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声音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要学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喉咙卡紧、过分撑喉、白声、鼻音、声音不正常颤抖和声音空、暗漏气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可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声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有着较系统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在声乐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声音不流畅,挤、憋、小抖、声音应及鼻音等问题。分清问题的类别,准确把握学生的脉膊,因人施教,这是每个教师应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了一些纠正的方法,供同行参考。一、喉音“喉音”是歌唱发声中较为普遍的毛病,初学声乐的人有喉音的较多,用喉音歌唱伯声音听起来不自然、不柔和,好似在喉咙里塔了一块东西,声音缺乏亮度,声音的位置和音色不统一,偏低,显得笨重无弹性,吐字也不清楚。喉育的产生,主要是喉腔过手撑大,舌根用力下压,声音失去气…  相似文献   

3.
当前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有:声乐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虽然被广泛关注,但系统性研究不足;忽视对基础术语的准确阐释,学生难以实现自主学习;过分关注声音效果或情感表达,缺乏整体性思维;倾向主观感受语言,忽视让学生"唱自己"。声乐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对声乐教学语言研究的高要求使声乐教学语言系统性研究不足,歌唱发声器官的非可视性使声乐教学语言缺乏基础术语的准确阐释,歌唱运动的特性使声乐教学语言缺乏整体性思维,歌唱的个体差异性使声乐教学语言倾向主观感受。声乐教学语言改进措施是:构建整体性思维是声乐教学语言改进的前提;遵循心理学原理是声乐教学语言改进的基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基于歌唱原理准确选择并完整阐释教学词汇;强化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提高指导效果;应用可视化新型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不具体性的特点,简单的"为技术而技术、为声音而声音"教学法,不足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要更好地解决声乐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必须要注重分析和研究教学中的非技术性因素.文章从情感状况、综合素养、生理条件和习惯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上述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和为声乐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声乐教学的最基础阶段,利用起音理论的本质,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的对立统一,抓住声乐教学初期的本质问题——建立声乐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关系,来解决初学者对歌唱中声音概念的认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为声乐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声乐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参考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歌唱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的巧妙结合,声乐中教学中的声音与语言的相结合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声音和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再动听的歌声也难以构成美妙的意境;若无声音,再优雅的语言也无视枯燥无味的,因此在声乐艺术训练中,要将声音和语言有效的结合,通过优美的歌声将音乐化的文学语言形象的塑造出完美的意境,加强学生的发声训练以及语言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声乐教学中的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中通过掌握歇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及歌唱的语言,来解决声乐学习中的技术问题,从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选择合适的声音类型,安排处理歌曲内容、布局,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运用声音技巧来完成歌曲的艺术再创造,不断提高声乐教学与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8.
声乐作为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其教学的核心便是声音训练。而声音的训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很多内容,如演唱姿势、演唱呼吸、语言训练、情感培养等。声乐训练的方法对歌唱效果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艺术的大家族中,民族声乐是极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拟从民族声乐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行们共同研究探讨。一、歌唱的语言歌唱中的语言即歌词,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中语言的处理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美的声音要透过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来表达,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要通过优美的声音来润色和传达,音乐能使语言升华,语言能使音乐深化。强调歌唱中的语言问题,首先要强调吐字、咬字,掌握了吐字、咬字的技巧,才能将语言艺术话、音乐化。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的方言不同,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10.
声乐能称之为艺术主要体现在演唱者用科学发声方法吐字发声产生的声音美;演唱者准确的语言演唱中外作曲家的作品体现出作品美;演唱者二度创作后表现出歌曲的文化底蕴和深层内涵美。可以说,声乐学生在除了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语言和文化,甚至正确的语言吐字习惯反过来也促进发声方法的学习。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国际声乐大赛并取得很好成绩,但是只重视声音塑造不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掌握依然是阻碍我国声乐发展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本文拟从吐字,语言和文化入手,提高声乐教学中语言文化风格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误区及问题,借鉴相关专家对声乐发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结合对声乐教学研究与演唱实践的亲身感受,从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的语言等技巧练习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形象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形象教学法,通过形象化的教学语言设计、教具辅助设计和肢体动作设计,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理解和创造声乐艺术美,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提高其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本对声乐课教学中吐字发声存在的问题,从语言的发声训练和语言歌唱训练谈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推进民族声乐发展的前提和动力,目前的民族声乐在繁荣发展景象之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设一支成熟有序的民族声乐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是当今民族声乐取得顺利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实现我国民族声乐的良性发展,必须提高音乐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建立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并逐步完善教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语言素质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特征及作用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完善声乐教学必须注重基础语言和声乐语言的教育。创造学生良好的语言条件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由于发声器官,特别是口腔深处的部位,在一般状态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在描述歌唱的声音和技术方面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同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情况。使声乐学习和老师的声乐教学都绝非易事。尤其是采用声乐小组课,使得声乐教学平添了几分难度。从教学实践出发,布置学生经常地作“声乐笔记”,是一种有对症之用的行之有效的便利之途。  相似文献   

17.
中职校音乐教学中非术语化声乐教学用语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一些声乐用语,这些声乐用语的运用,为学生的发声练习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的抽象性,只依靠专门教学术语是不能完全准确转化为歌唱运动的,非术语化的声乐用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学用语,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中职音乐教学中,非术语化的声乐教学用语运用提出两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声乐教学语言为着眼点,阐述了声乐教学语言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并主要从理性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三方面论述了声乐教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对提高声乐教学语言审美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应当在维护和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上,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1.不要把民族风格唱走了样;2.要注重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3.要注意协调好声音“竖”与“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晰 《高教论坛》2008,(2):48-49
本文就目前全国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理论中缺少的说话训练法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并通过好的说话习惯、轻声耳语、大声诵唱三个部分,简明阐述了说话训练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目的是丰富声乐理论、提高声乐水平、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