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斗拱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它的发展演变可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演变的重要标志。文章就上党地区标志性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斗拱特征和发展演变进行了探析,理清了斗拱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评述了斗拱的发展规律、功能演变及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斗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斗拱形制的演变,是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是鉴别中国古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斗拱,也叫"斗栱""枓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支承构件,位于立柱和横梁之间,既起到承重的作用,又是檐柱之间的装饰,使得屋檐可以较大程度地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我国古建筑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特点就是多数以木结构为主,我国的木结构建筑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发展的历史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成为了世界建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对徽州古建筑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阐明其结构破坏的特点,分析比较不同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的优缺点,为徽州古建筑木结构不同破坏类型提供适合的加固修复方法提供参考。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改进完善的加固修复方法会在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建筑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建筑美属于建筑艺术美,但是它融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乃至社会美于一体,成为内涵丰富的旅游审美对象。中国古建筑种类繁多,其美有共同点,但又各具特点。最高层次、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是宫殿和寺庙,它们有三大审美特征,即:由台基、木头圆柱、开间、大梁、斗拱、屋顶、山墙、藻井、装饰构成的木结构审美特征;由点、线、面构成的群体布局审美特征;由布局思想、色彩运用、内外陈设、历史传说构成的文化内涵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略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中国古建筑的斗拱历史沿革,分析其时代风格及成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古建筑是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木结构、大屋顶、飞檐、斗拱、吻兽.彩画作为各个时代始终存在的一种共同风格、共同气派,形成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建筑风格上的统一特征.尽管如此,历朝历代又因技术进步、外来文明的影响、个人喜好倾向等原因呈现不同特点.唐以前的建筑已难见原物,我们只能根据古诗和文献去神游意会,唐及以后各代都留有建筑遗迹,其中唐大明富含元殿(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插图)作为唐建筑成就的杰出代表,以其协调的布局、雄壮的气势展示了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辉煌灿烂的高峰时代,堪称后世宫殿建筑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斗拱在中国建筑中的历史渊源、组合、称谓及其作用,具体介绍中国古建筑中的材分制、口分制,并对现代建筑模数与古代建筑模数的关系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长久以来一直遭受火灾的严重危害.鉴于古建筑的重大历史价值,在当代管理制度下,必须从古建筑的材料、形式、火灾特点及消防管理等方面对火灾的致灾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现代管理制度下我国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古建筑消防保护理论水平的发展,保护珍贵的古建筑遗存免于火灾之患.  相似文献   

10.
妙峰山庙宇由具有重要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群组成,因其多为木结构建筑,防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分析可知,我国关于古建筑防火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安全应急措施方面,为此,阐述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及常见风险源,以妙峰山庙宇群为例,分析目前景区既定的火灾应急预案,调查妙峰山木制庙宇群建筑火灾的风险现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建议和应急策略。对同类古建筑防火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的古建筑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从城市建设中古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探讨当前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中国城市发展中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期望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能够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天命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特有的主题、结构和形式,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主要从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阐释天命小说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分析天命小说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13.
复古思潮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延续几乎从未间断过。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体系的沿革和发展。作为融合了多种因素的现实载体,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脉络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复古倾向,并在民族思维惯性的作用下,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了隐逸追慕、精神修复和伪装蜕变三个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建筑群由玄帝修真故事而成整体,各宫观造型独具个性,形成了武当古建筑独有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纹样是随着建筑出现而产生的,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表达非物像本身意义的内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武当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例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对其文字形体的演变、构形和异体字进行分析,探讨楚文字形体的特点和异体字构形的方式,从而研究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中的地位,考察古文字字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印章是中国古代广告媒介重要的形式之一。印章从最初的陶器加固功能,逐渐融入各种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成为一种权力或示信的象征,同时也具有了广告媒介的性质。从中国古代印章广告的起源、发展、演变人手研究,可见其具有突出政治色彩、彰显诚信价值、浓缩艺术美感、追求蕴涵哲理等特质。中国古代印章广告,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8.
巢湖方言属北方方言,是江淮方言下的一小支,其声母系统有别于普通话声母系统,且成系统性和对应性。这些差异可以从汉语的古声母系统及其演变历程中找到解释。归纳巢湖方言声母系统的特点对方言本身以及推广普通话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