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去年四月份以来,我一共写过三篇批评性稿件:“中共盖平县花园坨乡总支委员会拒绝老人入党是不对的”,“盖平县部分农业社秋收作业质量粗糙,损失粮棉现象惊人”,“新华社记者评述盖平县秋收作业质量粗糙的原因”。另外还给当地报纸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要强迫社员过度劳动”。现在谈谈采写以上几篇批评性稿件的  相似文献   

2.
“……夫爱其乡矣,乡何由而保?告之曰:必爱尔国以保尔乡。则爱其乡者必爱其国;爱其国者始于爱其乡……使国人而人人怀一乡土志也,展册一读,乡土宛然在目,虽重洋万里之外,吾知其怆然泪下,念其祖国,媚外之心决不复存。则乡土志之研究也易而收功也……”谁能料想,这流畅的文言散文出自于白话文大师老舍先生手笔。  相似文献   

3.
1988年9月,胡士华在湖北省孝感市花西乡帮助搞秋收秋播时,天天看见许多人到乡粮店吼叫着要把粮食挑回去,骂乡粮店乡政府是“骗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胡士华和乡党委副书记童松青来到乡粮店乡农行了解情况。原来,乡粮店收购中稻时无钱付给卖粮农民,截至9月23日止,共收购中稻220万斤(原粮),打出白纸欠条一万多张,共欠卖粮农民现金60万元。 在调查走访中,胡士华还了解到:农民种田投资大,借帐多,  相似文献   

4.
彭刚 《湖北档案》2005,(1):60-60
“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列车就要起程了,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列车就要起程了”。火车站上的大喇叭广播,使我的心一阵阵提起……就要起程了,就要起程了。就要来到我阔别已久的故?乡,那里有我欢乐的童年和解不开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背景:2004年2月12日,按照保定市委、市政府"夯基础、解民忧、保稳定、促增收"的活动要求,由保定电视台台长王庆武任队长的下基层工作队正式进入国家级贫困县--涞源县下北头乡大草滩村,拉开了为期一年的帮扶和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序幕,从这一天开始,一个市级电视台台长和全台600名职工的心与一个贫困山村百姓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6.
时下正是秋收之后农民交“三提”“五统”的时候,一些地方的农民仍有负担过重的呼声。有时和农民接触会发现这种情况:他们的负担并未超过上年度的以乡为单位人均收入5%的界限,可是农民仍旧口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友人当中,我有一位“白条”朋友。 1989年阳春三月,我赴北京出席全国首届农民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与我同住的就是享誉全国写“白条新闻”的湖北专业作家胡士华同志。 晚上休息时,胡士华半倚躺在床上给我讲起他写“白条新闻”的故事,那是1988年9月,他到孝感市花西乡调查秋收秋播情况时,看见许多农民兄弟围在乡粮店门前吼叫着要把粮食挑回去,嘴里还骂乡粮店是“骗子”。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收后,领导让我去南通县石港乡采访粮食产量情况。来到乡政府,乡经管员翻开秋粮产量表,告诉我:“白雁村中稻平均单产1533斤,全乡数这个村最高。”我一听很高兴:中稻单产破千斤已算高产,超过一千五,更值得报道。这  相似文献   

9.
黄伊 《出版史料》2002,(3):48-51
我们团中央五七干校第七连,是由中国青、少年出版社组建成的连队,连同家属,有两百多人呢!干校在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七连要管上千亩地。春种秋收,犁田耙地,还养鸡喂猪,放牛放鸭,种瓜种豆,做饭送水……这就要分工呀!顾均正和唐锡光两位先生,被  相似文献   

10.
陈一舟 《青年记者》2005,(11):64-64
“我省事业单位超编严重:有一个乡镇财政所,人员多达140多人,快赶上省财政厅了;一个不大的水库,竟有1000多名管理人员……”近日召开的湖北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披露了这一信息。据悉,目前事业单位超编最严重的主要集中在县、乡两级。  相似文献   

11.
传媒幽默     
请问尊敬的王先生,从您懂事起,也就是您从有了对艺术钟爱之心起……也可以说,您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抹起……换句话说,您开  相似文献   

12.
卢峰 《群众文化》2000,(2):19-20
音乐可尽述天地万变,人间愁喜;山川之博大、清泉之潺潺,海河之广纳,鸟兽虫鱼之悠逸、惊惶……故可动天、感人。然合奏之曲,必使全体演奏对曲子所表达的感情、氛围、节奏的快慢、音域的宽广、音量的高低,能达成相同的理解。演奏时以各自熟练技巧始终心无旁鹜,精细合作方成佳作。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这是一首老歌。一代一代的青年唱着从我们前面走过。他们用青春点燃了理想的火炬,映红了共和国的天空。当共和国又一个青年节到来的时候,“超女”的歌声尚未散去,“红楼”选秀正如火如荼,鲜花般美丽的青年们心还热吗?青年的心永远都是热的。在这组文章中,劝说了五名逃犯投案的女主持人向菲,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的记者赵亚辉,不顾危险揭露黑幕的记者刘畅,用生动的语言、哲理的思考,向读者展示着一颗颗滚烫的心。程曼丽教授更是用百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媒体离不了青年!是的,青年的心依然火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青春的热血将“崇高”两字写入蓝天。  相似文献   

14.
上稿的日子     
翻开报刊,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上面,顿觉眼睛一亮,人像喝了蜜一样,心情非常愉悦,见到谁都想笑一笑。上稿的日子,是幸福的日子。采访、构思、写作,当含着自己心血与汗水的稿件投到邮筒时,我的心啊,也一起上了邮路。就像农民兄弟经历春播夏种,盼望着秋收一样,等待稿子发表的心,显得那么的焦虑和漫长。上稿的日子,是丰收的日子。上稿的日子,让人想起没上稿的日子,那种焦虑、落寞甚至失望的心情似在昨日。上稿的日子,使人更深地理解了一句老歌:没有不过的河,没有跨不过的山……上稿的日子,首先想到的是给妻子打电话报喜,是她陪伴自己度过了无数…  相似文献   

15.
苏京平 《新闻三昧》2003,(12):19-20
“酸甜苦辣咸,悲欢离合愁,生旦净末丑……嗨,十年,一言难尽;苏京平伴您走过从前,走到永远”——这是本人在最近本台举办的“听众最喜爱的主持人”评选活动公益广告((内心独自》中的一段说词。就是在这次有20  相似文献   

16.
农民"种文化"活动搞得很成功,从春种走到秋收,整个过程充满乐趣,更多的人从中分享。最后的农民"种文化"颁奖仪式——"秋收庆典"活动,让人们看到"种文化"活动的一角,更是一个有创意的新仪式。仪式本  相似文献   

17.
秋收寓言     
朱学东 《传媒》2003,(10):1
金秋十月,又到了秋收时节。 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情,迎接这收获的季节? 有人满心欢喜,打理着饱满的粮仓。有人踌躇满志,预备着来年的种粮。有人愁容满面,不知该如何兑现丰收的承诺。有人颗粒无收,旧债未了,又要面对明日的饥荒。还有人不得不离开土地,另谋生计。 几家欢喜几家愁。审视这张秋收的百象图,我们不禁要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格言加上新的注脚,因为不耕耘一定没有收获,而耕耘也未必一定有收获。秋收只是结果,这一结果取决于从选种到耕种的全过程。 秋收取决于选种,我们不能允许有毒或有害的种子祸及农田。秋收取决于对播  相似文献   

18.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相似文献   

19.
唐朝大诗人自居易,少年时代勤攻经史,成名之后,读书写作更是孜孜不倦,五十岁时,目力极度衰退,他在《自问》一诗中诉说道:“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苦于眼病,不能读书,他痛苦地写道:“头风目眩乘衰老,祗有增加岂有瘳,花发眼中犹足性,柳生肘上亦须休。大窠罗绮看才辨,小字文书见便愁,心若不能分黑白,却应无悔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2006年4月11日科技日报上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学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