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以及应用系统的统一访问等问题,基于SOA集成模式和ERP集成理念,提出了一个高校资源规划(CRP)模型,并设计了其体系结构。研究了采用ICE中间件实现CRP模型中用户统一访问平台的方法,以及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和信息分类编码平台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高校信息化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解决方法,即采用XML技术开发了一个高校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文章提供了实现XML与关系数据库转换的核心算法和相关技术,给出了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3.
刘超 《人天科学研究》2014,(11):130-131
近年来,高校纷纷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之一。以九江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为例,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技术要求出发,对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平台(简称数据交换平台)是为了解决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分散、信息不规范和难以获取等问题而构建的统一的平台。平台的建设能有效解决政府部门"信息孤岛"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政府部门间异构数据库业务系统的接入方式,数据共享问题,以及基于ESB企业服务总线的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伟 《内江科技》2013,(10):121-122
<正>本文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实际出发,讨论各应用数据库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问题,着重介绍中心数据和数据中心两种构建共享数据中心的方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大多是以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管理平台这"三大平台"为主要建设内容,继而开发建立在各个应用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之上的综合应用。共享数据管理平台管理的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心脏——"数据共享中心"。本文对数据共享中心的原理、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不同时期不同业务部门所开发的应用系统异构型数据库数据共享问题,必须建立业务系统中数据的交换与同步机制,既要保证原来的系统业务流程不发生改变,又要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安全。文章采用基于WEB service技术来创建一个虚拟的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交换接口,利用插件分发方式给各个业务系统实现与虚拟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通过设置Soap Header来控制非法用户对Web Service的调用,既能保证各业务系统获取中心数据的实时性,又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很好地解决了异构数据库数据交换与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瓴 《科技通报》2020,36(4):51-55
医疗数据交换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相关研究成果存在丢包情况待优化等问题,提出信息化医疗网络跨区域异构数据智能交换方法。利用信息采集、传输、综合数据库等功能模块构成数据交换平台,针对数据交换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实现信息化医疗网络跨区域异构数据的挖掘,为数据库构建和交换共享奠定基础;根据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卫生统计、规划财务、医务管理以及卫生科教等构成医疗信息数据库群,并通过数据源、交换区和决策支持区三部分分析了数据分布情况;由不同异构数据源中得到数据信息,将结果转换成XML文档格式,通过WEB服务接口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使用或者转存,完成医疗异构数据交换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数据交换丢包率低,且交换实现后数据准确率高,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的标准规范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概述了国内外各行业领域信息化工程在数据交换标准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与现状;介绍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标准的内容与功能;提出了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的框架,包括基础代码、格式、内容、技术以及管理规范,以及通过完善体系,借助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搭建的统一数据交换平台,解决系统在交换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实现数据的顺利交换,为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提供技术保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得出大数据资源的共享机制及其信息孤岛互联技术是当今大数据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对国内外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政府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存在管理理念问题和原有系统造成数据壁垒的问题。基于云平台,结合数据即服务的理论,提出构建政府全量数据资源的管理框架,在保证不对原有系统做任何改动的前提下,做到数据不搬家、数据不复制、数据不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界定各个运营主体对数据的权利、义务,解决数据共享交换面临的管理理念问题和系统壁垒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企业应用集成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数据交换平台。研究数据交换平台的分层服务对应用系统的支撑,并确定了数据的交换模式。主要采用联邦数据支撑平台的概念,运用虚拟数据库的方式来解决跨平台多数据源的数据交换,基本可以满足现有各种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3)
GIS是环境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管理手段,由于北京市环境信息中心近年来建设了多个环境保护应用管理系统,产生了大量的多种类型数据;随着环境保护应用管理中对于空间数据分析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建立基于Service GIS的北京市环境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个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建立空间数据标准规范,完成GIS功能模块的统筹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工作对促进系统的集约化建设和空间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也为环境信息化服务的努力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数据集成是数字化校园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基石。文章剖析了目前数字化校园各种数据集成方案,分析了数据仓库技术,设计了将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和决策分析功能二合一的数字化校园集成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数据交换平台大部分基于数据映射模式,交换的系统之间耦合度高,生命周期短,运维成本大。鉴于此,提出了基于交换规则的多应用域交换平台方向,对其基本术语进行了定义,交换规则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定制流程进行说明,并通过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政府服务职能的加强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应用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需求日渐强烈。本文从数据交换的实质功能出发,屏蔽交换双方系统技术环境和数据源异构性,以XML格式的消息进行交换,将请求根据数据元对照翻译成语义一致的数据操作SQL命令,实现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通用模型。最后简要介绍了模型在银行代收医保费系统中的应用,表明通过该模型实现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15.
以ENOVIA VPM为设计平台,以WindChill为数据管理平台,深入研究飞机研制过程中异构平台数据传递的要求和数据传递内容;定义了完整的数据传递模式和数据接口,用交互文件描述要交换的数据对象信息与对象间关联关系,以产品结构或文档列表为基础进行数据描述,从而保证在数据交换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异地协同研制模式为例验证了异构平台数据交换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机械设计工程中,数据内容较为重要,是计算机在辅助设计软件与工程分析软件的过程中,自主形成的数据格式,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共享。为了解决当前的数据共享问题,国际已经针对此类产品模式数据交换设置了规定,要求在明确工程数据类型之后,动态化的对其进行修改,满足当前的机械设计工程数据管理需求,提升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岳红梅  郭克平  牛群磊 《内江科技》2010,31(10):149-149,206
异构环境下的信息数据共享和集成是目前企业应用中的一个难题,如何有效降低数据访问的复杂性,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SOA架构及其相关技术,接着讲述一个基于SOA的信息交换平台的设计,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的整体设计及其实现方式、利用该平台达到数据及系统的集成目的,实现企业数据集成及应用集成,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由于GIS与CAD的融合程度比较低,要实现空间数据的跨平台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以数据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ArcGIS与AutoCAD软件中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差异,建立一种空间数据模型实现两平台间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9.
陈玮  冷丽  刘娟 《科技广场》2007,(7):84-86
传统的GIS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由于文件存储格式不同而无法实现直接数据共享。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实现GIS数据存储的统一标准化和应用的深层化,而GML的空间数据转换技术可实现Web环境下GIS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共享。在对现有GIS数据共享方案及其中的各种数据共享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了面向管理的GIS数据共享模式,并就其实施模式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工程建设也越来越普及,而基于物联网的数据信息交互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在物联网数据交换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实时交换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量实时信息交换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