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晓培 《健与美》2023,(10):28-31
<正>健身之路上,不仅需要汗水,还需要身体恢复的智慧。专业人士早已认识到,运动后恢复不仅仅是“休息”,它是为身体重新充电,以迎接下一轮锻炼的必要步骤。近年来,科技的创新为运动恢复领域带来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可能性,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
运动是保持身材最好、最安全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但是在热情高涨的健身氛围中,你选择了哪种运动方式?为什么运动健身进行了好久,身材变化却不理想呢?其实健身是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的,体形特征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与之相应的运动方式,才能更利于自身的健美,达到既健康又美丽的终极目的。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和手段进行锻炼都要遵守“因人而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瘦弱、脂肪少、肌肉力不强、体力不佳的人往往内脏器官也不太健康。运动时,应该先慢慢锻炼好基本体力,逐渐强化肌肉力量、持久力及身体柔软度,再进行重量训练,…  相似文献   

3.
好消息     
罗彭  郑洪才 《中华武术》2005,(12):44-44
运动中如何判断锻炼效果?运动强度是否太大以至对身体造成损害,或者强度太小而没有效果?下面便是“自我监督”方法。  相似文献   

4.
初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耀进来,顿时感到蛰伏一冬的身体“蠢蠢欲动”。哎,好久没锻炼了,过年大吃大喝留下的后遗症到现在也没解决,是到了该运动的时候。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生活方式不向国际化的健康潮流靠拢怎么行?整天窝在空调间里,不“亚健康”才怪呢!对,从今天开始,我要动起来。问题是,该怎么动呢?前两天才看到一份调查,称2002年上海人运动消费支出前几名分别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体育理论教科书中,只讲运动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不讲身体锻炼的道理,这是相沿多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的一种惯例。然而认真追究一下,教学论是否就是身体锻炼的理论?在炼身问题上有没有它自己的理论?教学论和身体锻炼问题是什么关系,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是否就是增强体质的规律?深入一步,跟着还有这样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原则是否就是身体锻炼的原则,教学方法是否就是身体锻炼的方法?在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6.
陈东丽 《健与美》2020,(3):94-97
以下这些能起到补充能量作用的加餐含有合适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不会让你的锻炼努力白费。常见的运动后困境你有没有过走下跑步机,欣喜若狂地感觉自己燃烧了大量热量却非常饿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种运动后困境,即吃加餐和否定锻炼效果之间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7.
“体质教育”(存在论),是把着眼点放在人体的发展上,视身体先于运动技术,使人体形态、机能和能力发展得更加理想、完美。认为体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应用体育运动来锻炼人的身体,而不是体育运动的本身。其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思想,早就指出了运动与体质的主从关系。然而长时期以来,由于自然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人往往把着眼点放在运动技术的传习上,而把身体发展当做传习技术的付产品,忽视了体育锻炼的直接效果。所谓“体育教学不能不影响身体”的说法,就是这些人的有代表性的一种论点。这实际上是把体育运动的手段当成了体育目的,这种思想直到今天我  相似文献   

8.
[勤于运动,身体硬朗] 如今,人们工作及生活中使用体力的机会已经日趋减少,但强健的体魄无论何时都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很多科学研究都表明运动对于人的健康长寿具有诸多益处,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把运动纳入日常保健的内容.当然,运动锻炼也要掌握尺度,以免身体受到伤害,还是医生和保健专家都认同的那个原则:“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  相似文献   

9.
请君一试     
锻练身体一定需要宽阔的场地吗?否。锻炼身体一定需要大块的时间吗?否。倘若对“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笃信无疑,那么每时每刻都可遇到“随机锻炼”的条件。君若质疑,不妨回忆一下您的每日生活,大有“随机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呢! 起床之前,可先从身体各部末端开始运动。例如上下肢的屈伸运动,或腕、踝的回转运动。起床后假如没有家务活的负担,当然可到阳台或庭院进行深呼吸、挺胸、伸腰、舒背等活动,使机体彻底苏醒过来。假如需去市场买莱,何不加快步行的速度,或慢跑来锻炼呢?!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身体锻炼的目的性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有限度的活动没有一个是目的,全都是相对于一个目的的活动”只有当目的存在于其中的运动才是完全的活动。也就是说日常随意的身体运动不都能增强体质,因此,身体运动要作为体育手段一定要有条件,不是任何人从事什么身体运动都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必须是选择地进行加工、整理后才能称其为体育手段。那么要使身体运动成为体育手段服务于增强体质的目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保持健康及强壮的体质。然而,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不同,其训练水平和运动强度必然也应有所不同。美国运动医学会于1995年提出“FITTP”原则,用来指导人们的日常运动锻炼,掌握了这个原则对人们增强身体的体能将有很大帮助。所谓“FITTP”说的是:F(Fre-  相似文献   

12.
春节的长假是很多人休整充电的好时候,长长的休息日,有些人喜欢热闹,也就离不开聚会、美食、天天吃喝;有些人好静,喜欢猫在自己家里睡觉看书看电视。大多数人知道突然暴饮暴食、生活无规律是对身体的侵害。可你知道吗?总是静静地处在一个状态下,也是在慢性地消耗健康。所以,不论是喜动还是好静,合理的活动都是必要的。可是很多人说,自己的假期时间安排已经满满当当,留不下健身锻炼的空白,那就简化运动,让运动随处随时伴随你吧。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不是医生赐给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每天坚持不懈锻炼,努力改善体质,提高自然治愈力。我母亲为降血糖,她从夏天游泳到冬天。这份毅力让许多认识她的人都不由不佩服。后来,她又增加了一项体育运动,那就是步行。步行是一项简单的运动、同时也是最好的运动,它身心兼顾,简便易行。是一种最安全、最柔和的锻炼方式。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身体内部就开始了一系列新陈代谢的变化。步行锻炼有利于精神放松,减少焦虑、压抑情绪,提高身体兔疫力。步行使肌肉促进糖分被充分利用和…  相似文献   

14.
体质 体力 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许多词描述人的身体水平:体质、体能、健康、身体素质、体力、运动能力、劳动能力、抵抗力……等等。所有这些名词在当前或在历史上都各有它存在的理由,都各有它的用处。但是,在其中,哪几个词是更为主要、更带根本性质呢?是否可以说,这就是“体质”、“体力”、“健康”这三个词。 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进行的名词游戏。这是由人体的生命运动和身体运动(劳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竞技运动的归属与体育概念确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体育概念上的分歧,是与竞技运动的归属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所谓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广义的体育与狭义的体育之分。把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一起作为整个体育的组成部分为上位概念,称作“身体文化”。(运动训练是竞技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舍之,只包括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两部分,即为下位概念,称作“狭义的体育”。有的  相似文献   

16.
康寿强化计划适量运动运动是生命的需要,人体60亿条肌肉纤维、639块肌肉,都需要运动才能生长发育。只有运动才能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传输氧气能力,使体内产生超氧化物岐化酶,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废物,延缓衰老。由于运动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可给人体的部分经络以刺激,所以,运动锻炼实际上就是经络锻炼。而经络是人体的一个保健控制系统,它甚至与意念、思维等脑功能相关,起“行气血、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人到老年以后,受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做一些步行、伸展、按摩、气功等温和运动。应进行以下锻炼:1、做“…  相似文献   

17.
何春毅 《体育师友》2012,35(5):29-31
摘要:发展柔韧性素质能扩大学生的运动幅度,增强身体灵巧性,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课课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量与强度的柔韧练习,并采取“课外练”和“天天练”,让学生通过时间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你结束一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之后进行酣畅淋漓的锻炼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系的主任大卫·吉泽博士说:“锻炼给人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心理上的,它还能促进大脑产生一种名为内啡肽的化学物质,从而提升情绪,缓解紧张和压力状态,让你摆脱各种疾病的困扰,保持健康心情和身体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出现了只注重让学生活动,而忽视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如何处理好体育技术的传授与身体锻炼的关系,是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教育的重点。研究认为,“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术技能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正确理解身体锻炼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关系,只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第一”,也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二门体育技术,并能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0.
[早养生宜“练”]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之后,人在早上起床之后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能让精力变得更加充足,身体各项机能也处于较佳的水平,这对于接下来投入地工作和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但锻炼的时间最好不要太早,中医认为卯时(早上5-7点)人体阳气正处于升发的时段,此时是进行锻炼的好时机,能够调动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提高人体的防病能力.另外锻炼的强度也不宜过大,否则有可能导致伤阴耗气,反而对身体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