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学校体育向“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学校体育必须融入“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基本保障。实施学校体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育创新教育对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体育创新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改中创新教育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教育”是一项教育政策,更是教育实践的要求。体育教改中,我们把创新视为抽象的“创新精神”,“创新政策”,却没有能从体育教学环境的营造、体育教师的在职提高和适应新的教改的业务培养、体育教材的改革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加以有效落实。为此,作者从3个方面分析了体育教改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即:“创新教育的实践性;体育创新教育的早期化;体育与人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观念的要素及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校体育观念构成要素的分析,总结出高校体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困惑;依据教育创新理论,对高校体育观念创新的意义、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立健康教育理念,实现对传统体育思想的超越”、“按照教育功能原理,整合体育教育观念”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实施"三创"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立 《体育学刊》2003,10(3):97-99
从“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高校体育实施“三创“教育的必要性;认为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三创”教育的前提条件;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三创”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隐性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以及特点、“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提出“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隐性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方法。希望会对今后新时期“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现代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体育教师必须重构体育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充实教育理论;重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构“学者型”知识结构,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由“教练型”向“学者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体育教育本体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本体的创新至关重要。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本体创新,必须树立以“健康体育”为主体的主体体育、科学体育和个性化体育的教育观,必须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和更新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学生学习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和贯彻落实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而使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根据知识经济下人才结构和创新教育理念及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特征,探索并提出了体艺“融入”教育的内含及结构,拟定高校体艺“融入”教育的培养措施与途径,构建高校体艺“融入”教育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快了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进程,顺应数字时代背景下高等体育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方向,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重新审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场景迎来“窗口式教学”向“集体化教学”的转变、“云端式教学”到“常态化教学”的回归,以及“传统式教学”向“数字化教学”的递进。研究认为: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观念与数字意识存在误差、体育教学行为与数字执行存在偏差、体育教学配置与数字设备存在均差,体育教学成果与数字实践存在落差,要缩小高等体育教育数字化在思维、能力、资源和应用中的空间,建议高校秉持数字化的思维与意识、获取数字化的知识与能力、覆盖数字化的资源与配置、启动数字化的应用与实践,在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上双向发力,加快实现高等体育教育数字化的认知转型、行为转型、服务转型和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体育院系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立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51-152,155
“创业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之后,出现的又一新的教育思想,我国有数所大学正在积极试点、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体育院系学生就业形式的变化,随着我国加入WTO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随着我国体育产业、服务业等迅猛发展,我国体育院系的创业教育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我国体育院系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积极方式,使每一个青少年都打好终身健康的基础。目前,就学校体育的内容和思维观念而言,比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教育部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已经把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人。体育创新,应当首先注重观念的创新,其次应当是重视体育行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体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然而,“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体育教育发展也存在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实践内容有待丰富、政策支撑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鉴于此,建议体育教育应在“大思政课”建设总体设计中发挥体育教育优势;建设主题式体育课程平台,拓展育人范围;创新体育教育内容,形成多维思政教育空间,以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水平,促进“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体育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拓宽课程设置,强化以人文素质为基本依据,培养具有“宽基础、厚口径、高素质”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戴志鹏 《体育科技》2022,(5):143-14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调查法,讨论了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问题。研究认为,聚焦课程目标,以成果导向教育的价值取向,细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夯实课程内容,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导入型”“嵌入型”“自主型”和“实践型”创新成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实施,以线上线下、教师团队、校企合作和项目导师教学,创新创业多元教学模式;深化课程实效,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呈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15.
几种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体质教育”、“快乐教育”等体育教学思想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国外教学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应融合“体质教育”、“快乐教育”、“终身体育观”、“竞技体育观”、“技术技能观”等体育教学思想的合理成分,确立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学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兽性“走进体育”引起的思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参考》1 999年第 6期“理论前沿”栏登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走进体育”这篇文章 ,引起了临近几位朋友们的议论。议论的话题主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兽性“走进体育”的问题 ;二是中国的教育今后可咋办的问题。该文的编后语中提到“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就这些问题来稿参与争鸣讨论”。兽性“走进体育”是教育教授博导的理论前沿和理论的创新 ,创到体育中来 ,不能不引起体育工作者的思虑。1 “兽性是人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问题“走进体育”说 :“兽性是人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回避不了的部分。所谓兽性就是自发性、攻击性、情…  相似文献   

17.
推进高校体育人文创新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体育的人学意义、文化渊源、人文特征和其生命功能,试图发掘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新契机、新境界、新内容、新体系,提出身体感性文化及体育人学实践工程是“新人文体育”创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1.“三大理念”与大学体育大学体育是连接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桥梁,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拓宽了大学体育与人才教育的渠道。大学体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体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KA Q(知识、能力、素质)复合型人才放在首位,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体育既然是一门学科,就应该发挥出它的教育功能,就应该…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浅谈学校体育中人文体育观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人文体育观基本内涵的阐释,讨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体育观”的思想,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