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英姿 《新闻传播》2012,(7):195-196
人物报道细节的运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人物写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细节。一篇好的人物报道,要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常常有几根"支柱",即几个"饱满和出彩"的细节,让读者阅读之后,久久不能忘记。有了这几个支柱,人物报道就会"立体"起来。而那些事件过程,一些连接支柱的"软组织"也同样重要,它能把细节像珍珠般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2.
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先进人物让读者难以忘怀,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可是,有些媒体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人物报道,却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是读者眼光高了,挑剔了吗?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报道对一些典型人物出现了任意拔高、千人一面,或流于一般的倾向,让受众不相信,不感兴趣,于是当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人物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一、把握典型人物的传统性和时代性1.注意挖掘典型人物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家新闻单位推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报道。近年来,杨善洲等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一经媒体报道即掀起波澜,感动无数国人,典型人物得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这再次证明,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坚持三贴近,真实、本色、有血  相似文献   

4.
在党报刊发的各类新闻稿件中,典型人物报道往往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强化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党报的影响力,使读者读后产生共鸣。但如何才能让典型人物报道出彩,把典型人物写“活”、写得耐人寻味,这是摆在我们很多党报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5.
核心阅读:典型人物报道,容易掉进"神秘化"渊薮,给读者带来"伟大、光荣、正确"的心理排斥感。典型人物报道必须"去神秘化",才能赢得读者认同并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要走平民化路径,视角要多瞄准普通人,多呈现具有人性美的细节,多采用平实的报道语言。典型人物报道是彰显时代精神、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武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审读心理在改变。面对一则典型人物报道,常会有读  相似文献   

6.
"新闻因人而生动。"鲜活有感染力的老年人物报道,不仅可以展现老有所为的风采,弘扬尊老敬老社会风尚,还能为老年读者提供生命启示和生活指引,亦可通过老年人这一群体的感召,影响更多人群树立健康心态,秉承进取精神,投身社会发展。为更好地展现老年人的精神风貌,本文以《中国老年报》人物报道为例,通过对典型人物报道的分析,阐释如何围绕三个方面,着重彰显老年人的三种情怀,让老年人物报道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庞明广 《青年记者》2021,(21):31-32
本文通过一年中四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蹲点采访的经历,总结了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如何走进人物内心的采访技巧,以及如何以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细节来打动读者的写作手法。典型人物报道重在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核,通过人物故事彰显时代精神,进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弘扬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代表时代精神的人和事,既具有报告的真实性、现实感,也具有文学的吸引力和穿透力。人民日报副刊历来重视报告文学这个体裁样式,推出了大量思想与文采俱佳的精品力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凸显了党中央机关报应有的品位和高度。仅以2012年4月以来推出的十余篇报告文学为例,其中既有名家之作,也有该报记者自主采写的稿件;既有地方典型,也有人物故事;既有对新闻事件的纪实性报道,也有对重点工程、重大举措、重要突破的全景扫描,视角广泛多样,内容生动饱满,每一篇都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进一步提升了党报文艺宣传的现实感、贴近性和吸引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一场抗击非典斗争,使钟南山、叶欣、李晓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笔和镜头,走到了读者和观众面前.而抗击非典报道,各媒体关于典型人物宣传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再一次引发了我们对改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态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和读者产生情感共振,而以"关注普通人为主"的非典型性人物报道却大受欢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报道作为非典型性人物报道的代表,以其"关注普通人稀缺的特质"的选题和破题技巧,在大时代的脉络中把脉人物,写出小人物的命运感和时代感,通过书写小人物来达到为同类型社会群体立传画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柯杨 《新闻爱好者》2012,(17):73-74
作为党报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正面典型报道在引导舆论、促进工作、弘扬先进、激励读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报道典型之"行"是为了引发他人来"效",正面典型报道往往更注重精心运作,更强调传播效果。今年3月以来,《河南日报》先后以学雷锋典型和优秀驻村干部周建奎为主题,掀起了两场重大典型人物报道的热潮,均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分别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专期表扬。在挖掘报道  相似文献   

12.
刘敏 《中国记者》2014,(1):72-7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家通讯社,更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阶段进行解读,好的策划是稿件成功的一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以来,新华社"新华视点"主要分三个阶段对全会进行深度报道,共播发稿件10篇,其中4篇稿件采用超过300家。一些读者来电说:"看了你们提纲挈领的报道,即便没有时间通读整个公报全文,也对党中央的精神有了清晰地  相似文献   

13.
人物报道是纸媒的重点稿,如何能让重点稿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稿,本人在多年采访实践中感悟到,人物稿件的写作要用细节说话,抓住人物个性,才能成就一篇好稿。  相似文献   

14.
人物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4年7月末至今,大连晚报一直没有停止对这样一位"典型人物"郭荣庆的宣传。从2004年至今,对"郭荣庆"的独家宣传达20多篇,整版报道的至少一半以上,并且由于大连晚报对郭荣庆的成功报道,在2004年至2005年,国内诸多媒体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郭荣庆热"。  相似文献   

15.
郝迎利 《新闻知识》2012,(8):105+72
典型报道一直以来是媒体进行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一种重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多元化的呈现,人们对典型报道逐渐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尤其对原先那种僵化、死板、脱离实际的"半人半神"的典型无法接受。但是典型报道毕竟蕴含着主流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仍然需要它来发挥党报引导舆论、宣传教育的功能。这就对党报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努力塑造出读者乐于接受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先进典型人物,必须要具有时代  相似文献   

16.
报道突发社会事件,是晚报采编工作的重点。而突发事件背后往往有“典型人物”的身影,并容易被媒体忽略。近两年,《承德晚报》充分运用新闻策划,成功地在突发事件背后挖掘塑造出了两位“感动河北十大人物”,并让典型人物报道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喜爱。  相似文献   

17.
一篇关于湖北某县委书记先进事迹的正面典型报道,刊发后却被认为是"过头"了,引来一片争议乃至非议①。已经持续评选了七年的《新闻记者》杂志"年度十大假新闻",2007年度因为评出了一篇报道典型人物失实的"正面"假新闻而格外引人关注,该杂志也以"正面  相似文献   

18.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是"零件"、"细胞".生动、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从而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报道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时期,至今已经走过近70年头.数十年来,典型人物报道逐渐形成一套叙事程式:典型=无私奉献+亏待父母妻儿+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最后累倒、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这样的叙事框架内,媒体推出的先进人物形象十分相似.随着社会环境、媒介环境、受众意识的改变以及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典型人物报道上述叙事方式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发展危机.怎么突破典型人物报道此般老套叙事范式,就成了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道应解与必解之题.  相似文献   

20.
典型人物采写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记者"成名成家"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挖掘典型人物的独特闪光点、用复杂的环境来映衬人物、用文学化手法打动人心、用"群众语言"吸引群众等方面,探讨了纸媒做人物报道"抵达人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