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与物理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已确认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强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截至6月10日,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海啸已造成约15405人死亡,8095人失踪,有9万多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氢气爆炸,并且导致核泄漏。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一些地区。这次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使  相似文献   

3.
梁东成 《地理教育》2011,(11):19-19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38.1°N,142.6°E),震源深度约2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这次地震是1900年以来的第四强震,也是日本自130年前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0km,首都东京有强烈震感.构造地震能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假设地面上某建筑物抗震的能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能...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0km,首都东京有强烈震感.构造地震能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假设地面上某建筑物抗震的能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为某一临界值W。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当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 ,从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发生和预报的过程中也包含了许多数学知识 ,了解和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灾害、避免损失 .一、振源、振源深度和震中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把震源深度在 6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 ,占地震总数的 72 .5%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震源深度 60 ~ 3 0 0公里为中源地震 ,中源地震占地震总数的 2 3 .5% ,中源地震一般不造成灾…  相似文献   

7.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1,(Z4):74-75
日本核泄漏将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3月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1号机组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3点36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4人受伤。不过幸运的是,反应堆金属外壳安然无恙。据悉,核反应堆内核裂变可能产生放射性碘。一旦发生核泄漏,放射性碘可能被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吸入,引发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8.
日本建筑抗震技术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建筑抗震技术。从日本宫城县所造成的破坏出发,分析了日本先进的建筑抗震技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地壳中产生初始震动的地方叫震源,它垂直投影到地面上的点称为震中,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为0-70千米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70-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300-700千米的  相似文献   

10.
据《今日日本》5月16日报道,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地震海啸以及随后引发的核危机,让日本福岛、岩手、宫城县169所学校被迫搬迁或者关闭。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11,(5):31-31
3月11日当地时间14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宫城县北部地区发生9.0级地震。地震发生之后,附近地区的几座核电站随即被关闭。然而,由于冷却系统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连续发生氢气爆炸。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读图1,完成1~3题.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9月 2 1日 ,我国台湾南投地区发生 7.6级大地震 ,它是由台湾中部大茅—双冬及车笼铺两块断层受到挤压 ,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位而形成 ,台中市地震台观测并记录了地震曲线 .现就地震波引起地面水平和竖直振动原因做具体分析 .一、地震及其有关的几个概念图 1为便于分析 ,引入几个概念 ,如图 1所示 ,Z是地面下引起地震的地方 ,称为震源 ;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 N 称为震中 ;地面上某点 T (以下称观察点 )到震中的距离 L称为震中距 ;点 T到震源的距离 s称为震源距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h称为震源深度 .二、地震引起地面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震源机制是了解震源信息及应力场的重要手段。在对HASH(Hardebeck and Shearer)方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反演得到美国3次4级以上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该方法对于中等地震反演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地震与避震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地震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现象。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有的地震破坏性极大。  相似文献   

16.
蔡安宁 《地理教育》2010,(10):58-59
一、普及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极其频繁,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地理教师应科学介绍地震知识,给学生详细介绍我国历史上几次重大地震的情况以及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区。还可陆续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观看录像、听讲座、讨论、上网查资料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地震如何发生及传播,地震类型、地震分布,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烈度,  相似文献   

17.
地震物理ABC     
吴忠良 《物理教学》2013,(2):2-5,59
本文介绍现代地震学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矩、地震频度、互相关系数、地震辐射能量、震源谱、烈度、地震预警、Q值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主题四地震     
《高中生地理》2005,(4):46-47
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2.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4.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深度。5.震中距:从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6.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等级,用里氏为单位。7.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8.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水库地震)。9.构造地震的发生过程:岩石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倾斜或弯曲变形,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限度时,岩层发生突然断裂或错位,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而在地震、海啸之后,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震中附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一旦发生大规模核物质泄漏,核辐射甚至可能危及邻国。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灾难还历历在目,历史又会重演吗?  相似文献   

20.
李维兵 《物理教师》2011,(11):24-25
2011年3月11日13时,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受强烈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2号反应堆容器爆炸,导致核泄漏,地球表面都检测到了微量的核裂变时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核泄漏中涉及到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核能等众多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