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莲花 《家教指南》2004,(4):51-51
有一个黑人家庭,母亲想让渐渐长大的儿子做些事。一天,她让儿子去零售商店买点食品,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处,一群小孩把他几拳打倒,抢去了钱,孩子流着泪跑回家,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没说什么,给了他更多的钱,让他再去。孩子不愿去,母亲告诉他说,你没惹那些孩子,你没有错。别理会他们就行。孩子怯怯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张张奔回家中,他告诉母亲,那群小孩又追他了。母亲责备说:“难道因为这个就往家里跑吗?”她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再去,孩子无可奈何地去了,结果钱被抢了,还遭了打,他哭喊着往家里跑,向母亲哭诉。…  相似文献   

2.
女儿就要离开家,到遥远的城市去了。接到女儿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这当妈妈的心中不知是喜是忧……女儿18岁了,还一刻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就在昨晚她还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床上撒娇,可现在她要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城市去上大学了。一想到这儿,就止不住泪如泉涌。朋友们看着不理解,在一边不停地劝:“孩子上大学是喜事,哭什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孩子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老山前线一样……  相似文献   

3.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家教悲剧:一位慈爱的母亲中年得女,溺爱至极,她整天抱着女儿爱不释怀。女儿该走路了,可她舍不得放她下地:女儿该上学了.可她怕女儿吃亏,整天把她锁在屋里;为了不让女儿孤独,她毅然辞去公职,亲自在家陪伴女儿负责她的饮食起居……结果,导致原本智商正常、神经正常的女儿,直到30岁时智商和思维还停留在5、6岁孩子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4.
秋思 《教书育人》2002,(5):48-48
而立之年喜得女儿,今天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单独远行。当接到女儿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妈妈的心中不知是喜是怕还是忧……女儿十八岁还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就在昨晚还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床上撒娇,可现在要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城市去上大学?一想到这儿,就止不住泪如泉涌,朋友们看着不解,在一边不停地劝:“孩子上大学是喜事,哭什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孩子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老山前线一样……女儿呢,高兴地蹦跳着,和同学们闹着,她哪知道此刻一旦离家,以后怎么生活。她像一只羽翼未成的雏燕急着飞向蓝天,恨不…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母爱     
一个孩子上小学了。可是他近来总是迟到。 老师告诉了孩子的母亲。母亲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临睡前,她对孩子说:“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还会迟到?”  相似文献   

6.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特别懂事,人见人夸。幼儿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好友也都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现孩子特别“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朋友们,以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别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别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别…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9岁女孩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让孩子多动手、多实践、多体验生活,这使得女儿5岁时就能离开父母一个人在省体工大队体操队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7岁时就学会了烧饭、煮蛋等家务事。而这一切又缘于一次女儿找爸爸带给我的启示。那时女儿才4岁,还在市体校训练。一天,我因有事,就通知她爸爸去接女儿。但到了6点半我心里一直不踏实(她爸爸是“工作狂”),还是自己去了。一到那,孩子正  相似文献   

8.
13岁的女儿偷偷地用了丰乳霜,母亲不知如何是好,就跑到医院的美容科咨询。医生告诉她,一定要对女儿进行教育,告诉她乱用丰乳霜,对身体发育极为不利,对乳房的发育也不好,就像揠苗助长,效果反而更糟。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健美丰乳  相似文献   

9.
血溅青春     
武威 《家教指南》2004,(6):50-51
童年:充满压抑和孤寂汪洋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幼年,父母离异。不久,她跟着母亲走进了一个新家。养父将她视如己出。因为她少言寡语,在学校常受同学欺负。有一次,母亲发现了她身上的伤痕,她谎称是自己跌伤的,但母亲从邻家孩子的嘴里才知道,女儿身上的伤是她的同学打的。第二天,养父送她上学。在教室,养父问她是谁打了她,她不说。养父要收拾全班学生。汪洋怕了,只好指出那个打她的学生。养父让她去打那个学生的耳光,她不去。养父说:“你不打,我就打你!”汪洋被迫把那个学生的文具盒扔到了水桶里。回家后,养父郑重地告诉她:…  相似文献   

10.
乖巧、聪明的女儿一直让我很省心,去年上了初中之后,更加懂事了,学习成绩在年级前三名,还当了学生会的宣传干事,连老师都说这孩子算得上品学兼优。可是没想到,初二刚开学,我就意外地得知,女儿竟然早恋了。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不是老师,而是和女儿有了朦胧感情的那个男孩的母亲。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女儿去学校出板报了。在家中的我接到一个电话:“我想找柳娜的母亲。”“我就是。请问您——”电话那边的她叹了口气:“我也不知怎么说好。我是她同学赵刚的母亲。”一种不安的感觉在我心头涌起——凭着做母亲的直觉,我觉得娜娜大概是惹事了,而且…  相似文献   

11.
享受交流     
前些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16岁女孩的母亲讲,她的女儿是一个学习努力、听话的孩子,可就是经常一整天都不同她讲一句话。一次周末,她故意不做饭,想等女儿说想吃什么?可等了一天,女儿才从她的房里出来说了一句:“你们不吃饭了吗?”说完就再无生息了。这位母亲非常烦恼。  相似文献   

12.
就像她妈妈说的,像一场梦一样,转眼之间,那么大的一件事,烟消云散了。13岁的儿子,上初一不到两个月,我就意外得知,他竟有了女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不是老师,而是和儿子有了朦胧感情的那个女孩的母亲。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儿子去学校出板报。我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我也不知怎么说好,我女儿于艳芬是你儿子的同学。”一种不安的感觉在我心头涌起—凭着做母亲的直觉,我觉得儿子(强强)大概是惹事了。果然,她告诉我,强强在追求她的女儿。她在一个月前就发现女儿有点神神秘秘的,她偷偷翻查了女儿上锁的抽屉,找到了女儿的日记,日记中…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单亲母亲。我的12岁女儿自四年前开始,就一直生活在由我和她组成的单亲家庭里。单亲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是实践使我坚信,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让孩子认识到:单亲不是谁的错。女儿8岁那年,我和他分手了。我们商定:女儿跟我生活。最初,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没有把离婚的事告诉她。但我知道,女儿是隐隐约约知道一点的,只是不愿意面对,也不愿相信。于是她常常有意地问我:爸爸怎么老不回来呀?怎么一到星期天不是爸爸加班就是你加班呀?而我也慢慢发现,女儿的话少…  相似文献   

14.
吉林方晴家长问:我的女儿4岁半,上幼儿园小班。最近幼儿园开办了一个舞蹈班,自愿报名。我也想给女儿报名,主要是希望能培养她的艺术细胞。可小孩的姥姥说,孩子的骨头没长硬,不能去练。请问孩子几岁学跳舞好呢?  相似文献   

15.
一位美国教师的4岁女儿被红橙橙的辣椒吸引住了,不料刚送进嘴里,就辣得又咳嗽又流泪。可她的母亲却无动于衷。一旁的中国女医生赶快让小女孩喝凉开水漱口。她的母亲却说:“不用去帮助她,让她自己对付。她会从小小的吃亏中吸取教训。总是帮她,反而会养成娇气。”东西方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我们的家教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现在的中  相似文献   

16.
一个母亲带着她10岁的儿子到心理医生那里去咨询。她告诉心理医生,她的儿子禀性老实,性格内向,学习勤奋努力,但是却不知为什么近年来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她坚持要让心理医生给儿子测查智力发展是否正常。心理医生耐心地向这位母亲询问了许多问题,又同孩子进行了交谈,凭他的经验和直觉,孩子不仅智力发展正常,而且还高于一般的孩子。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心理医生排除了一个又一个可能的因素,他的额头上不由自主地渗出了汗滴。  相似文献   

17.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18.
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去作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已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已收拾行李。  相似文献   

19.
红叶 《现代家教》2000,(3):24-24
前不久,笔者一邻居的女儿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从日本回国探亲,虽说她去日本才几年,可学到的教子方法令笔者大开眼界。那天,这位母亲抱着孩子来我们家串门,正碰上我们家在包饺子。孩子抓起桌上一个生饺子就往嘴里塞,我正想制止,孩子的母亲却说:“让他吃吧,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果然,孩子咬了一口,便皱着眉头将生饺子吐了出来。孩子不小心在我们客厅里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教师博览》2007,(8):54-55
一位上海的同学在电话里告诉我她5岁的女儿发着烧、打着点滴还参加了期中考试,“是孩子自己要去的.就那么要强。”她补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