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裁判亮分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青,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中华民族文化。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2.
<正>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些古代诗文经典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这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息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目的是与这些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一代一代地传递中国人心中蕴藏的精妙绝伦的"雕塑"和"建筑",传递灿烂炫目的经典文化。而被经典濡染出来的学生,会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成为民族文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词富含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积淀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优美深邃的意境、迥异多样的风格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余秋雨曾这样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使古代诗歌这座长廊在快餐文化、网络文学充斥的今天继续屹立不倒,像吸引前人一样吸引今天的学生,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余秋雨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于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目的是与这些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一代一代地传递中国人心中蕴藏的精妙绝伦的"雕塑"和"建筑",传递灿烂炫目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我们的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诗歌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两千年来,诗歌滋养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目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继承这些经典诗文,继续营造连绵不断的“长廊”,是语文学习的大事。然而,由于诗歌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词。这些诗词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先生的话充分肯定了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古诗词中精练含蓄的语言,空灵唯美的画面,独特巧妙的构思,真挚动人的情感,不仅成为学生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先生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北师大教授肖川先生在其《与经典为友》一书中说道“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我们的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诗歌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两千年来,诗歌滋养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目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继承这些经典诗文。继续营造连绵不断的“长廊”,是语文学习的大事。然而.由于诗歌内涵丰富,情感含蓄,析理深刻,风格迥异。学生欣赏起来往往意犹未尽,不可透悟;加上部分教师误认为诗歌教学不过是让学生背诵、积累,致使学生如人五里之雾。甚至读不出其中的韵味。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同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意义是与这些文学巨匠们进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的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小学少先队工作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娴 《小学生》2010,(1):5-6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经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而今天的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明天的希望,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趁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有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中华经典诗文,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性格、塑造其品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为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中国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特别注重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母语教育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中国语文一直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古典教育。虽颇多曲折,却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  相似文献   

20.
胡明珍 《教育》2014,(30):3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古典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古典诗文已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小学阶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步入“经典诗文”的殿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呢?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