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文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应该说,在工作期间,自从知道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是“长三角”16个城市教育科研部门惟一的正式期刊,品质卓越,口碑甚佳。我任南京市教科所所长三年又半,我熟悉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就是与《上海教育科研》共同成长的过程。 前年的寒假,我重新翻阅了2002年全年12期的《上海教育科研》,仍为其中许多新鲜栏目和优秀文章所吸引。我边阅读,边整理,并且打印出《读刊笔记》,以便今后查阅和参考。去年上半年,我在《上海教育科研》上看见了一篇题目为《“全面发展”要求过高》的文章。我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3.
意外收获     
代红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1
我和《上海教育》的“情结”还得从前年说起。 妻子在一所中学的收发室工作,专门负责报刊杂志的接收和发送,所以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报纸和刊物让我“饱眼福”。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而我和《上海教育》却是“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浏览时常常被我搁在一边不予理会。有一次,星期天,天下着蒙蒙细雨,闲来无事的我躺在床上把送来的报刊一一过目,看完后便随手把一旁的《上海教育》拿起来翻看,以便再消磨一下时间。翻着翻着,我眼睛突然一亮,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我连忙翻身起来细细地“品味”起来。看完后,我惊喜万分,连忙告诉妻子说:“过去不注意《上海教育》,今天一读原来这是一本极好的刊物。  相似文献   

4.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阅读,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因职业原因,我尤其喜欢阅读教育报刊。众多教育报刊中,我尤其喜欢读《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从登上教坛至今,《小学青年教师》已伴我走过13个年头。读《小学青年教师》,每每乐在其中。她信息量大,栏目异彩纷呈,理论联系实际,读之如饮醇醪,令人陶醉其间。“名家教学艺术欣赏”让我领略到同行前辈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受益无穷;“语文课堂教学参谋”仿佛师尊长者,给我谆谆教诲,让我顿悟;“青年教师来稿选登”让我“妒忌”之余又有“见贤思齐”的钦佩,继而产生“超越”的动力;“红烛闪闪”总闪烁…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阅读,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因职业原因,我尤其喜欢阅读教育报刊。众多教育报刊中,我尤其喜欢读《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从登上教坛至今,《小学青年教师》已伴我走过13个年头。读《小学青年教师》,每每乐在其中。她信息量大,栏目异彩纷呈,理论联系实际,读之如饮醇醪,令人陶醉其间。“名家教学艺术欣赏”让我领略到同行前辈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受益无穷;“语文课堂教学参谋”仿佛师尊长者,给我谆谆教诲,让我顿悟;“青年教师来稿选登”让我“妒忌”之余又有“见贤思齐”的钦佩,继而产生“超越”的动力;“红烛闪闪”总闪烁…  相似文献   

7.
读幼儿园的时候,我最喜欢读妈妈给我订阅的《幼儿画报》、《小朋友》、《儿童时代》了。现在,我读一年级了,《小星星》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爱动脑筋的“百变陶淘”,笑破肚皮的“开心校园”,生动有趣的“迷糊豆和小人精”,还有教我们学会读书的“星星读书会”,“一·一班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情结     
人到50称为“知天命”,意为届时由于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能洞悉和把握自然规律的本领。《上海教育》创刊至今,已走过50年艰难的历程。整整半个世纪,《上海教育》的领导和采编人员,风雨兼程、纵横驰骋在教育阵地,辛勤耕耘着这片争芳斗艳的教育信息园地。如果说50年前的《上海教育》还是一本普通的教育类杂志,那50年后的今天,《上海教育》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精美期刊。它不但是全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而且那令人耳目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提了茶蝇喂蚂蚁”一句子,其中这个“茶”字,我认为是搞错了,应为“苍”。为了慎重,我去查了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散文选》第一册,在第77页顺数第8行中发现,确实是“苍蝇”,是课本上印错了。此其一。其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34页第一行里有“确凿”一词,课本注释①对“凿”的注音为“z偄o”,对该词的释义为“确实”。教这课时,有学生问我:“老师,究竟是读‘z偄o’呢,还是读‘zu惏’?”当时,我茫然了…  相似文献   

10.
翻阅《黑龙江教育》倍感亲切,因为它是我省的本土杂志。走近《黑龙江教育》缘于一次尝试,让我的文稿第一次变成了铅字。从那时起,我成了她的一名忠实读者、作者,再后来成了特约通讯员。读“她”如沐春风。读着《黑龙江教育》,“她”全新的课改理念如春潮涌动,似春风扑面,让我无  相似文献   

11.
编读     
来信众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时光匆匆,不觉间3年已经过去。3年间,新版《上海教育》为广大教师奉献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作了大量的精品报道,巩固了她中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的领先地位。《上海教育》已成为教师们最喜欢的教育期刊之一。她广博的视野、丰富的教育资讯、越来越强的可读性,赢得了教师们的赞誉之词。我想,《上海教育》的“特别关注”“报道”“环球”等栏目都是很优秀的栏目,宣传是到位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广东珠海黄标祥)《上海教育》是理想的交流平台我在工作之余非常喜欢看《上海  相似文献   

12.
《广东教育》2009,(7):101-101
今年7月,酝酿已久的《我的少年时代》一书终于出版,广东省中小学第二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也随即启动。在广东省中小学第二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启动暨《我的少年时代》新书首发仪式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深情回忆了“我的少年时代”栏目举办和同名书籍的出版历程。1990年春天.广东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广东第二课堂》开设了“名人的少年时代”栏目。邀请令人尊敬的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意外收获     
我和《上海教育》的“情结”还得从前年说起。妻子在一所中学的收发室工作,专门负责报刊杂志的接收和发送,所以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报纸和刊物让我“饱眼福”。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而我和《上海教育》却是“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浏览时常常被我搁在一边不予理会。有一次,星期天,天下着蒙蒙细雨,闲来无事的我躺在床上把送来的报刊一一过目,看完后便随手把一旁的《上海教育》拿起来翻看,以便再消磨一下时间。翻着  相似文献   

14.
曾经读了这样一篇文章——《“课文背出来了再备课”》,讲述的是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指导学生卢雷进行《开国大典》备课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5.
读来读往     
《上海教育》2009,(11):3-3
我是上海某高中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阅读了《上海教育》杂志5B上的《寻找撬动变革的支点》后,觉得前言中用“盘整期”形容当下的上海高中教育尤为贴切。  相似文献   

16.
单付辉 《教育文汇》2007,(11):45-45
与《教育文汇》相识纯属偶然,但又不失“一见钟情”之缘。 前年的一天,我校的孙校长和我说:“《教育文汇》杂志里有不少文章写得很好,你拿去读读,对你会有很大启发的。”我想,既然是校长推荐的杂志,那一定不会差,肯定值得去读。  相似文献   

17.
读大三时,我发表了“处女作”,是对柳宗元《小石潭记》开头一段文字的赏析。文中有两句话至今依然记得很清晰:“景情水乳融,领人入佳境”。今天,当我捧读李吉林老师的新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以下简称《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我很自然地想起这两句话。我觉得,它能较好地概括我读《诗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上海教育》杂志将迎来创刊50周年。从1957年到现在的近50年间,纵观《上海教育》这本杂志的发展,有人说她既是新颖的,又是本色的,她的新颖在于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2002年改版后的《上海教育》已经突破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思想的藩篱,令人欢欣鼓舞:她的本色在于始终遵循教育规律,本着服务读者的坚定信念,记录下上海教育的发展轨迹。一本成熟的、有影响力的杂志,离不开一群爱护、支持她的作者、读者和编者,《上海教育》就有那么一批忠实的、热情的教育工作者与之共同成长,回望一路走来的50年,其间几多珍重、几多感慨……走进50年,开始倒计时,为此本刊开辟“我与《上海教育》五十年征文”专栏,陆续选登广大读者征文,有多年来阅读本刊的感受或一段难忘的往事,有与编辑部成员交往的故事,也有对本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回顾历史、抒写心情的同时,《上海教育》更新的历史和使命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08,(3):5-5
我是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校长办公室偶然发现了《今日教育》。虽然我从来没向《今日教育》投稿,但还是很喜欢阅读《今日教育》,新一期杂志一到.我都要向校长或主任借阅。《今日教育》在重庆的教育类杂志中是出类拔萃的.值得一读.也能够让读者在杂志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营养”。  相似文献   

20.
刘景蕉 《福建教育》2006,(10A):55-55
2006年1月18日,我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刘老师,你的文章已刊发在《福建教育》第2期,敬请关注!”我把这条短信读了又读,第一次体验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