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表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国内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存在理论探讨多于实践应用,北方地下水资源研究多于南方地表水资源研究以及水质脆弱性研究多于水量脆弱性研究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表水资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认为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从脆弱性构成因素上来看它们都可以分解为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最后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个反映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共12个指标的评价我国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在水量方面脆弱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衡阳盆地7个县(市)的地表水资源脆弱度进行计算,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比较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愈来愈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可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根据洛阳市水资源的开发状况和地表水资源的变化,分析和探讨了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表水资源的隐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牡丹江干流大山嘴子控制站年径流资料,对牡丹江上游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估算,为牡丹江区域的敦化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乌苏市从地表产水模数和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的相对数来看,地表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从亩均地表水资源量来看,新疆乌苏市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近年来,新疆乌苏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加强高效节水发展,建成高效节水101.75万亩.概要介绍了高效节水建设在新疆乌苏市的实践和发展,对类似地区开展节水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地处青海东北部牧业区,基岩山区是研究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发源地,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介质、水理性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该文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了其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利辛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发现该县地表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利辛县县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地表水资源紧张问题,如何加大对地表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并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目前该县县委、县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水资源管理问题,除了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外,建立一套是符合利辛县县情,且能够在利辛县得到有效利用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已经成为了一项首要任务,值得该县政府、县委等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了解水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而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不成熟。本文以邦腊掌地震观测站的泉水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时空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探讨区域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如今已被列为中国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0%。如何保护成都市现有地表水水资源,便成为了摆在人民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依据近十余年来地表水水质情况,分析了成都市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为如何保护成都市地表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供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居民点附近的地下水是历史时期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源不足与维持漕运通畅是历史时期北京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元代以前莲花池水系是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城市供水保障区域经历了以永定河为主转移至以瓮山泊、高粱河地区为主的变化过程。元代,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转移至高梁河水系。通惠河的开通将城市供水保障区域拓展至昌平白浮泉地区,明清时期白浮泉水源的断绝使保障区域范围回缩至瓮山泊一带。1949年以来,北京的供水系统逐步完善,城市供水实现跨区域、多来源、多系统的联合调度。地下水供水保障区域呈现横向扩张、纵向加深的变化趋势,取水口由集中于市区和近郊逐步外移至远郊,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表水的利用由区域内自给有余转变为依靠跨区域调水补充不足,供水保障区域由本区域向流域上游的河北、山西两省扩张。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已经使供水保障区域从海河流域扩大至长江流域。预测北京的供水系统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对外调水、雨洪水及回用水等水源的利用量将继续增加,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供水压力减小,有利于城市水环境及水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当今我国水资源情况愈加窘迫,能够直接利用的地表水越来越少,这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有关部门需结合我国领土地表水当今情况,对我国地表水水质安全的检测、技术、方法、指标等实施分析、总结、归纳,充分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地表水水质监测的积极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哲煜  张宇 《科技通报》2019,35(12):19-25,53
地表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在保护流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水位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Cr、Pb的分布特征,以重庆市马鞍溪为研究对象,选取雨季前期(4~6月)及雨季中期(7~9月)为研究期,对地表水、地下水及交互带的水位、水温、溶解氧(DO)、pH值、Fe、Mn、SO_4~(2-)及Cr、Pb浓度进行监测。雨季前期以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为主,在其过程中pH值增高,氢氧化物吸附作用增强,Cr浓度变化较小,Pb浓度逐渐降低。雨季中期地表水入渗增强,受地表水入渗和铁氧化物、氢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影响,交互带近岸区域Cr、Pb浓度较雨季前期具有显著的升高,随后交互带内Cr、Pb浓度随距河岸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雨季前期交互带对地下水中Pb有一定的净化作用,雨季中期,在交互流作用下交互带近岸区域较高的Cr、Pb浓度易对地表水水质造成影响,探究Cr、Pb在交互带内的分布变化对于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与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赤峰市地表水以及其对生态植被的影响有利于为因地制宜防旱抗旱、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本研究使用GlobeLand30与Suomi-NPP数据对赤峰市地表水以及其对生态植被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赤峰市的南部—中部—北部,地表水面积为适中—较小—较大。生长季初期开始,距离地表水越近,植被长势越好;生长季中期地表水外围500m范围的地表与植被含水量高于距离更远地区;地表水外500m区域,仅在生长季前期降水量较多的年份,植被长势随距离地表水的距离越近而越好,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扎鲁特旗地表水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静洁  吴凯 《资源科学》2009,31(9):1493-1497
农业用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经济与农业状况、水资源环境与管理水平等.本文回顾了1950年以来华北地区农业用水情况.以1980年和2000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3个阶段:①地表水为主、粗放灌溉阶段.农业用水量持续上升,农业供水主要依赖地表水;②地下开采持续增长阶段.农业用水量和比重均下降,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③节水灌溉深入发展阶段,用水矛盾加剧,节水灌溉农业深化.分析华北地区农业供水情况表明:未来农业供水将进一步紧缩.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调整作物结构;发展综合农业节水措施;山东、河南应积极开发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水资源化,利用地下微成水,增加灌溉水源;在城郊和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山阳县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两方面的整体考虑,对山阳县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考察该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数据进行收集、实测和统计,确定重点排污口及主要污染物,对水质类别和水环境容量进行估算,提出加强环境行政管理职能、注重动态信息监控、重点区域排查整治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及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的纽带与依托。河西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对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天然地表水资源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对天然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河西地区>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特征、动态过程、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西部水田开发造成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开发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盐碱化土地进行水田开发活动带来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以吉林省西部水田松原灌区为例,针对万亩水田开发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措施及建议,为吉林省西部松原灌区进行水田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定市地表水资源日渐干涸,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和大量排放污水来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面对紧缺的资源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让有限的资源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是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