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路侧振动带的特性及使用条件,以及国内外对路侧振动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路侧振动带在我国高速公路尚未普及,加之夜间缺乏可视性,当车辆行驶到振动带时,驾驶员在未知情况下容易产生恐慌情绪。提出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道路模型,开展切削式振动带夜间视觉诱导技术研究的方法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路面光特性是路面服务性能之一,其优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驾驶员是否易于识别路面状态和边界,对驾驶安全性和识认性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国内对道路光特性问题并未予以足够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完善、系统。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室内实验与室外实际路面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依托色彩色差计等设备,测试了不同类型路面、不同标线、不同颜色彩砖的明度、容差指标。基于实验结果,提出彩色路面、掺加碎玻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两种改善路方法。本研究对不同类型道路路面的明度进行了评价,并且提出路面光特性的改善方法,对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驾驶员视觉舒适性及道路交通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高速公路的景观与行驶环境通过视觉刺激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车情绪,优美而科学布置的公路景观能够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与兴奋度,改善单调的公路视觉引起的疲劳,令人心旷神恰。公路景观相对移动的特性要求设计者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这种景观的瞬间飞逝性与景观的全局性,将两者和谐地展示出来。论文结合连续景观对驾驶员视觉疲劳的影响分析,对合理有效的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的设计因素和方法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起停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系统框架及系统控制流程进行设计。所研究的车路协同的汽车自动起停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征:以车路信息交互通讯方式,将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状态信息直接传送到要通过道路交叉口的车辆内,由车载控制单元在对相关信息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车辆自动起停控制的系统,不需要驾驶员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计算机视觉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道路上的路况信息和障碍物检测。该方案可以发现潜在危险信息并通知驾驶员,达到辅助驾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跨湖泊道路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为跨湖泊道路的交通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传统设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跨湖泊道路单调环境对行人心理造成的感官影响,使景观的心理感受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的差值相差较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特性的跨湖泊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结合行人的视觉特性,对跨湖泊道路沿线的景观特性和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视觉特性的有关原理,利用数理方法计算跨湖泊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相关数据,最终获得跨湖泊道路中景观的最佳心理感受长度。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对跨湖泊道路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吴秀芹  蒙吉军 《资源科学》2004,26(4):132-139
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和NOAA/AVHRR复合影像解译为基础,采用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等指标对中国东北区进行了景观分类:①根据≥10℃积温与干燥度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自然带、9个景观区;②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与遥感信息的复合,对东北区NOAA/AVHRR影像进行解译,得出16种土地覆盖类型;③在各景观区内,将依据DEM和坡度数据进行划分的地貌类型和参照全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进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地覆盖类型叠加,再通过制图综合得到各区景观类型图;④将各区景观类型图进行接边处理,得到整个东北区的景观类型图.从分类结果可看出,平原和中、低山丘陵构成了东北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与实际状况基本吻合.丘陵地带多无侵蚀或微度侵蚀;平原周围山前台地大部分遭受轻、中度水蚀,高台地和熔岩高原所占比例较少.以土壤侵蚀强度作为景观类型划分指标,突出了景观类型在自然与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和潜在问题,有助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策的提出.运用地理空间数据辅助NOAA影像解译可以有效地提高精度,使NOAA/AVHRR数据在大尺度景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景观绿化设计更好达到互通立交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共生,形成自然良好的景观效果,提高驾驶员识别能力和道路容错能力,同时提高立交区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在驾驶飞机过程中,飞行员需时刻获取有关飞行的全部信息,如飞机姿态、飞行高度、天气状况等。飞行员获取的信息中,大约80%通过视觉方式获取,飞行员通过观察飞机舱内外具体信息作出决策与操作。因此在座舱优化设计中,有必要对飞行员通过视觉获取信息这一行为方式作出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式为,在驾驶员执行任务时,使用眼动仪获取驾驶员的具体眼动数据。考虑到在驾驶过程中存在多种可能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因素,因此测试不同条件下的眼动行为参数。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套驾驶员防瞌睡智能眼镜,该系统通过机器视觉分析捕捉人眼的闭眼时间,通过陀螺仪判断驾驶员头部是否在一个空间位置下停留了较长的时间(2s)来判断驾驶员的瞌睡状态,并可进行震动和语音预警,以预防因瞌睡引发事故的一种智能眼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嘉陵江北滨江景观带现状、区域内植被现状、坡地的绿化现状、地表水现状以及典型地段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消落带、北滨路、坡地三者之间植物景观的关系,通过对滨江景观带植物景观的组成特点、景观梯度变化以及消落带植被恢复限制因素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北滨路滨江消落带及经济带植物景观提升的对策建议,形成以建设发展绿道为目标的北滨路植物景观改造的总体布局模式,并在区域内的道路植物景观、堡坎绿化、居住区绿地提升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08,(10):286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园林绿地中道路的作用、类型、功能及原则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车辆交通系统是人一车一环境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对驾驶员的视觉适应性和视觉注意特性进行了分析,对驾驶员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驾驶员对认知对象的信息处理模型,并分析了信息处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道路景观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结合梅河口市建国南路景观绿化设计,对现代道路景观绿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对视觉、心里、功能的进行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BIM技术及3DS MAX软件建立三维道路模型,将不同绿化树木稀疏度的公路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BIM软件把不同道路在一天不同时间段的日照所投射出来的树荫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车辆在高速行车过程中,道路两侧树木稀疏度对驾驶员视觉疲劳的影响,为后续行车安全方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范世忠 《世界发明》1998,(11):22-22
视觉放大器。德国利用热成像技术研制出一种帮助司机在雨天、雾天和雷天里看路的视觉放大器。它利用检测热辐射的红外摄像机摄取司机前方道路的图像,摄像机可检测出对象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差。如路面与道路上的标记之间即使有小到0.1℃的温度差,也能测得出来。因此,司机借助于这种视觉放大器可以看到道路上的中心线标记。视觉放大器利用车内的测屏显示障碍和道路轮廓,还可测算出其他车辆的车连,让司机判断出障碍物或其他车辆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艳  闫东浩  程锋 《资源科学》2005,27(3):98-104
本文通过对不同耕地类型区的典型样区调查从较小尺度研究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选用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界密度等指标来描述耕地景观的斑块特征;采用全部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廊道类型、各类型廊道的密度、各类型廊道网络的连通度、环状网络的环通度来表达耕地景观中的廊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庆县耕地斑块规模较小、零碎,斑块不规整;景观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耕地景观被边界分割的程度比较高;景观粒度较小;上述情况在坡耕地区域尤为严重.廊道占耕地景观面积的比例大,廊道类型主要包括道路、沟渠,坡耕地区还包括田坎.道路的密度较大,但道路网络连通性和环通性差,为耕地生态系统中的物流和能流提供的连通的、可选择的线路比较少.沟渠密度较小,有的样区根本没有沟渠分布,其网络连通性更差,沟渠廊道体系不健全,耕地的灌溉保证程度和排洪能力比较低.坡耕地中田坎占地面积比较大,加剧了坡耕地景观中廊道占耕地面积比例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多以主观定性为主,客观定量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将眼动分析方法引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选择乡村旅游地宏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大学生被试在观看景观图片时的客观眼动数据,运用美景度和语义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并将客观眼动指标与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对不同景观具有不同眼动特征,三个眼动指标(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和眼跳频率)在四类景观上呈现显著差异,注视热点主要集中在景观的主体建筑物、独特的景观元素或景观元素交界处;(2)客观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重、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及眼跳时间比重与主观调查问卷得出的景观视觉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3)构建景观视觉质量的眼动评价模型,计算可得宏村四类景观的视觉质量值分别为:聚落景观5.99、生态景观5.98、农业景观5.96、文化景观5.90,模型显示注视频率越大,观看时间越长(注视时间比重越小),则旅游景观视觉质量评价越高。本研究以旅游景观为例,运用实测数据探讨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为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广闻博见     
能见度低是导致30%多的空难事故的原因。现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找到让驾驶员们能突破天气障碍的好办法,这一办法使飞机即使在坏天气情况下也能飞行。科研人员把这种新技术叫做“人造视觉装置”。当飞机飞近大山、跑道和其他地面景观时,驾驶员即便不通过舷窗,也能在屏幕上清晰地看到它们。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27)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分析评价,以便指导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之前大量数据库。最终纳入相关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研究。根据Cochrane手册,所纳入文献质量由2位评价员根据手册内容标准独立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上用RevMan 5.3软件,以获得分析结果。结果与结论:(1)最终11篇符合要求文献被纳入研究,患者一共有1209例,包括604例单侧穿刺患者和605例的双侧穿刺患者;(2)Meta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医生在操作时间、患者在术中接受X射线的时间、术中患者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使用体积、术后骨水泥泄露发生人数上有明显差异(P0.01);但术后随访的患者中,两种入路在手术后VAS评分、恢复的椎体高度、后凸角、再次发生相邻椎体骨折、ODI评分等方面从统计学上看无意义(P0.05)。(3)结果表明:两种手术入路术后效果大体一致,但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接受辐射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单侧入路应作为治疗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标准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