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十多万字的《忏悔录》整整读了两个月,回想起来,这个漫长的阅读过程有些像卢梭少年时代的徒步旅行,随兴所至,随遇而安,自由而  相似文献   

2.
<正>推荐书目:《忏悔录》卢梭著推荐理由:《忏悔录》这部作品、是卢梭的自传,他在这本书里全面地剖析了自身,对一生进行了反思。根据创作背景来看,卢梭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阐释自己的思想,是对自己的辩白。在本书开篇,便透露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卢梭在《忏悔录》中,真实地讲述了他的一生,将他内心和行为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  相似文献   

3.
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欧洲最被传诵的一部作。“忏悔录”不能单纯看成是一本奥古斯丁的自传性作品,而是一部用自传形式,通过现身说法,表达神学观点,提出若干神学理论的作。为后来完成《上帝之城》神学理论体系奠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欧洲最被传诵的一部著作。“忏悔录”不能单纯看成是一本奥古斯丁的自传性作品,而是一部用自传形式,通过现身说法,表达神学观点,提出若干神学理论的著作。为后来完成《上帝之城》神学理论体系奠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谢冰莹的《女兵自传》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受到卢梭《忏悔录》的影响。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毕竟还是具有中国的特色,因而《女兵自传》拥有不同于《忏悔录》的新质:明确的女性解放要求和实践;理性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著名的《忏悔录》之一。《忏悔录》是研究托尔斯泰世界观、人生观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忏悔录》是托尔斯泰的心灵漂白、世界观巨变和精神升华的自白书,但也映射出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性。《忏悔录》既坦诚了托尔斯泰的良知,也暴露了他的落后性。他比庸俗的作家们高出百倍,他比革命志士却矮了半截。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在寻求社会解放中却陷入困顿,这是托尔斯泰的人生悲哀。《忏悔录》留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便是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子才能起先峰作用。  相似文献   

7.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1766年,卢梭54岁时,他开始起笔回忆,一直写到1770年才告完成。《忏悔录》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卢梭在里面不仅刻画了与他交往的各色人物。而且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甚至毫不隐讳自己最下流最无耻的行为。这使每一个读它的人。都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8.
卢梭最具有代表性著作恰恰是与他自身相关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此书诞生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不仅仅是对于当时的启蒙运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本书拥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以及研究意义,被后人所推崇。本文重点通过分析卢梭以及《忏悔录》的背景等,试得出这本书在文学上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7,(12):8-9
卢梭的自传体长篇小说。 卢梭在发表《爱弥尔》以后,遭到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和人身攻击,他不得不逃亡他乡过颠沛流离的生活。面对社会的污蔑中伤和友人的误解,卢梭怀着悲愤的心情,总结自己五十年的生活经历,写出《忏悔录》一书,表现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为维护自己人权尊严而进行的辩护和反击。卢梭自信他比那些攻击和迫害他的大人先生们高尚纯洁得多,他在书的开头说道:  相似文献   

10.
对文革问题的众声喧语意味着“遗忘”已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和生命活动的精神困境之一。《梦中山河——文革忏悔录》以自叙传的形式、深刻的罪的自责及忏悔和亲切的信仰体验表明了中国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奥古斯丁式的关于文革题材的《忏悔录》。其精神探索的最高峰在于将整个文革的时代特征总结为两个字“玩人”。“玩人”是“吃人”的具体性和特定性的体现,是“吃人”的时代衍生。  相似文献   

11.
《忏悔录》是中世纪教你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代表作,它是奥古斯丁改造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基督教学说的典范之作,是奥古斯丁有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 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理性是信仰的基础”,“人人皆有原罪”,“上旁救赎”,“禁欲苦修”和“往生天国” 学命题,这些论述对中世纪的哲学,美学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间接地孕育了艺复兴运动的诞生,研究奥古斯丁的人类思想,是深入研究中世纪人学,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思想家卢梭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著作家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七岁起同父亲一起阅读小说,进而阅读伦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其后通过自学提高文化水平。1745年与洗衣女工苔蕾丝·勒瓦塞结合。不久发表歌剧《风流缪斯》。1755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6~1761年,写作《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1762年,《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先后问世,不久被索邦学院告发,书被焚烧,他先后逃往瑞士、普鲁士避难。逝世后遗骸葬于巴黎的先贤祠。遗著《忏悔录》头六卷出版于1782年,全本出版于1789年;《一个孤独的…  相似文献   

13.
杨晓英 《考试周刊》2013,(89):12-12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的问世,开启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两百年后的中国,亿万富翁李春平出资出版的自传《忏悔无门》叩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思想的人让读者感到了他们的真诚坦白与灵魂的高贵,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离不开对人的价值和人的解脱问题的关注。本文对中国化佛教(南宗禅)的典籍《坛经》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名著《忏悔录》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不仅仅是对二者人学思想的简单罗列,更注重从宗教思想发展史中去考察双方观点,以期找出中西方人学逻辑发展的相通与殊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翻开《忏悔录》的第一页,即传来一个有震撼力的声音:“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就这样,我们在《忏悔录》中看到了  相似文献   

16.
《倚枕日记》是章衣萍自传作品的代表,明显体现了与卢梭《忏悔录》的密切关系。章衣萍曾明确指出了这册日记和《忏悔录》的相通之处,表达了他对卢梭的高度认同。通过这种认同,章衣萍为他在日记中对性的直露描写找到了精神支柱,同时,通过大胆的、主要是性爱方面的自我暴露,又展露出在自我辩解基础上的自我肯定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传性作品《忏悔录》,以其杰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传记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忏悔录》中的传主形象、思想内涵及其影响,来探讨传记文学作品写作中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精神导师卢梭,在晚年写下的《忏悔录》中,以其惊世骇俗的自我剖白和真诚的忏悔,借助时代精神的参照系,批判地从理性高度对社会现实和过去的价值观予以审察,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而其超凡的自审意识和超俗意识更显示了其作为一个伟大平民思想家的崇高优异与坚强刚毅。  相似文献   

19.
卢梭在《忏悔录》中赤裸裸地暴露自己,追求平等与自由,巴金在《随想录》中反思自己、剖析自己,探求真理。两位老人都在自己晚年写下这样一部坦率真诚的巨著,本文从写作背景、忏悔意识和创作动机三方面对这两部巨著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探求其内在联系,追求人类美好智慧与品德。  相似文献   

20.
奥古斯丁是古代"教父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基督教理论是西方宗教世界的经典,其人被誉为"西方的导师"。他的艺术观也是以其基督教神学为基础,这在他的著作《忏悔录》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他反对世俗艺术,主张艺术应抛弃现实世界而反映上帝,达到为宗教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