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任务: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要想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是离不开变化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的.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直线和波浪线,让学生说出不同的两条线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波浪线比直线更具有动感.)  相似文献   

2.
正步骤一:勾勒出道观大门上方和右侧各部分的轮廓,线条要放松。飞檐的结构比较复杂,画的时候要先预留出多处空白,以便于后期的线条填充。步骤二:主体建筑大构架完成之后,主要发力点要集中在二层栏杆结构、飞檐屋瓦结构和右侧台阶结构的绘制上,逐步拉开画面的节奏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玉云 《广东教育》2003,(11):43-43
儿童绘画入门,线条是学生表现情感、创造形象的重要视觉元素。教学中要注重线条的情趣性和生动性,充分体现儿童绘画中的艺术表现力。如教学《线条游戏》时,某些学生意识中平直、工整的线条是最美的,于是作业出现“画格子”的现象,线条画得胆小、僵硬。我就把这类作业改画成另外一幅线条画,在黑板上演示。这幅画线条随意、轻松,富有节奏、韵律感。在两幅画对比中,使学生从歪曲的线条中得到一种放松,体验到一种情绪。还有,有些儿童画外轮廓线时总喜欢用尺画直,如画高楼,每条线都把它画直了,就如纸盒模型一样,不敢大胆放手画线。我就在黑板上画…  相似文献   

4.
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这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儿童的线条是他们直觉的表现。儿童画线的渊源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在表现自己。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线条添画”是将儿童的直觉、线条、联想和想像都连接起来。“线条添画”中包含两个概念:联想、想像。“线条添画”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儿童从无意到有意想像。通过“线条添画”的教学能够唤醒儿童“见异思迁”的创造潜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从儿童的认识特征入手运用“线条添画”使他们拥有联想的能力,实现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1.能用各种点、线条、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2.根据不同几何图形想象并添画成小鱼和小鱼之间的故事。3.大胆想象,体验借形想象的乐趣。重点和难点重点:借助图形想象成小鱼的不同部位,并添画成鱼。难点:运用位置的变化和线条、图案等表现画面的情节。  相似文献   

6.
正完成稿绘制出左侧主体山体。然后,从前至后依次补画出山谷两侧的山石,并添画栏杆和桥梁。最后,根据画面调整完善,写生完成。步骤一用虚线、断线勾勒出山体结构,画的时候注意石块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步骤二绘制出前端的石台。石台立面以细密的横线铺设,少量纵线作为补充;平面则用少数点状线表现出凹凸质感。石体的转折可借助线条的转折来表现,线条的铺设要注意疏密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改进用笔方法提高线条质量姜胜仁书友的隶书,线条圆劲,笔画厚重。结体方正,气格宏大。章法紧密丰茂,雄伟壮阔。此作如能改善用笔,还能向上拔节。一、线条要有粗细、轻重的变化,克服单一化。二、波画、捺画要完备。波画和捺画,是隶书标志性的笔画,要通过有效地提按,充分地表达出来。三、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不断地调整笔锋。行笔中需有顿挫、提按、快慢,克服直来直去刨床式的运行,从而把线条写得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的表现技法上,而笔和墨是最难把握和表现的,中国画分两大类:工笔画和写意画,如果想学写意画,就必须把书法练习好,书画同源而异流,写意画讲究的是写也就是线条,要画好需要很厚的功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线条不但以"写形"、"写意",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写心"、"写情",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主观认识世界.文章通过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探究了中国画线条与画家情感世界的内外化规律.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中国画家笔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中国画画家的情感和生命留下的轨迹.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世界不同,所留下的线条轨迹亦不同.线条价值就在于线条能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跨越无限的时空,不断映射出隐在画中的画家精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0.
漫画教室     
小朋友们好,好久不见,今天我们来讲讲金发的画法,金发因为笔画不多,要表现发质飘逸就需要很流畅的线条,赶快拿起笔来画画咯!画金发光泽的工具——镝笔或圆笔。圆笔镝笔金发光泽的画法和画黑发的原则一样,只是工具不同。顺着头发生长方向,表现光泽滑动的感觉。错误示范:重叠照生向。太死板交错画金发光泽的笔触也要头尾尖细,与画黑发时不同的是:不能倒过来补另一边。收笔:要迅速向后收起,否则笔触的尾端容易积墨。起笔:刚下笔时别太用力,否则笔触前端无法尖细。拿笔的方式:要撇得很有技巧喔!3.完成。起笔和收笔要尖细。2.金发光泽画在反光部…  相似文献   

11.
正二、云法勾云法画云,通常分为勾云和烘云两法。勾云法适合画流动的云,用线条来表现云的动态。在山岭重叠中,缭绕曲折,左右曲折,若趋若奔,得其气势。云分阴阳两面,上面是阳面,下面是阴面,又有"头"和"脚"两个部分,要把它们很好地组织起来,重在自然。画云时,线条要留得住,既要流畅凝重,又要有变化。勾线时拇指、食指执笔稍松,笔杆稍向右上斜,用中指画出曲线,这样才能使线条灵活,  相似文献   

12.
“画写法”,是读书的重要方法之一。“画”,是指把文章的重点或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勾画出来;“写”是指把一篇文章的要点及自已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的感受,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在书的空白处。学生通过读书的画写,可以较快掌握文章的内容,把握知识重点,撷取书中精华。  相似文献   

13.
要想用明暗表现出物体与形状的结构,必须使自己掌握各种各样的足以表现出明暗关系的画阴影的技巧。假如你需要用铅笔画出物体的特征,连同它的形体结构,色彩明度、质感所占据的空间和实际光线都要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就要采用一种较为复杂和多种样式的画阴影的技术。如果用一种比较稠密的线条,这种线条会使画面的调子发暗。要使线条各方面都画得很有秩序、很均匀。一是线的性质、分布、方向,应以物体对象的特点和性质为转移;二是必须恰当选择铅笔或较软的铅笔,或较硬的铅笔,就是同一支铅笔其使用轻重也有不同的区别。现在我们开始进行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14.
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画笔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始终遵循着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最根本的要求,对于笔墨的认识与把握,实质上是对中国画的认识与把握。然而时代在变,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笔墨也必须随之改变,首先要改变的是绘画观念和欣赏趣味,其次是由单一的水墨形式向色彩斑斓发展。第三是新工具和新材料的使用,为中国画开辟了无限广阔前无古人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在用直线和弧线作绳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双手画直线、曲线、绕圆,尝试画出波浪、圆圈等线条,逐步提高幼儿控制手部动作的能力。 2.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想像,选择不同线条和颜色给妈妈理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活动准备 1.20厘米长的中粗棉绳每人两根,棕、黄、红、橙、黑等水粉色及各色水笔,发型照片3张,镜子一面。  相似文献   

16.
正步骤一以连贯而准确的长线条勾勒出近景与中景的山体轮廓。步骤二以钉头鼠尾线条绘制出山体的基本结构。画的时候以横式线条为主,纵式线条为辅。步骤三从长线到短线至断点,细致塑造出近端山石。画的时候要拉开疏密节奏,进而深入刻画山石的细节。接下来,  相似文献   

17.
活动来源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幼儿对楼道中漂亮的画很感兴趣,尤其对画中的线条品头论足,津津乐道。当我发现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后,便联系上学期所绘画的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线条的美妙之处,并鼓励他们寻找身边美丽的线条。幼儿对线条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班一直在开展不同主题的绘画活动,幼儿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而且已经掌握了短线、长线和封闭曲线圆的画法。结合本班幼儿现有的绘画水平,我们在班上组织了线条系列绘画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1、用狼毫小笔勾出戴胜鸟的喙和眼睛。以中锋运笔,线条要坚挺有力。2、以淡墨画出戴胜鸟的头颈部结构。3、顺势画出戴胜鸟的躯体、羽翼和尾部。描绘时要注意笔墨的浓淡,以淡墨画身体,以重墨画羽翼和尾部。4、以重墨画出戴胜鸟的爪子,然后补画出背景。用淡墨画出向下出枝的柳枝,以轻松的用笔和线条表现柳叶和柳条,使其生动飘逸。  相似文献   

19.
线条是绘画构成的重要语言媒介,线条的起源与发展彰显了绘画的审美趋向和文化选择。作为中国画造型核心构成元素的线条,展示了中国画形成的哲学理念和视觉习惯;作为中国画意象造型手段的线条,其本身所包含的意象美即是对中国画意象造型的印证。  相似文献   

20.
线描教学是幼儿园的基础课程,可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针对幼儿特点,合理选取幼儿线描画素材,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从认知线条、画出线条到灵活运用线条画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循序渐进,为幼儿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