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山 《上海集邮》2007,(1):23-24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收集票中票,特别喜欢珍罕邮票的票中票,它们的原票价值连城,不要说买,就是连看也难得一见。如今有了这些票中票,这些“珍罕”邮票现在都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册内,随时可拿出来欣赏。当然,票中票的选题不只是珍邮,还包括各国的首套(种)邮票,以及其它具有  相似文献   

2.
纪13的图幅     
新中国纪13《和平解放西藏》邮票的原版和再版,在图样上有较多差别,齿度、版铭也不一样。笔者近日发现,两版邮票的票图横幅也不同。原版票的票图长36.5mm,而再版票却是37.5mm。  相似文献   

3.
同日,塔吉克斯坦邮政还发行一枚小全张,纪念北京第16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会及泰国世界邮展。小全张含票8枚,分有齿、无齿两种。发行量有齿票1.2万枚,无齿票3000枚,由白俄罗斯明斯克印制。  相似文献   

4.
专题集邮在上海的发展历程 上海是中国集邮的发祥地,但在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乃至全国的集邮方式是清一色的传统集邮。虽然那时也有人从事红印花、大龙、孙中山像邮票或商埠票的专门收集和研究,但这与国际集邮界公认的专题集邮不是一回事。至于那时对外票的收集,人们大多按国别收集,英、美、日本、英联邦等的邮票是人们收集的主要对象。一些老集邮家那时也有对某种题材的特别爱好,如马任全爱集以马为图的邮票,王纪泽收集邮票上  相似文献   

5.
美国《北美大自然》系列邮票自1999年开始发行,每年一组,至2010年止共发行12组,其发行时间之长,堪称历史之最。收集这套邮票也成了集邮者的“马拉松”。这套邮票色彩艳丽,票幅统一,采用不干胶小版张形式,每版10枚邮票和边纸连成一体,形成“有齿无孔”,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充分展现了美国各地不同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动植物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欣赏性,成为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系列邮票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整理旧藏,发现一版严重盲齿的邮票。这是1989年6月1日发行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的版票,但却是少见的严重的大范围盲齿。这版检验号为"84 110"的邮局全张票,除票位7号一枚属正常齿孔以外,其它票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盲齿或仅有齿痕,有的几乎等于无齿,如11、25号票位。由于范围较大、枚数较多,不便表述,特列表注明,供邮友欣赏  相似文献   

7.
裴雨 《集邮博览》2010,(11):62-63
近年来在全张票的边纸上通常印刷有该套邮票的名称,由于大多数全张票每版只有一组票名,收集难度已经超过厂铭票。这些票名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六种:该套邮票的名称如2009-29票名为"马连良舞台艺  相似文献   

8.
一凡 《上海集邮》2003,(11):29-29
自邮票票形突破矩形,便诞生了"异形邮票",发展至今可谓"异"得五花八门,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足为怪。从最初的三角形、菱形,到后来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六边形、八边形……再后来的票形直接就是邮票所描述事物的原形,如香蕉、五角星、地图等,不再用凿打工艺制成传统的齿孔,而是用压印工艺制成适应自粘票的分割线,用邮者只要一揭一贴即可,倒也方便。笔者以为,这些形状的邮票再用"异形邮票"作其归类的表述已不能涵盖其形式上与通常异形邮票的区别,而应称作"象形邮票"较贴切,也符合其票形是事物原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谭世光 《收藏》2009,(11):131-131
在数以千计的《掷铁饼者》邮票中,其样票和错体票发现较少,故很难收集。笔者有幸集得几枚,现介绍如下。 《掷铁饼者》邮票样票种类较多,有“票样”(即样票specimen,是新邮票分发给有关部门备案、备查验或供宣传部门用的样品),有“色样”(与邮票成品颜色不同的原版印样),还有“母样”(雕刻版邮票原版第一次打印出的邮票图样)等。  相似文献   

10.
说明① P示实测齿度,与《预报》多有不同。②同套横型票和竖型票横竖边尺寸互易时,票幅、齿度仅按竖型票标示。③邮票尺寸/全张枚数(横×竖)。④邮票尺寸/小型(全、版)张尺寸。④印刷厂名称第二次出现时用简称。⑥邮资图设计者/片封设计者//编辑。⑦右侧斜体字示邮局售价。⑧其余均按惯例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