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连根  王权 《收藏界》2013,(6):65-68
在清代,刻花的咸丰大钱尤为多见,受到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所谓刻花的咸丰大钱,也称咸丰刻花钱,是指在钱币上进行再加工、雕刻成各种图案花纹的花钱。由于咸丰大钱体大厚重,边缘宽阔,铜质精良,最适合人们刻制成各种纹饰。钱币上能雕刻精美图案,充分反映了匠人非凡的艺术才能和高超的手工制作水平,也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创举。现在市面上及博物馆所能见到的咸丰刻花钱多是民间刻花阴文钱,此类刻花钱以流通的大钱,经刻花后,演  相似文献   

2.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又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然,咸丰钱币由于品种繁杂,多姿多彩,钱文俊美,近几年全线飘红,其中的珍稀品种,更是倍受青睐。现将自藏的一枚"咸丰重宝"背"当五十"母钱,予以介绍,供泉友、同好鉴赏研讨!  相似文献   

3.
厌胜钱,亦名压胜、押胜钱,俗称花钱。追溯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汉以来,就有铸造。它是我国古代钱币长河中一条重要支流。这枚顺风大吉纹厌胜钱,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吉语钱。该钱,质地黄铜,圆形、圆穿、阔缘,直径4.7厘米,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这种钱一般不作为货币流通,而仅供某一种需要,如佩戴之用,也有更多带有道家色彩的"打马格钱""棋钱",还有更多受佛教影响的"厌胜钱",其中有佛道合流成分。花钱厌胜钱又称"压胜钱","厌胜"的意思是"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辟邪品、吉利品,统称厌胜钱。花钱自汉代至清代,官私都有铸造,品类很多,流传极广。  相似文献   

5.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进逼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大钱可统分为两大类: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当百以上称"元宝",可分为当百、当二百、当  相似文献   

6.
橱窗中一排放着三枚大咸丰古钱币,第一枚是"咸丰元宝"宝源当千,第二枚是"咸丰重宝"宝福当五十,第三枚是咸丰宝黔当五十。三枚钱里那枚宝源当千是地地道道的母钱。整个钱可以用秀丽华美四个字形容,轮廓端正,面文字口  相似文献   

7.
宝福局咸丰钱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六种面值。有些版式未正式铸行,存世仅见母钱、样钱,如当五缘纪重钱,还有国内纪重钱等。该局钱币铸量多,版别复杂,书体独特异于他局。笔者珍藏着一枚宝福局"咸丰重宝·当五"背外缘纪重"二钱五分"四字钱。  相似文献   

8.
乾元重宝钱     
正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铸造的乾元重宝钱,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加"重宝"为钱文的铜铸币。该钱是由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品种有乾元重宝当十钱和乾元重宝背重轮大钱以及后期减重为小平钱三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是乾元年间铸行,所以民间俗称"乾元钱"。乾元重宝钱的版别很多,除钱文书写变化外,主要分狭缘、阔缘,并有光背及背星纹、月纹、祥云、瑞雀、同心结等,有些则因存世稀少,成为收藏价值极高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9.
刘英杰 《收藏》2012,(21):85
何谓清代五帝刻花钱?从字义上讲,民间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清代皇帝铸行的年号钱收集在一起,便是五帝钱了;而钱币上再刻有吉祥图案等,即为五帝刻花钱。人们寄予它"无所不能"的魔力,往往用于镇宅辟邪、开张庆典等。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6)
正镂空花钱是采用透雕工艺技法,运用吉祥纹饰图案而铸造的一种花钱,属于厌胜钱。它始于汉代,定型于唐宋,盛行于金元时期,至明清逐渐冷落。南宋洪遵《泉志》中记述了一枚"轻影钱",并附有摹图,其文字记述:"洞冥记日:汉武帝升望月台,瞑望南端,有三青鸭宿台端。日色巳暗,青鸭为三小童,着青绮文襦,各握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  相似文献   

11.
可人的花钱     
覃福香 《收藏》2016,(5):90
正"花钱"是"厌胜钱"的俗称。它不是流通货币,正面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背面则有各种图案。自汉代以来花钱即有铸造,其款式种类多样。吉语花钱的钱文都是吉祥祝福的语汇,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寄托除凶辟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反映了古代的民间风尚和习俗。是品吉语花钱(图1),直径44.3毫米,厚2.3毫米。圆形圆孔,清  相似文献   

12.
宋康年 《收藏》2014,(8):88-88
古代的厌胜钱又名花钱,其形状甚多,有方孔圆形、圆孔圆形、八角形、菱形、葵花形、葫芦形等,其纹饰图案也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笔者介绍的这枚孝子图挂花钱,属于民俗文化中的异形花钱之一种(见图)。该钱呈葫芦形,上端云头有一小穿孔,便于系绳佩挂,亦称"挂花"钱。  相似文献   

13.
徐浩楠 《收藏》2021,(3):39-41
有一类钱币,几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材质多样,形状各异,纹饰粗细不一,但它们并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从历代泉谱给这类钱币的分类来看,被归为非正用品,并被称为“厌胜钱”或“压胜钱”,现今统称为“花钱”,也有人称之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14.
郁恩芹 《收藏》2008,(12):127-127
我的藏品中有一枚“咸丰元宝”宝泉局当百花钱。该钱类似宫廷庆典一类特制花钱,为近年少见之品。  相似文献   

15.
笔者10年前去杭州出差,傍晚在夜市闲逛时偶尔发现一家古玩店有清代“咸丰重宝”大钱一枚,经与店老板讨价还价后将此币买下,归为已有。宝泉局所铸钱币版别较全,数量多,咸丰大钱有:当百、二百、三百、五百和当千等面值。笔者收藏的这枚“咸丰重宝”当百钱币比较少见,现展示给收藏界广大泉友鉴赏点评。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3)
正花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川炉所铸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是别具一格,其中的魁首便是"梅"钱。笔者所藏一枚"梅"钱正面为一树梅花,背面是精美的楷书诗句:"而今来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该钱直径50毫米,黄铜铸造,雌刻精美,古朴雅敛,品相精良,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梅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梅花种种美好的寓意,梅花在传统的吉祥纹样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代花钱的价值,除了与它的年代和稀缺性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美感和寓意。这枚四君  相似文献   

17.
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是我国历史上币制混乱时期。时值外国列强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全面爆发,清政府国库空虚,通货膨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大清咸丰政府在现有"咸丰通宝"小平钱的基础上,增铸"咸丰重宝"当五、当十、  相似文献   

18.
闫学民 《收藏》2015,(5):100-100
历代在正流通钱币上另行加工、雕刻文字图案或纹饰,谓之“刻花钱”。从出土情况和面世藏品上看,自汉代就偶有刻花钱出现。这种工艺在唐代得以发展,有可能与当时高水平发展的金银器錾刻工艺有关。宋元时期刻花钱相对少见,及至明清、民国时期在钱币上刻花又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有幸在紧邻桂林市的广西灵川县大圩镇收藏到一枚"乾封泉宝"合背钱。此钱盛装在一陶罐中,建房挖地基时被挖出。罐内装有"开元通宝"小平钱几百枚,"乾元重宝"小平钱5枚,"乾封泉宝"合背钱一枚。该币为青铜质,通体包浆显灰  相似文献   

20.
黄明东 《收藏界》2011,(3):75-75
清代咸丰皇帝执政的时间很短,但因生不逢时,连年发生战乱和灾荒,铸了许多虚值大钱,其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达到了历史之最。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咸丰重宝"背满汉文"浙"试样大钱是成套的,其中有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和当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