目之间的文字差异呈现出多种类型。比较两个文集文本之间的异同,探讨两个文本之间的差异类型原因,有助于王绩文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初唐四杰”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记载很简略,其中还有不少可疑之处:第一、关于吏部侍郎裴行俭对四杰的评论;第二、关于四杰性格影响其仕进问题。现在先谈第一点。《旧唐书》王勃本传说: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见勮与苏味道,谓人曰:“二子亦当掌铨衡之任”。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中,关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不在少数。《弃老》和《楢山节考》便是两部以弃老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描写了母亲形象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析,通过对小说的背景、母亲的性格、选择不同的分析,主要探讨两部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异同。相比之后可以看出,两者的主人公都是独立刚强的日本女性,《楢山节考》中刻画了一位慈爱而无私母亲形象,为家庭大局考虑选择了上山。在相比之下,《弃老》中的母亲的选择是一种厌世观的体现,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在对《论语》和《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异同。指出从《论语》到《孟子》,名词性称谓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发展,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孟子》时代的称谓礼仪已经发展得比《论语》时代更为严格,更多限制。  相似文献   

18.
《隋书·崔仲方传》记载了开皇五年(585)崔仲方奉命修建长城的概况:(文帝)“令发丁二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这段记录有两处不妥。其一,将长城的修筑地点称为“朔方、灵武”有欠妥当。隋代的政区改革始于开皇三年(583),隋文帝废除郡一级,将施行了400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以州统县二级。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将州改为郡,所以直到此时州方才改名称郡。如《隋书·地理志》记载:“朔方郡,后魏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伟大也要有人懂”的小说,《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已得到不同时代的文学史著作的书写。以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文学史为例,从编写体例、文本解读、价值判断等方面分析比较其异同,在此基础上就新时代文学史撰写提出自己的思考。文学史撰写既要反映学界最新成果,又要重视细致的文本解读,同时还要关注接受者的接受情况,使其“既要尽可能地还原文学现场,也要回到当下”。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他身上坚强的性格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个面对生活,面对磨难,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硬汉"形象的塑造,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亮剑》中的李云龙性格中也有"硬汉"的一面。本文对海明威"硬汉"形象和李云龙的"硬汉"英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硬汉"形象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