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南地区岩体结构面发育,直接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在开挖等工程活动中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以贵州省某节理化岩质开挖边坡为例,依托3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边坡开挖模型,分析了不同开挖阶段岩土体的位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始开挖,坡体原始应力被打破,产生卸荷回弹,由于开挖强度不大,岩土体通过自身的应力和位移调节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随着开挖的持续,揭露软弱夹层,块体将沿着软弱夹层发生剪切滑移运动,考虑到锚杆及锚索的支护效果,块体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最后一次开挖,极大地削弱了坡脚岩体的阻挡作用,坡体内各个锁骨段被逐一剪断,沿着软弱夹层和节理形成潜在滑移面,坡顶产生张拉裂缝,此时坡体处于临滑阶段,其失稳模式属于剪切-滑移-拉裂型。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能够合理地模拟节理化岩质边坡开挖位移变化,为设计人员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及检验支护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弹塑性力学和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讨论了隧道施工中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显著力学问题。分析隧道开挖中普遍存在的超挖和欠挖现象对围岩应力状态的影响,讨论了隧道超欠挖的力学标准;简述了锚杆支护在围岩应力状态的改变和围岩力学参数提高上的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边坡的分类以及在边坡支护中主要用到的支护方法。其中预应力锚索由于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岩石锚固是预应力锚固技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锚固效应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边坡支护的成败。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效应的因素很多,如:岩体的应力状态、岩体岩性、锚固时间等。对卸荷岩体提出了其复杂的应力状态对锚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软岩复合顶板高应力巷道围岩强度低,应力高,加上侧压大、结构松散,变形量大并持续交形,难支护,用工字钢棚和普通锚杆支护之所以变形严重就是由于支护体的特性和围岩的变形力学特性不耦合造成的.采用组合锚杆和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顶板,在巷帮采用锚索加强支护,不仅提高了巷道的围岩强度,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控制了围岩的进一步变形,促成了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铁已成为很多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手段。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周围岩土会产生松动变形,所以要及时采用喷射混凝土和打锚杆等支护方式。而开挖过程中,围岩土体的松动程度、喷射混凝土的效果及锚杆的应力状态都无法准确预测。为了精确分析在开挖后不同支护条件下地铁围岩应变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地铁的不同开挖阶段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论对地铁开挖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何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221+94-221,94
山区边坡的开挖变形及支护是工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此,人们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可是关于边坡的开挖变形,失稳破坏,支护结构失效等一些问题依然是屡见不鲜,这主要归结于:岩土体自身结构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复杂性;在支护结构介入之后,土压力分布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施工工况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模糊性和施工工序的无序性,通过分区更有利于坡体支护的稳定,减少支护费用和开挖量,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采取合适的开挖方式和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用锚杆进行边坡超前支护的设计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进行了分析。FLAC内建的零厚度接触面单元用以模拟锚杆和岩土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据此计算锚杆加固后边坡的安全系数。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锚杆的倾角、长度、间距等因素对加固后边坡的安全系数有明显的影响,是边坡加固设计中需要优化的项目。对一个理想边坡的分析结果显示:锚杆倾角为15°左右时加固效果最优;锚杆的长度达到一定值(6.0m)后,边坡安全系数不再随锚杆长度增加而增大;边坡的安全系数随锚杆间距增大而降低。FLAC对超前支护边坡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边坡的开挖设计,是解决开挖导致边坡破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8)
地下工程开挖后,破坏了原岩的力学平衡,一方面由于围岩应力重新调整,使岩体自身的力学属性承受不了应力集中,从而产生塑性区或拉力区;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将引起围岩松弛,加上地质构造的影响,降低了围岩的稳定程度。因此,在巷道围岩尚未发生大变形破坏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提高围岩强度,从而在巷道围岩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承载圈,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高地应力大断面煤巷变形特征及难控制的原因,通过模拟无支护状态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结合现场巷道变形破坏情况,合理运用锚杆、锚索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提出及时抗、滞后让、重点在顶的控制原理,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分析巷道在无支护条件下变形破坏特征,有针对性提出合理有效的支护工艺。通过现场实测验证出支护结构的对高地应力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受深井高地压及复杂围岩应力环境影响,孤岛工作面巷道在掘进与回采期间变形严重,难以满足安全高效回采的要求。针对潘三矿1472(3)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难题,提出了顶板以锚索支护为主,锚杆支护为辅、巷帮锚索桁架为核心的巷道围岩变形压力深部转移支护技术。经现场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显著降低巷道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1.
喷锚网支护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上层共同工作来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本文重点介绍了喷锚网支护技术在高速公路高徒边破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巷道喷浆、注浆加固技术在新集一矿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锚网索支护巷道进行喷浆、注浆加固能够保证锚杆的长期锚固能力和支护体系的长期稳定性,全面调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同时使锚杆、锚索自身的加固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新集一矿-450二石门延伸通过喷浆、注浆,极大增强了巷道的整体强度,保证了良好的支护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巷的主要支护方式是锚杆支护,关于锚杆支护选择及设计上存在多种方法,在此针对矿井采用的双巷布置情况,在确定支护参数的前提条件下,采用FLAC2D数值模拟对巷道中围岩应力的变化和围岩的稳定性展开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巷道开掘后有无锚杆支护的围岩应力变化及锚杆间距变化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复杂水工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借助数值模拟和监测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边坡分步开挖进行了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了边坡施工过程中典型支护点的位移值和应力值。计算表明边坡施工中不存在塑性区,仅在边坡底部存在局部拉应力区。针对典型计算点,结合锚索应力计计算值和监测值对比分析了边坡受力特征,边坡的应力变化主要受边坡局部应力调整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多点位移计计算值和监测值,边坡变形主要受开挖扰动和卸荷回弹影响。边坡未出现突变现象,表明支护设计合理。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见锚喷)支护围岩的措施,60年代以来,已被广泛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共同形成一个承载结构,可有效地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调整围岩的应力分布,防止岩体松散坠落。本文对锚喷支护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对井下主要运输大巷的维修次数,避免造成围岩的再次破坏,进而减小维修成本的投入。通过研究巷道的破坏机理,提出对深井老巷的维修支护方案:采用高强度的36U钢支护,利用长注(锚索注浆)与短注(注浆锚杆注浆)相结合,使巷道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隧道的开挖破坏了岩体天然应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洞室周边岩体将向开挖空间松胀变形,形成新的应力状态,给出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力学行为与一般规律,以期为隧道开挖与支护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袁玉海 《青海科技》2009,16(6):107-109
喷锚网支护是依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层的共同作用来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本文以省道1947线黑山嘴路段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喷锚网技术在高陡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都在规划、建设地铁,以缓解大城市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周围岩土会产生松动变形,所以要及时采用喷射混凝土和打锚杆等支护方式。而开挖过程中,开挖的形式、开挖与支护的时间关系都影响围岩的稳定性,为了精确分析在开挖不同程度时,地铁的不同部位的围岩应利状况,采用midas gts软件对地铁的不同开挖阶段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对地铁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巷道围岩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锚杆锚索对围岩的支护加强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理论计算、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锚杆控制围岩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围岩支护的相关意见,对现场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