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汉时,现已失传的《尚书》古文本和《尚书》今文本均并行于世。许慎《说文解字》所引,有孔安国壁中古文者.有欧阳高、夏侯胜和夏候建三家今文者,亦有在不同字条下引用同一经文,一取古文一取今文者。这为研究汉代今古文《尚书》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说文》引《书》与今本《尚书》的异同对比研究,不仅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说文》引《书》的体式及其动因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寻绎《尚书》的历代演变及其文字歧异的大致情况,为正确评估今本《尚书》的语料价值和史料价值提供重要的佐证。《说文》实际引用今古文《尚书)149例,多取今文《…  相似文献   

2.
《说文》是汉语史上今存最早的字典,所收的字和词多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字即为词.字义郎词义。《说文》除了据形说义的本义,也有一些引伸义。甚或是假情义。今文《尚书》是历史文献语言最早的语料之一。许镇为了证成《说文;说义,征引今文悄书x,共有144例。当然,这些范例并非都是本义。今文《尚书》单音词的总量约155(个左右,有本义义项的单音词比例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本义义项不曾被《说文》引用。本文拟就《说文》说义和引自今文《尚书》的文例,作些比较分析,以探究两者词义之间的联系。(-)《说文》用本义,今文《尚书》亦…  相似文献   

3.
《说文》是汉语史上今存最早的字典.所收的字和词多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字即为词.字义即词义。《说文》除了据形说义的本义,也有一些引伸义.甚或是假借义。今文《尚书》是历史文献语言最早的语料之一。许慎为了证成《说文》说义,征引今文《尚书》,共有144例。当然.这些范例并非都是本义。今文《尚书》单音词的总量约1550个左右.有本义义项的单音词比例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本义义项不曾被《说文》引用。本文拟就《说文》说义和引自今文《尚书》的文例,作些比较分析.以探究两者词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今文《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它的语言诘屈聱牙 ,古奥难懂且多用口语 ,语气丰富而独具特色。今文《尚书》语气传达的语法形式包括疑问代词、语气词、副词和叹词。将今文《尚书》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左传》的语气传达进行比较 ,就可以知道 ,从殷商、西周至《左传》成书年代 ,句末语气词从少到多 ,使语气由早期的单纯、直露变得较为复杂、委婉。疑问代词则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形成了完整的疑问代词系统 ,使得汉语的疑问语气已由早期的无标志形式或疑问代词表达发展为用疑问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相配合来表达。由于篇幅和记载内容特点的限制 ,今文《尚书》中出现的叹词就可基本反映上古汉语叹词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5.
今文《尚书》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歧义结构,这些岐义结构是造成本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全面讨论了今文《尚书》的岐义结构,认为岐义结构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六:词义理解不同、谓词性成分是否名词化、是不是定语、有无省略、是宾语还是主语、是不是宾语前置等。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复合词的界定问题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难点。今文《尚书》正处于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重要阶段。今文《尚书》中的复合词主要有五个界定标准:意义标准、结构标准、语法标准、修辞标准和文化标准,这些标准的确立和运用对汉语复合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尚书》研究的新突破──评《今文尚书语言研究》王大年《尚书》语言古奥,诘讪聱牙,是先秦古籍中最难通读的一种,一般研究工作者往往望而生畏,不敢问津。自先师周秉钩先生的《尚书易解》问世以来,文化湘军中研读《尚书》者日渐增多,而卓有成就者,则有钱君宗武等人...  相似文献   

8.
今文《尚书》中否定副词的用法比甲骨文有所发展,同后世文献相比,又有所不同。通过对今文《尚书》中的5个常用否定副词作穷尽性的研究,对它们的用法进行了详尽地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尚书》时期,“不”和“弗”、“勿”和“无”之间的分布无明显的对立现象;“弗”和“勿”的用法同后世有所不同,其及物动词后都以带宾语为常;“非”字用于判断句还不是最常见的用法。在汉语史发展过程中,《尚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其史学价值已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它作为我国最早的散文作品集,其文学价值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召诰》片断为例,探讨《尚书》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而肯定了今文《尚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今文《周书》同义词研究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今文《周书》词汇训诂的精密化、对大型的科学的同义词词典的编纂、对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以及为解决《尚书》中其他学科的疑难问题提供语言上的佐证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词汇在发展历程中的新旧词语更迭消长、词义引申演化等现象引起同义关系不断地变化与重组,由于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方言差异等影响因素引起同义词组内部各个词在同义义项上有常用与非常用之别,这都是形成不同的语义关系的缘由,不同的语义关系都会在专书文献语言中体现出来。文章从词义发展、相同义项的对应方式、共同义项的使用情况等角度分析了今文《周书》同义词之间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汉字间音义关系是复杂的,古人对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约定俗成”,二是“音近义通”。宋代王圣美提出“右文说”,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对“右文说”有全面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3.
《尚书正义》虽然是对《尚书》经文以及汉晋以来旧注所作的注解和阐释,但书中多涉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有不少是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如比较早地关注词义引申、最早提出“对文”的概念、比较早地揭示出“复语”现象等问题。这些资料对语言学研究弥足珍贵。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出《尚书》所反映出来的词汇观,可以为丰富汉语词汇理论提供某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对清代学者据《字林》,兼及《玉篇》等校改《说文》“祲”、“噫”、“轈”三字释义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以匡清儒不当校而校之失。  相似文献   

15.
晋文公即位前曾有过十九年的政治流亡生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且颇具能力的追随者,所以他历难弥坚,流亡生涯反而成为他政治磨练的课堂,为他最终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追随者中,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是“五贤士”,他们的忠贞、才干不仅成就了晋文公对君位的追求,而且还塑造了春秋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16.
《文选》"序"类所录的石崇《思归引序》,是单篇诗序。石崇在诗序史上的地位在于,他不仅以《金谷集序》首开雅集序之风,而且在《思归引序》中自述生平遭际、志趣好尚,写景抒情议论,将诗序由简单介绍创作缘起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文体。同时,诗序生动地从各方面展示出西晋时期耽于享乐的名士形象。  相似文献   

17.
尚可喜降金与毛文龙之死是密切相关的,毛文龙被杀后,东江镇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相互攻杀兼并,在这种兼并斗争中,尚可喜与沈世魁结下了不解之怨,沈世魁日后"寅缘得岛帅",便欲置尚可喜于死地,尚可喜走投无路,被迫走上了降金的道路.可以说,尚可喜的降金是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形势变化的结果,毛文龙之死是构成尚可喜降金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扬雄可谓是魏晋玄言风气之先导,对于清言玄旨议题之一的言意关系,扬雄也有其独到的论述.后人对于扬雄的言意关系的见解同得自《法言·问神》一篇的相关章句,而得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论断.本文通过对《法言·问神》篇中相关章句文字转承关系的探讨,同时参之历世注家的注解,试图考见扬雄关于言意关系的确切观点.  相似文献   

19.
赵州昔有文庙,建筑崇宏,为一方人文胜迹,其中之《大观圣作之碑》出自宋徽宗赵佶御笔,价值很高。文庙自李唐肇建,经“靖康”兵毁,金朝重修,明成化撤金结构重建,之后皆依此本,基本不易大局。此为其沿革大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