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人戏称,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正悄悄演变为“寄生教育”,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六年,但我国小学教学仍被部分地异化为简单的社会规训: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取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寄生教育”中,孩子的思考力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2.
对于所谓“家长管不了”的学生,难道只有像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才能教育好吗?实际并不是那样。应该承认,眼下的孩子的确缺乏艰苦磨炼,但对孩子进行艰苦教育渠道的选择应切合实际,如可以到附近的公司、农村去参加劳动,或就在校内做些有益的重体力活动。只要学校引导得好,家长真正支持,孩子的缺点是完全可以改变的。“行走学校”得用“六辆卡车”,家长得“不惜花高昂学费”,有的还“父亲亲自陪伴”,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的无奈形式。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事,任何名新实虚的形式都是短命的。非“长征”不可吗?$福建霞浦第六中学@…  相似文献   

3.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4.
邓放芝 《教师》2008,(13):6-7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  相似文献   

5.
当下,“爱的教育”及其思想已成为南师附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南师附小的教育哲学。“爱的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儿童发展。我们把培养“有爱心会学习、乐创造”,素质全面、性鲜明、健康活泼的现代小公民为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要“为孩子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助孩子构建一生的精神,培育孩受用一生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人们在谈及家庭学校教育时总会不自觉地想到高SAT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快速出现的教育成果,但当人们真正实行时会发现家庭学校教育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产生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家长和孩子对家庭学校教育认识不足。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以及突出个体特点与要求为标志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家庭学校教育还将日益盛行。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一生学习生活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成效。因此,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除了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来源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教育成长的摇篮,更是孩子终身教育的基地;学校教育延续了家庭教育,把多个家庭教育的成果集中体现在  相似文献   

8.
在时下的教育实践中.“极致景致”已经成为一种不断蔓延的育人现象。人们总习惯于忽略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而盲目地追求“精益求精”的极致教育:有的家庭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不仅要让其登上城乡小舞台练练胆.更会挖空心思地让其“爬”上省级甚至中央电视台去一展风采.仿佛只有这样的“极致”孩子才会成材:有的学校为了突出“特色教育”,专门设置特色课堂,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2020年第1期《落实劳动教育需要常态化机制》一文,呼吁劳动教育要围绕“三位一体”环境和四个方面培养,我深表认同。同时,我认为家庭有着有别于学校等其他环境的劳动空间和内容,应该成为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常常“当局者迷”,即只顾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却忽视自己的教育习惯。殊不知,大人的教育习惯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而孩子是身心迅速成长的个体,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如果大人总是用老眼光看待他,用老方式对待他,他们形成新的习惯就会遇到很多障碍。而且这些障碍不容易排除,因为它们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隐  相似文献   

11.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感恩节”;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体悟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有的学校甚至以“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以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这些方式能否使感恩教育得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张娟 《早期教育》2000,(10):34-34
中小学生“减负”像一股骤来的龙卷风,给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带来很大的震撼。从形式上看,在各级教委的三令五申下,“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暗地里书店里的各类辅导教材却卖得火热。其实这也不能怪家长,因为他们自打孩子上幼儿园起就接受了给孩子“施压”的教育观念,时至今日已经习惯了。那么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们,在“减负”的呼声下有何作为呢?  相似文献   

13.
刘良华 《中国德育》2009,(4):62-65,7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有连续性,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仍然不同。家庭教育并非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殊的目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学校最好不要把知识学习的任务转交给孩子的父母。父母可以期望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训练,但最好不要指望学校能够训练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则站在“性格一身体本位”这边,  相似文献   

14.
博览     
《中学生电脑》2011,(12):4-4
“三色作业本”已被学校收回 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山东枣庄39中学推行“三色作业本”,所谓“三色作业本”分别是绿色、黄色和红色.对应着ABC三种不同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校最初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但一些家长认为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经当地教育部门调查后.学校三色作业本被全部收回,改用无标记作业本。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参考》2009,(10):I0011-I0011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坐落在瑞安市安阳新区安阳南路。十年来,学校秉承“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的办学宗旨,以研究实施原创性的“尊重教育”为契机,逐步形成“习惯为重”.“幸福为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四大理念和“真”、“善”、“美”、“乐”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动力。孩子的家庭教育一旦欠缺,就会导致其在思想、性格及行为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埋下不良的种子,使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成效。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探究“新思政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旨在以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成效,最终反过来促进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坐落在河北石家庄蟠龙湖景区的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成立于2003年10月,是一所专门对那些“学校难教、家长难管”,存在非智力因素学习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难以完成正常学业的8-16周岁“问题少年”进行转化挖潜的民办校外教育训练机构。8年来,他们成功矫治了来自全国各地,曾经令“老师头疼、家长心烦”的1600多名“问题少年”,将他们“教育成人、训练成才”。出营孩子脱胎换骨般的转变和学业上的进步,让为孩子烦透了心的家长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但也不只限于学校教育)。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单靠学校不足以教育学生,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9.
韩国教育近来在悄然发生变化。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感兴趣的东西,着重培养孩子性情、陶冶孩子情操的“自由学校”和私塾在韩国越来越流行。韩国晋州市郊的甘地学校成立于1997年,1998年获得韩国政府的认可,成了韩国第一所“自由学校”。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入学后,许多父母便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视角放在了学校教育一头,评论教育孩子的成败问题,往往只关注学校的教育责任。殊不知,家庭教育始终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