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罗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3.
雷格尔改编的双钢琴《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的典范作品,将意大利简洁灵活的音乐风格与德国传统的复调音乐风格相结合,以忙碌而活泼的气氛为背景,采用动机性的旋律写作范式和三部性曲式(快—慢—快)的结构形式,大量运用复调技法,充分体现了巴赫独有的协奏曲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临安遗恨》是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事迹为创作背景,以著名的乐曲《满江红》为背景素材所创作的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古筝协奏曲是近年来较为新颖的一个概念,在结构上,突破西方"协奏曲"束缚,中西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该作品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筝乐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协奏曲这种体裁自巴洛克诞生和逐渐成熟后,最终在莫扎特的创作中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人超越的地步,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他的协奏曲之所以能够尽善尽美,除去个人非凡的天才之外还在于借鉴和吸收了前人在这一领域内的早期实践和探索。J.C.巴赫对莫扎特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以莫扎特早期协奏曲作品《K.41 no.4》为例来探讨J.C.巴赫与莫扎特协奏曲创作之间的联系、传承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协奏曲》三个乐章中的旋律都具有自己突出的个性。这与巴赫大多数作品中那种浑厚复杂的特点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是由于主、复调音乐的不同创作手法造成的,复调创作技法将各声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巴赫的多数作品厚重有余,灵巧不足,而主调音乐将大部分注意力置于旋律之中,所以灵活自如。巴赫在创作《意大利协奏曲》时尝试插入复调形式,不是为了与主调形式形成对比,而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复调因素编织在主调音乐的背景中,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主调性,统一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更是古往今来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会出现在许多大型演奏比赛和专业院校选拔考试中,而其中巴赫无伴奏小提琴曲的重要地位。今天所介绍的这首《g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就是其中的一首非常耳熟能详的作品。我主要从对作者的介绍,他作品的风格,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8.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在科滕工作期间,当时的奥波德亲王偏爱世俗音乐,巴赫为了迎合亲王的爱好,把写作重点放在世俗器乐曲方面。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勃兰登堡协作曲》等。此作品属巴洛克晚期时期作品,在此时期小提琴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9.
《云南回忆》是中阮第一首协奏曲,自1987年上演,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中阮第一协奏曲《云南回忆》使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和作曲方式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中阮音色。本篇论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与观察和对《云南回忆》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艺术价值的分析,把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1.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时至今日,这首协奏曲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爱和追崇,而本文也就《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现代色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青年指挥家张国勇王宪举997年3月30日晚,北京剧院。刚从莫斯科学成归来的青年指挥家张国勇与中国交响乐团联袂,正在举行他回国以后在北京的首场音乐会。演奏的乐曲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和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每支乐曲演奏前,...  相似文献   

13.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金顺福 《林区教学》2014,(10):111-112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在美国刚开始受到了冷遇,但是第二年4月在巴黎演出成功,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五首协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曲式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上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新颖而活跃的作品,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技术上对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演奏要求。  相似文献   

15.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超越时代的戏剧性是在当时十分少见的,尤其是《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下文简称《d小》)这首作品。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进行和调式的变换,增添了乐曲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将《d小》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巴赫的生平作为切入点,对作品的调性和主题进行分析,进而剖析这首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是著名作曲家陈钢继《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后又一力作,被称为《梁祝》的姊妹篇。作品鲜明的个性与整体的民族风格相互映照,是西洋乐器民族化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伴奏为研究对象,从其创作、织体和演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使演奏者可以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文章对曲式结构、节奏、演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伴奏的研究与分析,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演绎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对其他演奏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8.
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时期的端庄典雅,又有浪漫主义时期的高贵温柔,他的交响曲,室内乐,歌剧等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他生平只创作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唯一一首用小调谱写的作品,其曲式结构,音乐表达风格皆值得深入推敲。本文将从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出发,探究其背后的创作背景这首乐曲艺术风格的诠释和音乐风格特征及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第五钢琴协奏》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他在协奏曲领域里的终结之作,整部作品在各方面都代表着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尤其是进一步推进了协奏曲的交响化倾向,开启了浪漫钢琴协奏曲创作的大门,对后世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分别从作品中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及表现力、钢琴与乐队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作曲家对乐曲乐章之间的设计及华彩部分的独特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一生共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与"旧约全书"—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本文通过对在其晚期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钢琴奏鸣曲op.110》的研究,总结此曲的创作特征,对曲谱与演奏CD版本进行比较,以便更进一步探究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