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根据小流域治理"三道防线"的概念,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道防线"划分的原则、步骤以及采用GIS和专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道防线"的划分,为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小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的一项任务,针对国内外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与案例,探讨了适宜我国小流域治理的工程措施、生态措施与管理措施,为小流域治理规划与方案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浅述了大通县红旗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做法及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了我国发生最为普遍的生态问题,无论是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亦或是云贵高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发生。在长期的水土流失自理过程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在黄土高原显现出突出的效果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现在已经是最为普遍的水土流失治理办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中,参与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本文就农户满意度对参与式小流域治理的影响做一主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海四台小流域治理前后的自然状况改变情况,对治理规模和治理模式给予了肯定,治理后运行效果非常明显,据此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伊马图河小流域治理模式,并据此进行了效益分析,可供辽西自然条件类似地区的流域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7.
袁磊业  严鹏 《青海科技》1996,3(1):33-41,45
本文重点研究了亚区划分,建立框图模式,言词模式,数学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外延,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和环境人口容量,并对土地生产力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对综合治理模式的评价,揭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水土保护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珠工作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秀石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3,19(3):256-259
在分析浙江省小流域治理基础上,指出了小流域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主要体现在构建土壤流失方程、参数的选择和治理模式的研究进展;RS、GIS、GPS技术对水土流失的定量计算、图形分析有了新的突破;水土保持的新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引起生态产业链系统失稳的因素出发,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治理动因,提出生态产业链治理体系构架;其次基于国内外生态产业链的治理实践,提炼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三种治理模式;最后分析了中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小流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前期勘察和管理工作,对设计形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进而达到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疗模式有序发展的目的。文本将以南安市洪濑镇四都溪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点,联系实际治理情况,对水土综合治疗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北京市西南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收集、实测该小流域综合治理期间其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系统、综合、动态的观点分析了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对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13:5调整为1:6.0:5.1后,使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50.4%提高到97.7%;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每年的905 t/km2下降到226 t/km2;地表径流量由853.4×104m3减少到542.5×104m3,降低了34.63%;每年可减少径流泥沙2.65 ×104t;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6.9%.农、林、牧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347元/人提高到1996年730元/人,提高了110.37%.农村经济总收入1990年为678.7×104元,1996年实现了5 708.3×104元,是1990年的8.4倍.总之,经过5年~6年的治理后,浦洼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径流泥沙大幅减少,土地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已基本达到了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状态,表明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ARCVIEW的支持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进行了探讨.以重庆市开县石碗溪小流域为例,选择年均气温、土壤、植被、土地利用、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九个生态要素,综合运用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对石碗溪小流域的景观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通过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将开县石碗溪小流域划分为农业景观功能区、生态恢复协调区和生态控制区3个分区,建立了3个分区之间以及分区内部的景观镶嵌组合关系,指出了各分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实践证明,以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调控和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可持续振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局部地区人-地-粮食矛盾日益凸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章结合多年的研究基础,剖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盆地,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灌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设施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设施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构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为建成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北京市西南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收集、实测该小流域综合治理期间其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系统、综合、动态的观点分析了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对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13∶5调整为1∶6.0∶5.1后,使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50.4%提高到97.7%;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每年的905t/km2下降到226 t/km2;地表径流量由853.4×104m3减少到542.5×104m3,降低了34.63%;每年可减少径流泥沙2.65×104t;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6.9%。农、林、牧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347元/人提高到1996年730元/人,提高了110.37%。农村经济总收入1990年为678.7×104元,1996年实现了5708.3×104元,是1990年的8.4倍。总之,经过5年~6年的治理后,浦洼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径流泥沙大幅减少,土地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已基本达到了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状态,表明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与生态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善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是综合治理黄土高原人为加速侵蚀的关键。本文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例,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土地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式,主要过程包括小流域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空间面积分配;土地利用系统生态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以佟家小流域沙地经过综合治理开发的实例,通过实际观测数据资料,经计算分析对比,对治理后小流域产生的各项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在河道治理中进行生态护岸是现代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生态护岸的结构、模式和评价方法,对这一护岸方法进行了解析,以期能够对河道治理中进行生态护岸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流域的治理,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时,姚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程度达到96.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2.14%增加到22.87%,平均每年可拦蓄径流总量达104.80万m3,保土总量达0.90万t,治理区蓄水效益83%,保土效益88%。  相似文献   

20.
以佟家小流域沙地经过综合治理开发的实例,通过实际观测数据资料,经计算分析对比,对治理后小流域产生的各项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