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业成 《传媒》2003,(5):37-37
编辑工作,受人尊敬。作为一个编辑真正的可贵之处,是编辑的职业品格,包括在工作和为人两个方面。编辑与作者,与稿件,与版面,与自撰稿,这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分寸和把握。 一、编辑与作者、通讯员的关系。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谁?我说是经常为报纸写稿的人。没有他们,就会断炊。现在报纸正逐步走向市场,面对竞争,要靠质量求生存的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靠社会的力量。靠社会来稿中的好稿。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靠质量立足,编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理性的角度看,本期有几篇文章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一篇是《忠诚度与出版社作者资源危机》,文中讲到紧密的情感联系、真诚的作风,以及双赢的结果,时常让作者与出版社形成珍贵的忠诚;讲到当出版业的产业属性比文化属性更为突出之时,出版社核心作者资源的危机将成为必然的阵痛;讲到出版社核心作者资源建设首先要在坚持出版业的产业属性基础上积极"复活"或强化自身的文化属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打造特色鲜明的出版品牌,让出版社成为文化人自觉聚拢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编辑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诸多要素中最为关键处就看你能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作者凭借着他们的学识与经验,为出版社提供高质量的书稿.作者应当成为编辑的良师益友,成为编辑职业生涯中的同行者.  相似文献   

4.
多做“雪中送炭”的苦活李大星图书要由作者来撰写、编纂,他们是图书的第一创造者,所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出版操作中的重要一环。现在许多编辑喜欢在组稿时瞄准名家(这当然无可厚非),大约由于请名家来当作者有许多妙处:第一,便于藏拙。名家中虽然不能说没有名实难...  相似文献   

5.
树立期刊编辑正确的作者观 ,是实现期刊生存和最佳效益的必然条件。期刊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处理稿件要细心谨慎 ,认真负责 ;期刊编辑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以质取文 ,不以人取文 ;期刊编辑处理退稿要从关心爱护作者出发 ,做到退稿不退人 ;在团结作者和为作者服务问题上 ,编辑要和作者交朋友 ,经常了解他们的创作计划 ,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6.
传统出版对所谓的数字出版一直有一个误区:以为数字出版来了,传统出版就死定了。他们是把载体和内容两者搞混了。其实,传统出版只要坚守住自己的选题、策划、编辑、营销,特别是作者资源,出版社还终将是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编辑的作者意识十分必要。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作者共同的工作,编辑和作者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是对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正确定位。在同志式的互助关系中,编辑与作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编辑要时刻把作者放在心上,要强化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蕴涵于编辑与作者交往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编辑平常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中。  相似文献   

8.
“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是学习出版社自2019年起推出的系列主题出版读物。在其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以“要做就做精品、要出就出经典”为目标使命,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出版全流程,融入策划、编辑、设计、宣传等各环节,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作者为主体,以编辑为保障,以创新为理念,以宣传为载体,做好先烈人物系列的出版管理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优化主题出版发展路径,开拓市场、搭建平台,锻炼队伍、树立品牌,打造既受当代读者欢迎的精品佳作,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传世经典,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出版社的盈利基础和生存之道,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9.
姜峤 《出版参考》2018,(5):69-70
约稿是编辑的一门基本功课,想要做好这门功课,争取到名家的优秀作品,编辑在约稿工作中要把握好每个关键环节.作者结合以往的约稿经验,按照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阐述和分析了图书编辑在向名家作者约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约稿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都做了重点说明和提示,为图书编辑拓宽约稿思路、理顺约稿流程、解决约稿中的困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乔还田 《中国编辑》2018,(10):49-54
精心打造品牌图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理性思考。许多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出版社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和影响力,是由其品牌出版物决定的。品牌图书既是一个出版社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出版社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最佳通行证。因此,新时代的编辑要发扬工匠精神,遴选优秀作者,打造更多原创性品牌图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作者与图书编辑两个主体的协同合作,从图书出版活动的视角,简要梳理图书编辑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内涵、基本原则、主要障碍、沟通措施等,为出版社编辑更好地与作者开展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多年编辑实践出发,对编辑、作者与读者三者关系进行理性分析归纳,深入阐述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性,提出编辑要对市场、读者仔细研判,了解读者差异化需求,为打造好书去打一场有备之战。  相似文献   

14.
小议编辑导师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撰了“编辑导师制”这个词,想对编辑的人才培养问题发表一点谬见。 编辑是个特殊的行当。其特殊性之一便是,走上编辑岗位的人,在此之前对编辑这个专业、这门学问往往不甚了解,甚至对当编辑具体要干些什么一无所知,几乎是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出版社的编辑队伍每年都要增添不少“新鲜血液”,新编辑十之八九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五花八门,中文外文,历史经济,数理化,天地生……每个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都学了不少,唯独没有学过编辑学。一朝进出版社当了编辑,他们面对的是列选、组稿、审稿、加工、读样等等编辑程序,还要作选题调研,图书市场调研,还要发展作者队伍,还要写书评……每个环节都有很深刻、很宽广的学问,几乎抵得上大学里的一门专业课,都需要他们从零开始,认真学习;而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却派不上什么用场,至少暂时没有多大的用场。就这样,学过的没什么用,要用的都要从头学,自然困难不少。新编辑中还有少数是从作者或业余编辑发展而来的,他们可能对编辑工作已略窥门径,但一旦正式走上编辑岗位,困难仍然不会少。 尽管出版社领导会为新编辑组织一些编辑业务学习,尽管室主任和老编辑有时会在旁指点,但新编辑对编辑这门学问总是从零起步,要靠自己摸索,靠自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或期刊编辑难免会经常遇到与作者的交往,他们对编辑总是尊崇有加,毕恭毕敬,而有的编辑往往担心与作者联系过于密切而惹来难以推却的“人情稿”,于是对他们虽“礼尚往来”却敬而远之。实际上,编辑和作者是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是相互扶持的鱼水关系。在编辑出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报纸文学副刊与杂志文学、网上文学相比,有自身的面貌与品性,所谓"报纸文学""副刊味儿",皆从这种品性中来。为达到此种品性,编辑副刊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首先,在作者队伍的建设上,编辑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当地作者与外地作者的关系;二是专家学者与作家文人的关系;三是大家名家与新人新秀的关系;四是城市作者与县乡作者的关系。本地作者是立足之本,报纸所在地的作者群是副刊  相似文献   

17.
一、尊重作者 如果问,哪两种人最容易成为朋友,从职业的角度看,我认为就是编辑和作者了。这是因为,编辑和作者目标一致,他们是共同完成一本书的亲密伙伴。这也是做编辑最大的乐趣——整日与一些有识之士、有德之君打交道,并且一字一句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相交流,会有多大收益啊!但是,也有作者十分反感编辑的情况。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18.
"好书要靠好作者"。作者对出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成熟、发展的作者队伍是做好出版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科技图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竞争作者资源、维护作者资源至关重要,因为编辑的策划思路最终要通过作者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作者资源的建设是科技编辑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组稿编辑□徐丽萍在英国出版业中,有些编辑专门从事组稿工作,称为组稿编辑。组稿编辑收入颇丰,有身份和地位,受社会尊敬,他们的名字可以变成铅字印在书上。他们是出版社的中心,出版社靠他们源源不断组来的书稿得以生存和发展。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市场调查、开拓...  相似文献   

20.
最近,收到两位高等学校朋友的来信,他们说,现在出的书编校质量差,“无错不成书”,编辑有责任,但不能全怪编辑。他们认为,从出版社说,校对有责任,社长、总编辑也有责任。从社会上说,作者有责任,甚至有不小的责任。因此病因不全在编辑的浮躁心理,实在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