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回族的社会威望人士调解解决民间纠纷具有规范、宗教、秩序、道德等多重特性,是一种带有浓厚自治色彩的社会解纷形式,产生于回族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的基础上,系回族共同体集体意志的体现,符合回族群众的解纷需求,其目的主要是维护有利于民族整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规范和恢复回族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威望人士调解的基础和根本取向,社会威望人士调解的解决纠纷功能通过习俗惯例的适用来体现,而习俗惯例主要通过回族民间纠纷的当事人对伊斯兰教教义的理解而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2.
同心县回族有着家庭养老的传统,受伊斯兰敬老思想的影响,老人普遍受到后辈的尊重与侍奉,享受天伦之乐。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挑战,回族老年人赡养问题日益突出,而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法律制度都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要求建立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养老方式。在对同心县回族进行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关于回族地区养老问题的解决,除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养老保障机制外,借鉴回族的尊老养老习俗,强化人们的尊老养老意识,促成养老观念的转变,对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养老问题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族饮食习俗与文化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也是回族与其他族群区分的重要的“社会边界”,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族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饮食文化的族群区分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回族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一个幅员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生活着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旗、彝族,壮族,瑶族,高山族等50多个民族。满族是清朝的统治民族。它的社会生活习俗,必然对被其统治各族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被统治民族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汉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也要对满族产生影响。因此,清朝是我国社会生活习俗变革的重要时期。本文仅对清入主中原后,汉满两族的生活习俗的一些变革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县回族女中的诞生,给我县的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尤其象我们这些直接从事回族女子教育工作的人,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方针,使回族女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就不得不花心血去探究回族女校的办学特点.现将自己几年来的体会说一说.一、回族女生在学习、心理、宗教意识方面的特点:1.学习特点:门源地区回族文化落后,受封闭式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回族姑娘智力开发迟,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知识面窄,因缺乏联想而显得死板,喜文厌理.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是在明朝时代由很多不同民族的人融合形成的一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大多数的县、市都有回族居住,聚居地区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临夏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及甘肃张家川,青海门源、化隆,新疆焉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惠安白崎郭姓回族的来源和民俗。文章以泉州市郊发现的元代墓碑镌刻的中阿文字对照、和白崎回民体质测量所得出的具有中东血统的结论、并结合作者在白崎社区的田野调查,认为白崎郭姓系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后裔,是回族,非唐代郭子仪的遗(儿糸)。同时,介绍了白崎社区回族的婚姻、饮食、宗教和丧葬等习俗,以及反映在这几方面习俗所保留的伊斯兰教的特点。最后论述由于回、汉长期杂居在同一社区,回族受到汉族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使回、汉民族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少,共同性不断增多,愈益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聚居住于海南三亚市凤凰镇的回族人口仅七千多人,但他们在语言、来源、经济和宗教文化方面都很有特色。其结婚习俗体现了回族婚俗的统一性和地域性差异,通过对其婚俗的考察发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贯穿始终,这种影响对三亚回族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是回族主要聚居区,回族与汉族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宁夏社会进步与稳定的基础。宁夏城市化使回汉民族人口出现双向和多向流动,回汉聚居社区的民族交往、民族态度、民族关系以及居民生活满意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回族聚居社区的回汉民族关系的调查,分析了回汉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汉民族关系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德州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元明清陆续自外迁入,二是历代回回兵及其后裔,三是回回商人及其后裔,四是苏禄东王后裔的融人,五是其他民族的融人。在德州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民族大学藏族、蒙古族和回族共120名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文化适应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文化适应能力较弱,但渴望实现文化适应的热情极高;藏族学生适应能力明显优于蒙古族和回族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年龄差异对其文化适应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汉语使用率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的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高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族女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较低,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16.
唐智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8-139
河南是回族人口大省,回族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清真食品、牛羊养殖、皮毛加工等几大支柱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认识、管理、资源等瓶颈的制约,需要相关各方认真研究,加以突破,唯有如此,才有将中原特色的回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民国时期上海回族新兴商业发展的状况: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逐步转变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冲破传统行业模式的束缚,改变了以往局限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产业为主要经营的旧有模式;回族商人联合经营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女性都是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主要角色,占主导地位,回族妇女亦是如此。但传统社会中回族女性受到封建纲常和礼教对她们的行为约束和限定,框定了她们卑贱的地位,使女性从未离开各种劳动,但地位却边缘化,一直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出现。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渐改变着回族妇女的旧轨迹,家庭角色开始转变,社会地位得到改观,社会保障也赋予属于她们的权利,增强了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回族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更多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