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作文即教材中的单元作文,由于学生受生活经历、作文题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管费了好大力气,但仍写得不尽如意,于是产生了“作文难写”的顾虑;而课外又要兼顾其它学科,抽不出完整的时间来写作文,于是又抱怨“作文没时间写”。久而久之,学生明明知道作文重要,却抽不出时间,理不出头绪,啃不动作文这块“硬骨头”,虽  相似文献   

2.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已成为学生写不出作文的经典解释了。缺乏素材,缺乏阅历,缺乏写作知识,学生当然写不出作文或写不好作文了。这话有道理,但不是真理。小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可以如此解释,但是中学生呢?尤其是高中生中仍有一大部分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每次都随便应付一下,这就难以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得通了。缺乏素材在过去或许可以说是重要原因,可现今的社会信息如此发达,且不说各大书店里多如繁星的作文辅导书,单说互联网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名人轶事、新闻报道足以让他们有内容可谈。缺乏阅历的言论也站不住脚。十七八…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九三一年答北斗杂志社问时,谈了自己的八条写作经验,其中第二条说:“写不出的时侯不硬写”.这是很有见地的.过去,我们的作文课从来都是命题作文,而且要求极严,学生写不出时也要逼他硬写.作文的命题,不是限定写某一个人,就是令其写某一件事,而这人这事,学生往往不熟悉或毫无所  相似文献   

4.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重要一环,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全面反映其阅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但当前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却普遍存在着一种学生“厌写”作文的误区。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他们“会写”、“乐写”、“勤写”的写作习惯。教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按照所谓的计划即一次次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硬写”,并达到一定数量,殊不知这种“按住牛头吃草”的被动式作文教育,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厌倦作文,而不会切实提高其作文水平的。而这正是当前作文教学的误区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不喜欢作文的现象普遍的存在,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没有兴趣。”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而教师却硬要学生愁眉苦脸地写,这怎么能把文章写好呢?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确实是智慧之门,只有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高超艺术。教师的艺术表现,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和方法,其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觉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多年来,我采取了下面几种做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读写结合的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多年来,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读了大量的文章,却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阅读课上,学生能进入思想内容的大门,却难以登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语文科考试中,作文分值比重几乎占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难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费尽心血,学生搜肠刮肚,却写不出质量上乘的文章。正如“作文的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看到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的话:“对于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人,严格地说来,只能算“半个语文教师”。由此可见,练习写作,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练的最过硬的功夫,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语文教师质量的好坏。多年来,我坚持写“下水作文”,觉得我们教师写写“下水作文”,好处确实是很多的。一、坚持长期写“下水作文”,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鲁迅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啥时挤啥时有。我就利用点滴业余时间来练笔,我让学生每写一篇文章,我都先写一篇所谓的“下水作文”,后来,我就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写作文,学生在下面写,我就在前面讲台上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很成功,但在作文教学上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但最后却收效甚微。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有的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说明文、议论文乃至记叙文。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教师费好大的劲为学生作文写的评语,学生却很少看,这也是不能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为什么对教师的评语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或夸奖过头,或指责过多,或评语笼统不明等。那么如何写好作文评语,使之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一、写评语要讲艺术  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较成功的作文,往往夸奖过头。如“词汇丰富”、“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情节动人”……这些夸奖之词如多次重现,毫无新意,学生反生厌烦之感,当然不会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对较差的作文,教师往往责怪过多。如…  相似文献   

13.
“盖文章,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历来倍受广大师生关注。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畏艰辛,锐意进取,着力颇多,时有新论,读之思之,令人获益不浅。而纵览当今语文类的杂志报章,在如何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选材、谋篇等方面新论迭出,力作不少,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当好“教练”这一角色,如何言传身教,如何写好“下水”作文这一方面却所论不多,似有“作文乃学生之事,与我为人师者何干”之态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教学相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学生,为作文所苦的大有人在,一写起作文,笔杆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转不出思路;当下的教师,范文讲了一篇又一篇,手法讲了一种又一种,却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其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批改作文,是长期困扰着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一些人主张详改,但详改作文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如果按每改一篇作文半小时,每排五十位学生计算,每改一个班的作文就需二十五个小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数字!而这样改作文又给大部分学生造成依赖性和被过度褒贬的不安,学生常常感到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而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近几年又有许多教师提出“抽改”、“略改”甚至“只评不改”……这样虽然避免了详改的一些缺点,但又会造成学生写作文的随意性,所谓“写不写都一样,优与劣难捉摸”的糊涂认识。我认为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个好办法,近年来我按照高考评卷标准,指导学生改作文,摸索出一套办法。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历来得到专家学者的提倡。对此,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先动笔写一写,这就好比教学生游泳,自己必须先下水示范一样。教师示范得好,学生就学得快。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说教师“下水”的目的如这个比喻中所说,是为了给学生作示范,那么我觉得“下水”之前,最好还是三思。  相似文献   

17.
“盖文章,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历来倍受广大师生关注。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畏艰辛,锐意进取,着力颇多,时有新论,读之思之,令人获益不浅。而纵览当今语文类的杂志报章,在如何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选材、谋篇等方面新论迭出,力作不少,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当好“教练”这一角色,如何言传身教,如何写好“下水”作文这一方面却所论不多,似有“作文乃学生之事,与我为人师者何干”之态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教学相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习惯于“学生写,教师改”,分工相当明确。但收效又如何呢?往往是教师改一篇作文要花上二、三十分钟,可是学生拿到手一翻,却不过一、二分钟,甚至只看一下得分就塞进书包。有同志说:作文批改是套在语文教师脖子上的一面枷锁,呕尽心血却看不到多少效果。我看这句话不无道理。现在,很多语文教师都体会到“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多写”了就会碰到“多改”的矛盾,如果花费大量精力在批改上,则备课的时间势必受影响。因此“多读”也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感到途径虽好,难以实行。能否思想解放一点,从习惯势力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19.
黄贺通 《学周刊C版》2015,(13):178-179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先生也说过:“我每写一篇文章最少要修改三四遍。”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几易其稿。可见,修改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现实作文教学中如何批改却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严峻课题。教师精批细改,耗时费力,结果却是学生的主动性被阻碍了,徒劳无功或劳而少功。而让学生互改自改,学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中,瞎编滥造、假话空话、仿写套作之风屡禁不止。这与平时作文教学中的“空对空”及应试前的“背文上阵”不无关系。针对学生作文“造假”现象,教师们高举“打假”的大旗,提倡作文写真话、抒真情,这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体现了这种“求真”精神。对此,笔者高举双手赞成。但在“打假”的同时,出现的另外一些现象令笔者十分担忧。现象一:在提倡“写真话”的潮流下,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写作文,只要写真情实感,实话实说实写就行了。现象二:在提倡“写真话”的潮流下,不少师生欢呼作文可以脱离政治宣传了,可以抒写灵性、张扬个性了。他们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