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知我正整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朋友颇为惊讶。的确,这“进步”有时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2004年,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教育书籍,第一次尝试写教育随笔。6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一件“大事”。叶澜教授有个著名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2.
写教学随笔已经两年了,我深深地感到写教学随笔的好处和必要。   1.写“教学随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上完一节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突破,知识是否有误等,这些都有待教师在课后思索。教学难免有得有失,如果及时发现缺漏而后补缺纠误,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有很大的益处。   2.写“教学随笔”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上完一节课,教师检查一下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不是富有启发性、科学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能突破重点、难点等。如果用教学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它将…  相似文献   

3.
胡晓红 《现代教学》2008,(1):134-134
从作业的角度说,最具语文学科特点的作业就是随笔了。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到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生活观察体验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兴趣。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平时练笔少,笔下无物,写起文章来自然空空洞洞、苍白无力。我在学生们平时完成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布置了一个“软作业”——写随笔。  相似文献   

4.
要写灵感笔记。天天思考、天天收获,可是当准备提起笔来写的时候,有时觉得忽然会想不起什么来了——忘记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有一点想法、有一点写作题材的时候,我喜欢用一张小纸头把它记下来。灵感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样及时记下来,便于积累写随笔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一、像写随笔一样教学后记天天记,课课记,教学后记其实是不是日记的日记。有时记在教案旁边,有时记在一节课后面,有时甚至一个词,一个记号即  相似文献   

6.
我是从写教育随笔走上教科研之路的。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一半左右是教育随笔,大概有200来篇,结集出版过两本随笔专著(与陈明华老师合著),颇受读者的欢迎。我一直在坚持写教育随笔,除了因为读者喜欢之外,还在于这种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有些幼儿园领导要求教师做观察记录,写教育随笔。做观察记录是必要的,写教育随笔也是可行的,这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无疑是件好事,可以帮助教师积累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就写教育随笔来说,有的幼儿园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硬性规定教师一星期写多少多少篇,最后,到期末一起交上来。到了期末,有的教师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常常拿《幼儿教育》等期刊,东抄一篇,西搬一段。我认为,这样做对领  相似文献   

8.
徐洪法 《师道》2002,(5):46-47
我的“一”,“一”的我,这宝贵的“一”不单使我的生活有滋有味,还使我的工作有声有色。一篇得意之作我写过一些教学随笔,最满意的就是1983年发表在《小学生报》上的《多些“一”》。文章很短,主体部分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9.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10.
方韵磊 《现代教学》2008,(1):132-133
三年前,一位外区调来的教师带来了他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素材和训练作文的一个新做法——“百页本”。每天要求学生或抄文章或写文章:每周抄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写一篇对他人文章的评论或读后感,再写一篇随笔或是写教师命了题的作文。一定要完成一天500字的书写量,而且必须写在500格每页的文稿纸上,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同行说这样的话:学生的随笔或小练笔写得不错,但课堂作文写得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是作文教学中的“自由”与“规矩”造成的。随笔、小练笔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没有造作的成分,文中主人公的嬉笑怒骂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马艳文 《山东教育》2012,(14):32-33
写作教学无非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展开。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指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完成了的时候,一篇文字实在也就已经完成了,余下的只是写下来与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已。"可以说,"写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依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构建正确的写作思维,来提高作文质量,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话题。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也一直在思索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作文里,热衷写科幻、寓言乃至外国故事,却很少写自己的现实生活,包括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近的一次作文课。作文练习的题目是这样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令我们感动的事物实在太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  相似文献   

14.
每次一提写作文,就发现学生愁眉苦脸、哀声叹气。老师也怕改作文,费时费力,效果却不明显。因此作文教学存在着花费时间多、次数少、质量差的现象。每完成一篇作文至少要花两节课时间,有时甚至一星期也不能完成。每学期只能完成六至八篇作文,作文普遍存在写人叙事不生动、结构层次不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来,我主持完成了3个省市级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极大提升了本人和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教学水平。如何结合教学实践搞好课题研究,主要的体会有:要养成写教学随笔的习惯;及时关注中学教学科研动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和服务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笔的笔调     
记得什么人说过,世上的事。入门容易的,深造就难;入门难的,深造就容易。若这真是个规律。那么我要说.写随笔就是这样的,入门容易深造难,或者说,会写的多。写得好的少。 入门容易,是因为它这个名称,就让人放松了警惕。小说.你不能说写得小一点就行了,散文,你不能说写得散一点就行了,诗更不能说写得诗一些就行了。说了跟没说一样。偏偏到了随笔这儿,不管是老师,还是课外的导师,常常会很随意地说一旬,随笔嘛,随意一点就行了。好像他这么随意地一说,就是一篇随笔似的。  相似文献   

17.
从作业的角度说,最具语文学科特点的作业就是随笔了。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到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生活观察体验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兴趣。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平时练笔少,笔下无物,写起文章来自然空空洞洞、苍白无力。我在学生们平时完成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布置了一个"软作业"——写随笔。  相似文献   

18.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但在教研方面,我已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评析、教学论文等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国家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提倡教师经常写一些随笔式的教学后记 ,总结一下成败得失 ,这样的体会文章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由此笔者想到 ,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 ,应鼓励他们写点作文后记。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如写作一篇作文后 ,让学生再发表一些感想 :交待写作动机 ,如何选材 ,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件事 ,这件事是否真实 ;也可以谈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障碍 ,感到写作过程中最难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在写作中是否尝到了一点创造的快乐 ,写完之后检查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较满意的是什么 ,不足之处是否能认识到等 ,不妨实话实说。这样写出来就是一篇小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