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去年一月我应邀访问台湾。欢乐的笑容,熟悉的乡音,家庭式的会晤,坦诚的交流,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两岸相隔虽近50载,但民族之情,国家之情,文化之情,语言之情,始终把两岸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中华巨龙的腾飞始终是两岸人民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台湾民主基金会执行长高辉教授在发给我的邀请信中,写下了“共创中国人的世纪”这样的语言,令我激动不已。今天我翻阅当年的台湾《中国时报》,始知早在本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预言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当时中国人民正处在列强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这个预言恐…  相似文献   

2.
学术良知抑止不了学术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切 《东方文化》2001,(1):31-35
说实话,以前我对学术是虔敬有加,几达痴迷的地步,而近一二年的感觉却有些异样,也许是看够了幻影似的泡沫学术,心境竞常如死灰一般黯然。不是不再爱我之所爱,而是爱之欲其纯。我知道这个想法是荒谬的,但我偏要作如是想,毫无办法。我讨厌败坏学术信誉的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14日早,临上班时,八一厂的汪晓志打电话告诉我,铃木先生去世了,享年76岁。我始则惊愕,继则痛惜,转而深感人生之无常,岁月之须臾,不由得悲从中来。  相似文献   

4.
鲁本斯的《基督下十字架》翟立摘译我有幸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圣母大教堂,瞻仰了鲁本斯的代表作《基督下十字架》这一传世名画。其表现力之高超,构图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我甚至怀疑人类是否真的拥有过具有如此艺术才华的画家。我以为在近代绘画以前,也只有米开朗琪罗...  相似文献   

5.
母亲去逝时我20岁。她的逝世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那时,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振作起来了。几个月过后,我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一事实。春天的到来,使我不再觉得那么悲伤,望着自然界奇迹般的更替,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6.
张明亮 《东方文化》2002,(1):26-27,52
我经常告诫自己:《管锥编》、《谈艺录》很不容易读懂,不认真研读,我们只能开口就错;不深人理解,我们就会一说即俗。把钱钟书说俗说错者,夥也!老实说,对于“钱学”(钱钟书研究)文章,除少数几位可信赖的学者,我仅仅是泛观浅览——一般掺合“钱学”的轻心之诋,漫与之评,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欺欺人之谈,不屑与之辩校。  相似文献   

7.
我真希望,21世纪走到某个阶段时,人类化会在融合的基础上突出东方化的作用,明辨而又笃行之。我真希望,大吉大利能降临我国;我真希望,国泰民安……我真希望,中国能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巍然立于全世界民族之林。——季羡林[编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中国诸子百家学术的研究,我时常感叹没有一部综合性的诸子百家辞典,并以此为憾。最近欣悉《诸子百家大辞典》已于1999年底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急索而观之,深感其博大精深,却又能深入浅出,适合各层次学之需。综合观之,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和一鸣的相识,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他的绘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山叠水嶂,云海蒸腾,氤氲一片,让我有走进真山真水,身临其境之感。一位美术爱好者曾问我:“那么真实细腻的画,是怎样画成的?”作为记者,我也同样好奇。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虽曾写过不少篇有关词与词学方面的论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为主,而未曾写过任何一篇有关女性词人的论述。一年前应香港城市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做过一次题为《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谈早期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的讲演。  相似文献   

11.
写剧本并无师承,写散文没有章法。临各种字帖不能成体而成自己这个样子。至于我的妻子新凤霞自幼学戏,一天学校也没有上过;却由于我的图祸,惨遭反右、文革之难成为残废;而只凭一只健康的右手竟写了300万字,出版了20本书。更由于曾受教于我的父亲吴景洲先生习画,又受到义父齐白石老人的悉心教导;在病残之后,除写文之外,画之不休,竟成为作家、画家……新凤霞未能成为“美协”会员,我也不是“书协”会员,对书画专业说来,我们两人都是“野生动物”。这是去年年底,我在筹办我们夫妇诗书画展时,应记者采访说的一段话。今年2月,我…  相似文献   

12.
我为什么写《当代新道家》董光壁三月二十日,张岂之先生将其主编的《华夏文化》第一期寄赠给我,并告之我的那本小册子《当代新道家》已在该刊的前身《中华文化》上作了介绍,嘱我写一篇外国科学家对道家的看法之类的短文,介绍《当代新道家》基本内容,以为下期刊用。我...  相似文献   

13.
萨达特之女访谈录苏丽雅编译卡米利亚·萨达特没有料到,在本·古里安机场着陆时自己会流出眼泪。“但是当我走下飞机,看见‘欢迎到以色列’的牌子时,我忍不住哭了。”“我还记得当年我父亲是怎么来到这个地方,开始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进程的。而现在,我来到同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4.
初恋     
可然 《滇中文化》2002,(3):47-52
我对同学小凤产生爱慕之情是刚进黄室装饰公司打工那时候。小凤不但是我的同学,而且是同院里—起长大的孩子。小凤脸庞清秀,身材苗条,跳舞总是体态优美,’唱歌总是面带微笑,见了她我的心就跳得快,往往把目光投向她,想跟她说话。可我没有条件追求她,是十足的单相思。  相似文献   

15.
姜德明 《寻根》2001,(3):107-108
知道沈从先生战后回到北平,曾经主编过一种艺刊物《现代录》,寻访多年,终未得见,我早就不存奢想了。没想到最后还是让我在旧书肆发现,欣喜之情,不尽言表。  相似文献   

16.
枣庄先生是我订交二十多年的畏友,也是学苏、治苏的学术同道。他嘱我为其新《苏轼研究史》作序,我实愧不敢当;但就这部新的书内之丰富学术含蕴和书外的令人扼腕惊服的特殊意义而言,我又不能也不敢拒命。  相似文献   

17.
与卡尔·桑德堡之女的一次会面孟宪忠1988年金秋10月,我应邀抵达北卡罗莱纳州的阿什维尔,出席全美首届卡尔·桑德堡学术讨论会。负责接待我的美国朋友帕克斯夫妇,到机场迎接,并在他们像似艺术博物馆的二层楼房里,热情款待了我。女主人贝蒂·帕克斯夫人是日本人...  相似文献   

18.
反差     
反差康山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喜欢独自踱步到离学校只有一箭之隔的古都城墙边。我逐渐进入幻境,"长相思,在长安"、"长安回望绣成堆"、"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的诗句在心里翻腾。我仿佛看到繁荣似锦、井然有序的帝都长安城。杜牧、李白、白居易在月色中向我走来...  相似文献   

19.
编辑手记     
柯汉琳 《东方文化》2000,(6):127-127
杜维明先生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于今年两次到华南师范大学讲学,笔者两次都与杜先生见面并参与其中一次对话。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小型宴席上,杜先生总是滔滔不绝、纵横驰骋地谈古论今,从东西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到未来走向,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其思维之敏捷、学识之广博、研思之精深,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谢晋印象     
三月的北京,阳光明媚,春风沉醉。我的忘年挚交,全国政协常委、名电影导演谢晋先生趁在京出席九届政协三次全国会议之机约我去吃晚饭。老友相逢,心情格外激动,与谢导多年交往的件件往事一下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