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宁 《钓鱼》2004,(1):41-41
有钓友说:在《浮标篇》中做的有关浮标灵与钝的试验没有带饵,要是加上不同重量的饵可能就不是那回事了。“如果调七钓三,饵的重量被浮标平衡,另一种调五钓二,饵比较重落在水底,这时肯定是调七钓三灵”。他的这种说法我认为也对也不对,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严实 《钓鱼》2010,(8):14-15
3、灵与钝 全靠调 灵,灵敏,反应快;钝,迟钝,反应慢。灵和钝是相对的。对钓组而言,坠钩沉底、脑线平底,鱼必须花大力气才能牵动铅坠,否则鱼漂没有反应,是钝:坠钩饵离底或虚触底,是灵,鱼聚窝引起水压变化,擦线,吸饵,浮标都会有反应。对浮标来说它有两种理解:一是调灵和调钝。调标时钩上无饵,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称为灵,理由是残剩浮力大,承载饵重的变化能力强;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少称为钝,因为残剩浮力小,只能承担有限的饵重,饵重一点就沉得看不见标尖了。  相似文献   

3.
胡宝群 《垂钓》2005,5(9):47-48
浮标是整个钓组中最重要的配件,浮标入水后会产生浮力,平衡重力、传递鱼讯的功能使它成为水下鱼情和鱼就饵语言的“知情人”和“传话人”,钓者还可以通过对浮标调目、钓目的调整或变换其外形,来改变鱼的就饵环境,提高中鱼率。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的凋几目钓几目,调、钓灵与钝都是对钓组的静态而言。当鱼吸饵时钓组的静止状态被破坏过渡到运动状态。那么,在运动状态下钓组的灵敏与迟钝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设钓组在运动状态时水的阻力为R,方向向上。鱼吸饵浮漂下沉时产生的浮力为g,方向向上。鱼吸饵产生的向下的分力为F。钓组的合外力为Fo。向下的力为正。钓组在运动状态中无论对水底有无作用力,重力、静浮力都被平衡掉。因而根据牛顿第2定律:运动状态下的钓组的合外力为:a为钓组的加速度,m为钓组的总质量。当钓组在合外力作用下,浮漂开始下沉的刹那间,加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张铨 《钓鱼》2004,(23):19-19
一、沉底坠钓组灵敏度低但鱼的吞饵障碍最小 鱼漂等的浮力和坠子等的重力之间建立二力平衡关系时,钓组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立漂或星漂的悬坠钓组就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野钓中使用沉底钓组较多,这种钓组重力和浮力不相等,重力远远大于浮力。卧底的坠子的重力与地面支持力相互作用。因此,沉底坠钓组灵敏度显然较低。但是,由于坠卧底,子线弯曲松驰,鱼开始触饵吞饵时不受到坠子阻力也不受到鱼漂上浮力的作用,因此吞饵障碍最小,  相似文献   

6.
《钓鱼》2008,(18)
二、钩饵的盲区是整个钓组重浮力平衡状态的产物为什么钩饵会有盲区?又怎么知道盲区的位置?每颗钩饵的盲区并非这颗钩饵本身所能造就的,它是整个钓组所受重力和浮力相平衡的产物。当一颗钩饵的重量不能对已经平衡的钓组产生影响时,  相似文献   

7.
灵钝之我见     
张铨 《钓鱼》2006,(19):20-21
一、细析什么是过去讨论的调灵调钝讨论的焦点,还是什么是调灵调钝。马先生针对我归纳的三点特征,一一驳斥,但一点儿也未触及实质问题,一点儿也不能改变调灵调钝的内涵。⑴调灵调钝原本指的是浮标。浮标是钓组的一个元件,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和钓组一起体现灵钝。但是,它也有独立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在调目不变的情况下,何谓钓灵何谓钓钝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参照点——不灵不钝。不灵不钝是指浮标调几目钓几目(比如调4钓4)的状态,此时,长子线  相似文献   

9.
钓组由线、漂、坠、钩四要素(或元件)组成。双钧挂饵的钓组,即由线、漂、坠、钩、饵五要素组成,简称之为系统。调漂的关键是掌握系统的钓灵极限和钓钝极限。灵敏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它只能是钓灵极限。有了它,才能鉴别迟钝、区分迟钝的程度。一、钓灵极限在半水调试中,当系统的总重力等于水体的总浮力时,系统处于静平衡状态,这时力的外效应互相抵消,系统对鱼讯的反应最为灵敏。若将系统的这种状态调在漂尾上,则漂显示的目数就是调试条件下系统的钓灵极限。这个极限是谁一存在的。由于饵重具有不确定性,随着饵重的变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程宁 《钓鱼》2003,(22)
“口动标和体动标”这一说法非我自创,是一位北京的钓友在和我探讨浮标时随口说出的,我当时没听懂,经他解释之后,觉得这说法很形象、也很精辟,言简意赅,一句话就区分开鱼吃饵拉动浮标的两种不同方式。这样我们在解释这两种方式时,省去了很多罗嗦。“口动标”是指鱼吃饵时单凭口腔产生的吸力拉动浮标;“体动标”是指鱼吸饵时浮标未动,当鱼吸完饵后,含着饵后撤、转身或调整身体平衡时,拉动浮标。钓“口动标”,必须是饵在水中的自重全部被浮力所平衡,浮标与饵几乎处于垂直状态,子线与主线都绷得紧紧的,饵被拉动,浮标自然跟着动,因为它们处于完…  相似文献   

11.
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的钓系(“钓系”是漂、坠、钩饵所成的系统。为简单化,设钓系为漂尾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半水平衡钓系)受两个相互平衡的力作用,一个是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向上的浮力(钓系的重力和所受的浮力是指钓系的总重力和总浮力,下同)。如果给钓系再加一个不大的持续作用力,例如使饵的重量再增加些,向下的重力超过了向上的浮力,原平衡被打破,钓系向下移动。随着漂尾的下移,钓系的浮力增加直至等于向下的重力,钓系又重新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12.
阿牛学钓记     
昊世雄 《钓鱼》2005,(16):24-25
钓组平衡的基本原理(如图):1 通过增减铅皮(重量),实现钓组重力和浮力的第一次平衡(调目的平衡点)。2 挂上双饵,饵重加入钓组,实现钓组的第二次平衡(钓目的平衡点)。若此时鱼来吃饵,二次平衡被打破,漂尖立即反应出鱼讯。3 饵重消失,回到第一次平衡,说明钩上已无饵。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尚立和 《钓鱼》2008,(19):24-25
四、钩饵状态子线状态等对钓组灵钝的影响,都被囊括在盲区的大小以及钩饵与其盲区的位置关系之中 垂钓时,能清楚调钓钓组的灵与钝,是钓好鱼的前提之一。什么样的钓组灵,什么样的钓组钝?人们通过垂钓实践发现:悬坠钓比底坠钓灵;悬坠的一触一悬钓比一触一拖钓灵;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钓鱼》2006,(4):23-24
读了《钓鱼》2005年第22期上柳树论的对象,混淆有钓目和无钓目,混淆调细等)、标脚材质和形状(竹脚、碳脚、钢脚仁先生写的《再谈破除调灵调钝之迷信》灵调钝和钓灵钓钝。以及脚的长短粗细)已经决定了的,是浮一文之后,我还是继续用我对调灵调钝的那么,让我谈谈我对柳先生总结的关标的个体属性,是可以善加利用而不可以认识这一话题请教柳先生。于调灵调钝之争的三个特点中的不解之通过调标进行改变的,我们调整调目所能处:①二十多年来大家争论的调灵调钝到调整的只是整个钓组的灵钝,而浮标作为一、究竟什么是调灵调钝底指的是浮标个体还是整个…  相似文献   

16.
宿含雨 《钓鱼》2010,(19):24-25
“台钓”两多:家当多、变化多。遮阳伞、钓箱、竿包、鱼护、支架、抄网一摆开来就懒得收拾了,所以一旦选定钓位,不管有鱼无鱼、从早到晚,就是“死位”也认了。也正因为如此,没鱼咬钩就鼓捣着钓饵、线组、浮标,搓饵无口改拉饵,腥饵不吃换香饵,钓灵不行变钓钝,自己把自己折腾个没完没了,以至于钓上鱼了是靠的哪一招就说不准了。  相似文献   

17.
程宁 《钓鱼》2003,(23)
很多钓友在观看了我主讲的《浮标篇》VC D光盘之后,提出一些问题,我归纳了一下,除分别答复的之外,凡具有普遍性的提问,我将借《钓鱼》杂志一角,陆续为钓友答复,如有不同观点,敬请指教。本期话题“灵钓大、钝钓小”首先说明一下:我个人对浮标调灵调钝的观点是“浮标的视标调的露出水面越高越钝,调的露出水面越低越灵”(这个观点在以后的文章中会作专门的解释)。您不一定要认同我的观点,但是,在看以下内容时一定要按这个思路去看,否则的话会越看越糊涂。《浮标篇》中我有这样一段话:“浮标带饵调平水比较适合于钓大鱼,空钩调平水适合钓小鱼…  相似文献   

18.
张铨 《钓鱼》2003,(13)
立标钓组和星标钓组都讲究重力浮力平衡。在平衡状态下,鱼动饵动,饵动标动,钓组灵敏度也得以充分展示。坠子的重力与浮标的浮力不平衡的优良钓组有关吗?有。这就是下面介绍的星标活动坠沉底钓钓组。首先制作通心活动坠。将钓组制作普通的黄豆粒大小的铅坠两端磨平,用锤子和小铁钉将细孔扩大,然后换稍粗的铁钉再次扩大,使孔径约为2毫米(比线径大10倍以上)。孔径较大,渔线才能活动自如,这是很关键的一点。然后在钓线上依次穿上几粒标粒、活动坠、小太空豆(或导线外皮、橡皮小块,其作用是阻止活动坠下滑)。最后在线端拴钩(袖钩较好),钩的大小和…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4,(11):33-33
有一种说法:传统钓组钓大鱼,悬坠钓组钓小鱼。理由是空钩调标,加两颗饵到了底所得到的二次平衡是不稳定的,因为饵重减少.水压变化以及水流作用这些与鱼咬钩无关的动作都会在同一根标尖上反映出来,而坠钩平底的传统钓组是以铅坠移位为信号依据的.所以鱼讯真实,钓起来的鱼比较大。请问:浮标的稳定性与鱼讯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刚毅 《钓鱼》2006,(24):28-28
钓鱼中有许多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象鲫鱼吞饵钓钝的必然抬送浮标,钓灵的浮标必然下扽,这是一般的规律。能够掌握这些规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或者是掌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钓者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它关系到你的收获和你日渐提高的钓鱼技术。传统手竿钓鱼可以根据鱼星的多少,颗粒的大小和多寡来判断鱼的大小,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