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维笔下的诗歌不但展示了祖国的山河之美,而且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事物,捕捉在大自然景物中呈现出的色彩、线条、透视等绘画性因素,使自己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张坤  应民 《今日中学生》2010,(12):21-22
色彩是美好自然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许多诗人写诗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4.
遁贤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一位葛逻禄诗人,自幼学诗于江南,在元末文坛享有盛誉。他积极学习汉民族文学艺术,充分发掘民族诗人自身的原始艺术天才,以清润的色彩、简练的笔墨、白描的手法,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并将绘画艺术的色彩美、构图美、线条美融入诗歌之中,勾勒出明媚清新、澄明清拔的画面。遁贤展现了民族诗人的非凡才华,以艺术实绩证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5.
廼贤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一位葛逻禄诗人,自幼学诗于江南,在元末文坛享有盛誉.他积极学习汉民族文学艺术,充分发掘民族诗人自身的原始艺术天才,以清润的色彩、简练的笔墨、白描的手法,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并将绘画艺术的色彩美、构图美、线条美融入诗歌之中,勾勒出明媚清新、澄明清拔的画面.廼贤展现了民族诗人的非凡才华,以艺术实绩证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6.
波德莱尔不仅把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到绘画评论中,更把色彩意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恶之花》中的色彩之美以及个人化的色彩体验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激发了读者潜意识中的共鸣。《恶之花》中六部分内容配以六种浓淡各异的颜色,意蕴丰富。波德莱尔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时而和谐,时而失调,时而美,时而丑,以此表现现实世界之丑与诗人的理想世界之美的冲突,象征魔鬼的地狱和上帝的天堂之间的对立,反映诗人对光明、美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不论其是水彩画、水粉画,还是油画……它总具有感人的色彩美。中国古代,绘画记用朱红、青色等,所以称为“丹青”,而民间则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丹青便是色彩。可见绘画不能不讲色彩。缺乏色彩美的绘画,不会是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c纵观我国历史上渊源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一首意蕴深广的哲理诗。诗人闻一多在这首诗中别具匠心地运用绘画艺术给生命着色 ,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 ,赋予色彩以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 ,表现了诗人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观照生命的独特视角。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 ,并且这种情感一般都依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我们领悟这种情感 ,必然要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符号 ,即意象。我们解读《色彩》这首诗 ,首先要找出这首诗的最主要的意象———“色彩” ,并思考这些意象的特征 ,然后再分层透视它在诗中对表现情感和主旨的作用。对于“色彩” ,一般人总停留在对各种自…  相似文献   

9.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述了一位琵琶女的精湛技艺和凄凉身世,也倾述了作者对自己无辜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满腔悲愤。本文试图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三个角度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绘画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中学美术教材中的绘画课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就初级中学美术教材选编的绘画作品来看,绝大多数均为古今中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讲授这些课文,就得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中美的对象的欣赏,萌发美感,培养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一、发掘美黑格尔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要借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也就是说发现美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审美经验的积累,以艺术素养、文…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2.
晚清著名词人文廷式的词风绝非一个简单的“豪放“就可判定。从文氏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清词的演进以及文氏的生平遭际和词情的流动出发,认为其词的特征应概括为“郁勃楚艳“,它的丰富内涵体现在史的承载、情的沉郁、赋的纯熟老辣。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诗歌当时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这与当时人们较为特殊的接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深受唐诗宋词影响的读者喜欢旋律优美的诗歌.其次,处于多灾多难、内战纷乱、列强入侵处境的中国人民更愿意看到富有爱国情感的诗歌以激发人们的斗志.第三,闻一多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三者合力是闻一多诗歌流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色彩的运用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杜甫面对大千世界斑斓五彩、陆离七色,撷取了一些有意味的色彩来烘托主题,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与主观情感。通过色彩的铺着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情、爱民之情、忆友之情。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地理特点和个人长期生活阅历的积累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了解基本色彩知识的同时又赋予色彩不同的情感因素,产生了对色彩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恰当运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觉和联想,对于室内风格的体现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重视色彩运用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色彩心理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历史考证学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其历史考证包含着一种深深的历史情怀,也渗透着一股浓厚的求真意识。其考证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在方法上有继承也有创新,从而为清代历史考证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对王应麟的历史考证进行必要的总结,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客观色彩确实具有很强的写真能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因此运用"条件色"规律描绘并真实再现客体便被看作是色彩的主要特征和优势。然而在绘画色彩的研究上,我们却又不能忽略主观性色彩这一个方面。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因此,主观性色彩是当今画家亟待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画家通过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认识,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使色彩能充分表现主体的创作意图,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南濠诗话》是明代中期著名学者都穆的诗学著作,在当时诗学领域有较大影响。都穆作为明中期一位重要学者,与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皆有交游,学识渊博,多有涉猎。《南濠诗话》作为都穆诗学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贵忠厚、伸宋诗、重真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就是思想,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是人类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一种审美心理结构,文学作品若能成功地敷彩着色,就会张扬艺术的表现力,取得强烈的审美效果,但敷彩着色不能随便点染,更不能一味追求色彩刺激,它应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去进行审美意义上的精心调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