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为了幸福而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符合教师的生命需要、生命本性,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还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追寻的幸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利他幸福与利己幸福等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为了幸福而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符合教师的生命需要、生命本性,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还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追寻的幸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利他幸福与利己幸福等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3.
一、追寻我们幸福的来源 幸福并不是上帝的恩赐,也不是夏娃捏造,更不是别人的同情。教师的生活是清贫的,工作是繁忙的,压力也是巨大的,默默地工作时,我们应该追寻我们幸福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陈洁 《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46-247
在我国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在揭示出幸福和教师幸福内涵的同时,论证在学校共同体中,教师对于集体记忆的保持、生命意义的追寻及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都将有助于教师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教师幸福感是衡量教师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教师幸福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培育幸福的学生这一教育目的的落实。"圣化"的职业标准、外在的功利性要求和病态的幸福观导致农村教师幸福感的失落。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追寻幸福之路,需要社会和教师双方的努力。具体有效路径为:寻求内外尺度的平衡点,协调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加强自我反思、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教师教学生活的研究认为教学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在其中寻求幸福。然而教学生活的日常化使教学生活僵化机械,无幸福可言。因此,如何使教师教学生活走向幸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幸福与教学生活幸福概念的分析,认为教师教学生活幸福在于赋予教学生活以生命与精神品性,源于教育理想的召唤,保障于"好的"学校,成就于完整而高尚的教师德性。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活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生活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生命活动,是师生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为价值所充溢的活动,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蕴。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注重教学生活的工具价值、外在价值,而相对忽视乃至遗忘教学生活的本体价值、内在价值。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生活并不意味着只有克己、奉公、自我牺牲,而是内在地具有生存价值、发展价值和幸福价值。教学生活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因而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9.
教学生活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生命活动,是师生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为价值所充溢的活动,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蕴。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注重教学生活的工具价值、外在价值,而相对忽视乃至遗忘教学生活的本体价值、内在价值。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生活并不意味着只有克己、奉公、自我牺牲,而是内在地具有生存价值、发展价值和幸福价值。教学生活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因而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过程中,幸福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幸福地学"的过程,同时也应是"教师幸福地教"的过程。学校应多渠道、多方位地引领教师追寻教育的幸福,让教师感到幸福不断充盈在教育生活中,从而使教师的生命释放辉煌。  相似文献   

11.
林丹 《教育发展研究》2007,29(12):46-50
"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部根源.事实上,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职业幸福感来源于他所经历的职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还需要一个基本前提--教学欲望.教学欲望与教师自身教育经历、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的个性密切相关.然而,"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目前还只能是一种追求和理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达成只能是一种有限行为.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今天,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与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内部动力和重要前提。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与归宿;专业发展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教师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幸福.但是,审视当下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却发现教师的幸福在逐步失落:物质生活缺乏保障、身心健康遭受侵袭、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人生价值无法实现.究其因,与社会对教师职业神圣化、学校对教师要求功利化、教师自身对职业认识物质化不无关系.为此,需要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方协同努力,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教师成长档案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在教师角色重新认同、课程发展以及学校管理转型等大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教师成长档案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有利于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感;教师本人是档案袋的主人,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反思成长;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实质性文档,学校能够为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成长提供帮助;探讨教师成长档案袋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彰显教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骨干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学教师要激活小学生的生命活力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思考自身生命的价值。小学教师目前的工作状态呈现出一些有待消解的危机,他们在教育内外部压力的挤压之下,远没有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他们的幸福取决于外在的承认和给予,不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去体验为人师的愉悦。为此需要寻找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教师的管理不但要关注教师的学校生活,而且教师的家庭生活也应被纳入教师管理的视域,教师的工作——家庭平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家庭幸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在对克拉克工作——家庭边界理论引介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有关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的诸多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幸福课堂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课堂具有安全与自由、民主与关怀、轻松与愉悦、趣味与美感、自主与挑战、合作与分享、满足与实现等特征。建构幸福课堂的策略是走向生命关怀,直面日常生活,培育童心童趣,搭建成功平台,提升教学智慧,重建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世界的讨论,促成了教育研究领域中关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研究的兴起。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探讨日常教学生活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养成之间的关系成为一项新的课题。从个人知识、个人观念与个人理论层面审视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养成,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师素质是决定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在江西、四川农村学校调研中获得的资料,具体分析农村教师处于"教学孤岛"的内外在原因,借此厘清当前农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村教师如何走出"教学孤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