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了一节“圆柱的认识”展示课,这节课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敢于打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与整合,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课,不仅用“活”了教材,还让课堂充满灵动。现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
这里是新疆农业大学附小的老师在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六(1)班做的一节作文指导课:《从色彩中寻找作文素材》,请看这节课的片段。师:这张纸是红的,你由红色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生1:我联想到了太阳、生命,足球场上为中国队冲出亚洲而欢呼的激情。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认识面积单位(数学活动:男孩子起立,来看一张画有16个格子的纸片。女孩子起立,来看同样大的另一张画有18个格子的纸片。)师:同学们,谁看的那张纸片的面积大?生:女生看的大,男生看的小。师:为什么呢?生:女生看的有18个格子,男生看的只有16个格子呀。(教师将两张纸片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大小。)生(全体):哇!上当了!生1:老师骗人,您为什么诚心让我们看格子,而您画的格子又不一样大?师:那我为什么要画一样大的格子呢?生:只有格子一样大了,我们才能数一数,知道哪张纸的面积大,哪张纸的面积小。师:好极了!小朋友,你说的这一样大小的格子,…  相似文献   

4.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这节课时,张昌盛老师以他独特的语言魅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灵动的对话空间,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老师灵动、智慧的课堂,共同感悟一次美妙的对话旅程。[片段一]课前热身——为对话创造和谐的氛围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先猜两个谜语,好吗?生(众):好!师:谜底都是水果。第一个谜面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索: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数学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前不久,有幸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轴对称图形》,灵动的课堂,带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美妙的享受,让我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理想状态下数学课堂的雏形。数学,就是这么简单一、玩中感知师(出示一张纸):你打算怎么玩?生:我折飞机。生:我会折青蛙。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师:(先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会玩吗?大家玩一玩。(学生完成自己的撕纸作品,教师在黑板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犤玩是孩子的天性,提到玩,学生自然兴趣浓厚、乐不可支。一位数学家说得好:“在玩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例]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第二册P27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1.师:(出示一个风车)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1:纸、小棒、剪刀。生2:要用正方形的纸。 2.师: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学期我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份在学校的一次听课中,笔者偶然听了《角的认识》一课。下面是这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先让学生把用两根红色小棒组成的活动角学具叉开一些。)师:你能说说这个角变化后的感受吗?生1:角在动。生2:角的边在动。生3:角变大了。(这个显然是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准备上下一环节。)生4:现在这个角像花儿开放了!(这个"节外生枝"让教师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教师含糊其词地评价说:"是啊,像花儿开得很鲜艳。"课后笔者跟这个教师交流:"为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称图形".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玩剪纸. 老师示范.取一张蜡光纸对折,后用剪刀在对折后的纸上剪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相似文献   

9.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曾在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上作《角的度节》研究课.下面是这节课中的一则精彩片段。片段(引入新课后,华老师让学生尝试去量一个角,结果学生有的说是100°,有的说是8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切体会《科学》新教材,以便明年更好地实施,我在三年级学生上自然课的同时,也开展了科学课的试教活动。因自己曾对苏教版新教材“纸”这一单元做过教材分析,于是就决定先选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实践。在上《我来造一张纸》一课时,我请来了区教研员王老师听课,课后我们对该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部分教学策略进行了改动。第二次再上《我来造一张纸》时,我发现这节课的科学味浓了,也使我对“让探究成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耳目一新,感触颇深.课堂生动活泼,简约深刻,充满生命活力. 片段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藏于魔术中 师:(拿着一张纸)这是一张纸,吹一下,它不止一张了.你信吗? 师:(玩魔术,从学生助手手上取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说变就变,一、二、三,变. (此时助手憋不住笑着说:我也会,听都能听出来) 师:听出什么了? 生:撕纸声. 师:几声? 生:两声. 师:刺啦、刺啦,猜猜撕成了几片?  相似文献   

12.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一类是两条直线相交(含延长后相交),另一类是两条直线永远都不会相交,从而引入平行与垂直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工作接近二十年之际,居然有幸成为了特级教师张齐华“三门问题”数学课堂中的一名学生。在这次教师和学生角色置换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这使我对理解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所有学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产生的途径非常奇妙。活动当天签到时,每位教师都领了一张号码牌,我猜想:互动环节时多半是要抽号回答问题了。当第一节课结束后,张老师在做第二节课的教学准备,却迟迟未见学生来,正在纳闷时,张老师说话了:“今天这节课的学生有点特别,请大家取出号码牌,号码牌上打有星号的老师请起立。”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15.
下面是我听过的一节公开课.是一年级赦学《我又长高了》的教学片段,这节课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1米-100厘米这样一个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彩色纸条。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检查视导基层学校教学工作时,随机抽样听了一节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九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教学过程中 Y 老师要求学生独立作业,做课本第44页第10题:“先锋小学要用长0.96米,宽0.69米的红纸,布置一个光荣榜,这个光荣榜高1.92米,长3.45米,布置光荣榜要用多少张这种纸?”通过课中巡查、交  相似文献   

17.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8.
一、课例回放 课例一:<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二年级(下册) 这是一节随堂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课上,教者借助教材主题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到图书室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书室老师统计的各班借书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而选择其中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积极性很高.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徐斌的课,内容是苏教版第三册《确定位置》,整节课设计新颖,指导到位,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其中,他精心设计的课始,给我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启发。现摘录如下:师:小朋友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板书):徐生:徐老师好!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到你们班上感到特别高兴,有没有哪位小朋友也姓徐呀?来,和我握握手(一个学生和他握手,其他的同学都很羡慕)。下面,就让老师来认识你们。老师发给你们两张纸,现在请每个小组往下传第一张纸,用水彩笔写上你的名字,我就能认识你了。第1小组有几个小朋友?(有的说12…  相似文献   

20.
一、课例回放课例一:《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二年级(下册)这是一节随堂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课上,教者借助教材主题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到图书室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书室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