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荧光型光纤温度传感和热辐射型光纤温度传感,该文设计了一种结合荧光寿命与热辐射测温的光纤温度传感器,适用温度为30~800℃。首先,改进了传统的荧光传感探针,采用石英玻璃棒代替光纤,可避免高温下光纤吸收和散射损耗导致的光传输效率下降。其次,利用耐高温的Y(P,V)O4:Eu3+荧光材料进行中、低温段(低于400℃)的荧光寿命测温,获得材料荧光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在中、高温段(高于300℃),使用光功率计测得1 490 nm波长下光纤探针的热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拟合得到热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阶表达式;然后,在两种测温方法都有效的温度重叠区(300~360℃),使用荧光寿命测温值标定热辐射的功率与温度关系式,确保高温段的测温精度;最后,将荧光寿命测温与热辐射测温相结合,实现30~8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反卷积的理论推导的介绍,实现对光纤光栅传感器Bragg波长移动的法布里一珀罗(F—P)腔解调精度的分析。把从F—P腔解调出来的、分辨率降低的光功率谱经过已知传感光栅的光功率谱进行反卷积运算,得到一个与被测光纤光栅光功率谱更为接近的光功率谱,使得被测信号得以恢复,从而提高光纤光栅波长位移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强度型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复杂、漂移大等问题,采用光纤光栅新型位移传感器,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波长编码、自校准和不受光强影响的新型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简化了传统强度编码光纤传感器的安装过程,具有抗环境振动和温度补偿功能,对快速掌握新型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光纤传感实用技能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验表明,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电磁波能量的多少以及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由物体的温度所决定的电磁辐射现象,叫做热辐射。与热辐射有关的温室效应、环境气候等热点问题作为命题背景,在高考及竞赛试题中已多次出现,由于试题情景的新颖性、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分  相似文献   

5.
常用湿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首先要看清楚所使用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对被测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不得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在研究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中,湿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插在硫代硫酸钠之中,不能跟试管底或试管壁接触,或放在硫代硫酸钠的上表面上.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温度计代替搅动器进行搅拌.常用通度计不能拿离被测物体进行读数,否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会发生变化.读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石英光纤发自自身的热辐射能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本研究预示:用石英光纤在300℃~1200℃范围,可以方便地制成高温光纤温度传感器。从而为解决强电磁场强腐蚀环境下高温测量,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7.
物体失重是由于重力的一部分(或全部)产生了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对在轨运转的太空舱中物体而言,地球的吸引力用来提供向心力,使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断发生改变。失重环境下,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杆秤等无法进行,需要通过测量与被测物体相关的物理量,如力、加速度、动量等,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振动原理、动量定理等物理原理进行间接测量。  相似文献   

8.
光纤气体检测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体在其特征吸收波长下对光的吸收随浓度变化的机理,研制一种光纤式气体监测仪.根据被测气体的特征吸收对应的波长选择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为保证测量精度,采取测量信号与参考信号相比的技术.只要对仪器的某些参数稍加改变,可测量多种气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全光纤技术在变压器绕组温度测量中的原理,选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传感元件,设计温度检测系统,采取差值法有效解决测量过程中外界干扰问题,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纤传感监测系统对油浸式变压器三相绕组温度、顶层油温及底层油温升进行直接实时测量,同时,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力变压器的顶层油温、底层油温以及中部油温.根据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数据间接计算出电力变压器的热点温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光纤测温能够真实反映变压器绕组温度,PT100温度传感器能够真实反映变压器的顶层油温、底层油温以及中部油温,并且与荧光光纤所测的顶层油温、底层油温相近.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根据《导则》计算的热点温度与光纤实测温度偏差较大.但是,计算的顶层油温、底层油温以及中部油温与两种方式实测的结果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