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让课文所蕴含的美触及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动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人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人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语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耍让学生感其情、生其情、表其情、抒其情,语文教师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点,充分开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氛围,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朱锡群 《成才之路》2012,(10):64-64
正"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心灵,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与激发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是知识性的课堂,也是情感性的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情感资源,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让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以情动人的文章更是色彩纷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美、所抒发的情;上课时一定要先动情入境,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借助作者的感情,营造美的情感氛围,拨动学生的情弦,促使它发出动听的心声。实践告诉我们,只有  相似文献   

10.
小语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要让学生感其情、生其情、表其情、抒其情,语文教师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点,充分开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氛围,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付晓兵 《考试周刊》2013,(54):47-47
<正>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情弦,增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一、巧设悬念,拨动情感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含的真挚感情、打击学生的心弦,激…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认知,也是学生精神和情感的体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抓住情感的关键节点,进一步升华情感体验,就能有效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拨动生命的"情"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非是无情物”一篇文章,往往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激发学生生命激情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应该注入情,语文课堂离不开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要想语文课堂教学有实效,首先要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那么,语文课上,教师如何从“情”字入手,以情施教呢?  相似文献   

1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贵有情,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学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得到赏识.怎样才能生出真情来呢?其实生情有道.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  相似文献   

19.
徐迎春 《现代语文》2010,(7):155-155
“情动于中面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性。语文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其倾吐心灵之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体验真情生活,拨动心灵琴弦;捕捉真情火花,实现心灵对话;巧蓄真情之水,妙启心灵闸门;挖掘真情源泉.倾吐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